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数学趣味性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1月   作者:宋德勇
[导读]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数学学习需要足够的学习兴趣,因为它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思维逻辑的培养,只有对这门课充满热情,学生才能学得更好。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情境活动、引导提问、培养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来实现,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宋德勇    德州市陵城区临齐街道办事处马厨社区小学  山东  德州  253500
【摘要】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数学学习需要足够的学习兴趣,因为它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思维逻辑的培养,只有对这门课充满热情,学生才能学得更好。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情境活动、引导提问、培养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来实现,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122-01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方法积极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本文探讨了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趣味性教学,培养数学思维
        教师运用有趣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兴趣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在数学问题中,应用题大多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很好地解决应用程序问题,你必须有很强的逻辑思维,并且能够知道从哪里开始,第一步要做什么,下一步从哪里开始。教师可以每天安排专题培训,安排中等难度,并照顾其他一些学生。话题可以很有趣,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话题就不会那么枯燥了。
        例如,在布置应用数学题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小学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有很多,如玩偶与吃的玩的一类比较多,教师可以把它们应用其中,比如:把57个布朗熊平均分给七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几个,到最后还剩几个。也可以设置数字题目:12、15、18、21、24、(  )、30。这些题目都可以很好的训练学生思维,教师布置题目也需要适量,不能够太多,学生容易吸收不了。在学生突破不了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学生梳理问题。如此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无论做任何事都像是再解一道题,需要严格按照步骤,需要有一个总体格局思维,这样才不会走错。
        二、趣味性教学,提升学科素养
        与家长和老师强迫学生学习相比,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兴趣要好得多。教师应该把更多有趣的东西引入课堂,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可以自己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就感。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兴趣的第一步就是建立自信。只有你对自己有信心,我们才能学得更好。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需要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来提高学习成绩。
        例如,在《运算定律》这一刻中,学生需要学会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等,这些学生不理解的话就容易搞混,所以培养学生兴趣是非常必要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融入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来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对动画人物或者是食物很感兴趣,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出发,比如在加法交换律中:b+a=a+b,教师可以把a用冰淇淋来比喻,b用一个棒棒糖来比喻,从而教授他们知识,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也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如何学好小学数学,提高数学成绩,需要让学生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深入钻研,重新认识这一课程,在学习中领略到数学的惊奇与快乐。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趣味性教学,从情景中感受快乐
        情境创设活动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教师可以在课程的前半部分讲授知识,在下半部分进行开放式活动。如果理论知识不能完成,教师也可以安排课后活动,让学生课后学习。小组之间可以设置情景活动,活动内容要与本课程内容相结合,不脱离兴趣点和知识点,做到两全其美。小学生更爱玩,更懒,对一切都很好奇。
        例如,在小学数学《认识米与厘米》这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创设情境引出长短的对比,比如:一个橡皮擦与文具盒的长度,同学们觉得那个更长,并且拿下去让学生感受一下,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在学生有一个基本概念后,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自由组成小组,四人为一组,分别找到一个一米与一厘米的东西,限定时间教,剩下的让学生自主完成,锻炼其思维能力。这是让学生通过小组自主感受数学带来的趣味性,融入其中,进行知识的吸收。学生可以在活动中,通过活动安排、流程、时间、分配等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很好地从数学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四、趣味性教学,使其主动投入学习
        为了使基础数学在思想上更深刻,学生应自觉地投入和掌握基础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数学兴趣的形成。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是要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所以动机和兴趣是相辅相成的,让学生对数学有充分的了解。
        例如,在数学《图形的初步认识》中,需要掌握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与角,教师可以先了解学生的性格心理、感兴趣的东西,结合知识,培养学习动机,比如:在学习本课内容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的方法,先对学生进行一个课前小游戏,“猜猜哪个是有终点、哪个是无限延伸”的游戏,借助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以此来分析,接着在学生达到一定热情的时候,为学生构建一个知识框架图,鼓励学生顺着此思路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本课的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五、趣味性教学,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
        俗话说,质疑是探索求知、发现问题的开始。通过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将其付诸实践。数学来自生活。开展思维活动,应从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性和问题性入手。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一些实例来分析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特点。这些内容场景一定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因为如果创作一些情感化、高层次的知识场景,不仅学生无法理解,而且偏离了数学教学的重点。
        例如,在“认识米与厘米”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建立思维生活活动来引出长短的对比,比如:首先教师模拟一个水果摊的情境,这个水果摊中有很多种水果。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水果,然后让学生想象自己的水果的长度,随后让其自觉比出高低排队站好。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概念后,教师就可以引出米与厘米这些长度单位,细心介绍他们代表的水果分别代换单位可以为多少。这样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体会到数学给生活带来的影响,产生好奇从而提升数学学习效率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参考文献
[1]夏佳朋.谈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才智,2020(14):28.
[2]刘丽丽.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20(15):67-68.
[3]张婷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缺失问题的应对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23):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