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21期   作者:罗雪珍
[导读] 文言文是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文言文,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更能使古人之智为今所用。
        罗雪珍
        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实验小学343800

        摘要:文言文是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文言文,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更能使古人之智为今所用。由于文言文使用的年代较为久远,再加之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多面性等特点,其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将文言文的学习从五年级提前至三年级,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教师通过熟读成诵,积淀文言语感;展开想象,理解文言内容;知晓大意,渗透文言文化;适度拓展,延伸文言阅读。
        关键词:小学文言文;思维发展;语言积淀;文化渗透
        一、熟读成诵,积淀文言语感
        学习古文,“读”占鳌头。熟读成诵不仅能让小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还能培养他们的语感,让其切实体会到文言文的韵味,领略文言文之美。《司马光》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读顺。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朗读课文时如何进行词句间的停顿对他们来说难度较大,此时教师的示范显得尤为重要。在范读时,教师要特别注意文中句子的停顿以及语调。首先,教师可以字正腔圆地范读一遍课文,然后再放慢速度跟学生对读,进而指导学生正确断句,如,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接下来,教师可以根据断句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的异同:句号的停顿要长一些,逗号可以稍短些,但因为文言文多是单音节词,所以词与词之间有时候根据意思也要停顿,只不过它的停顿比逗号还要短些。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朗读课文时,基本就能做到抑扬顿挫、声断气连了。之后,教师可以采用自由读、接龙读、表演读、赛读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反复朗读。最后,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再从语气、语调上给予学生适当指导,学生伴着古典音乐就可以有表情地吟诵了,甚至能陶醉在吟诵文言文的乐趣之中。通过熟读成诵,积累文言,积淀语感,“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二、展开想象,丰富文言内容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虽然智力水平、思维能力相对薄弱一些,但求知欲望强烈,想象力丰富。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文言文时引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联想,感知文言文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司马光》一文时,笔者让学生结合自己平时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场面,想象“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是一幅什么样的场景。因为玩耍、嬉戏对每个小学生来说非常熟悉,所以当学生讲述这一场景时,课堂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所想象的游戏场景。当讲到“足跌没水中”一句时,让学生想象小朋友瞬间被水淹没的惊险场景,以及小伙伴们此时惊慌、害怕的表情,再联系下文“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学生通过对比很容易就体会到了危急时刻司马光的冷静、机智,感受到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此时教师再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通过读感悟课文内容。想象既加深了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吟诵,可谓一举两得。


        三、知晓大意,渗透文言文化
        对于小学文言文教学,我们要坚决反对逐字逐句串讲,学生只要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就可以。文中一些古今语义基本相同的字词,可以不用解释。文中有注释的,老师也无需再讲解。老师应该选择文中重点或难理解的字词引导学生理解。例如《囊萤夜读》一文中,“倦”“贫”可以结合句子的意思,用扩词的方法来理解。 “囊”这个字在这篇文言文中,在不同的语境下,表达的意思有所不同,需要重点理解。第一个“囊”, “囊萤夜读”的“囊”作动词讲,用袋子装;第二个“囊”,“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练囊”名词,用白色的丝绢做的袋子,比较薄,比较透明,用来装萤火虫。理解了“囊”的意思,再围绕“囊萤” 提出探究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适时渗透文言文化。①谁囊萤?②为什么囊萤?③怎么囊萤?④囊萤用来干什么?⑤人们记住的只是囊萤吗?最后一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囊萤和勤学之间建立意义的连接。一说到囊萤,马上想到车胤,想到车胤勤学的品质。这时候老师可以适当深化,这个事情发生在晋朝,但是在南北朝的时候就出现了《颜氏家训》里面就提到这件事情:“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到了宋朝出现《三字经》“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从南北朝到宋朝有那么多的孩子,一代又一代都知道囊萤这件事,因为囊萤的象征意义,就是勤学。
        四、适度拓展,延伸文言阅读
        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其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不要仅仅局限于数量有限的几篇课文的讲解、学习,而应根据所教内容和学生需求,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拓展学习既可以在课前进行,也可穿插于课文教学之中。例如,教学《守株待兔》一文,上课伊始,教师可采用看图猜寓言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这样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为学生学习本课做好铺垫。当学到“折颈而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想种田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当学生说出高兴时,教师接着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还知道哪些表示高兴的四字词语?这样的教学既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又拓展了课文内容。学完《守株待兔》一文后,教师还可以进行课后延伸。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一些寓言故事的精彩片段并展示出来,让学生阅读,激起他们阅读寓言故事的欲望,然后列举出经典目录,进而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寓言》,最后推荐学生去阅读。这样就实现了语文教学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选择学生较感兴趣的拓展材料,从而开阔学生眼界,进而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结语:文言文教学有自身独具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选取精当的教学策略,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其乐学、会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张红丽.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9(20):7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