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戏活动的小学数学中设计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1月   作者:张凤莲
[导读] 随着新时期我国教育系统科学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在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进行单一的理论灌输式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基于此,本文通过深入探索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的相关策略,以期提高小学数

张凤莲   福建沙县翠绿小学  福建  三明  365050
【摘要】随着新时期我国教育系统科学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在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进行单一的理论灌输式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基于此,本文通过深入探索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的相关策略,以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游戏;小学数学;设计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121-01

        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质量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实际学习活动缺乏兴趣,而学生缺乏兴趣的原因在于教师不合理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理论知识。小学生才刚刚开始接受数学系统教育。面对许多数学理论知识,他们只能用生活经验去理解。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产生了兴趣,更容易放弃自己不熟悉、不易理解的知识。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应结合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兴趣,开展多元化教学,充分激发学生数学理论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培养他们的元认知能力。
        一、运用数学游戏活动进行课前引导
        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课前导入方式直接影响着该课的学习质量。合理地在课前引入数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了解本课的学习重点,在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然而,在实际情况下,教师往往缺乏有效的教学形式来开展课前辅导活动。他们经常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然后总结这节课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很难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将数学理论知识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实际运用。
        比如在进行“位置与顺序”这单元练习课的教学活动时,为了使学生清楚地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游戏化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互动过程中学得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我带领学生开展了“对号人座”的游戏活动:我引导学生将课堂上的小板凳排成六排六列,然后让学生运用辨别出前后、左右及位置顺序方向;此时我引导学生寻找座位:“请XX同学坐在第二排第三列的位置上,大家以他为参考点。”然后我引导学生以参考点为基准,寻找左边第二个位置,后边第三个位置以及右边第一个位置。
        二、运用数学游戏活动开展课堂教学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活动中,往往会对数学的理论知识产生恐惧,一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会放弃学习。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降低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难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有趣的数学活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游戏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生低年级学生年纪小,缺乏数学知识和能力。通过游戏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数学思维模式,不知不觉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比如通过游戏“快乐加6点”,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1—6的扑克牌各4张。在接下来的环节中老师进行引导,掌握进度。(1)4人一组,先确定1人当组长,组织同学维持游戏秩序。(2)组长给每人发一张扑克牌,先问第1人还要不要再发,如果不要,再问第2人、第3人和自己。如果所要扑克牌上的数之和是6,则认为是“最大”,超过6为输,比6小时,大者为胜,得1面旗,最后得旗多的为赢。对学生讲好游戏规则,保证游戏顺利进行。(3)每人都要在分发的表中做记录,组长轮换,保证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在合理有序的游戏中,学生通过游戏学习加法,还能在判断怎样组合能够达到“6”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对关于和为“6”的加法有更加深人的理解。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习惯于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与应用能力。
        四、游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其实,小学生有很多奇思妙想和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效的激励和规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发展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重要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依赖于教师对所教知识的模仿和记忆。它要求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合作,发现并掌握游戏中要展示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游戏,开心写算式,准备好1—9的扑克牌各2张,进行游戏。(1) 2人一组,每人取1-9的扑克牌各1张。(2)每人每次从一9的扑克牌中,任意选取两张,要使这两张扑克牌上的数之和小于10 (3) 10分钟内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算式,并在表中做记录。(4) 2人交换检查,写对一道算式得一颗星,最后得星多的为赢。这样的游戏,在两个人的合作过程中还能培养合作能力,体现重要的团队精神。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九张1-9的数字进行“10”的加法,能够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和组合,让自己的思维模式更加清楚和活跃,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种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还能使学生有更多的紧迫感,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以挑战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在游戏环境中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给学生更多积极的学习暗示。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公平,保证游戏的公平、公开,让学生体验游戏的乐趣。为了期待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不自觉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兴趣爱好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将数学游戏活动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吸引学生参与游戏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积极地进行数学理论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建英.游戏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1):153-154.
[2]杨光权.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学周刊,2016(16):48-49.
[3]魏国.引入游戏元素提升教学实效——谈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2015(17):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