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的分层设计与实施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1月   作者:陈土娣
[导读] 作业既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工具。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的分层设计和布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个体进步,实现整体导向、主体参与、层次优化,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基于新课改理念的核心要求,本文重点研究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的分层设计与实施,以提高作业效果。

陈土娣   福建沙县翠绿小学  福建  三明  365050
【摘要】作业既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工具。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的分层设计和布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个体进步,实现整体导向、主体参与、层次优化,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基于新课改理念的核心要求,本文重点研究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的分层设计与实施,以提高作业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分层作业;分层设计;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133-01

        分层教学是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的过程。它的初衷和立足点是面向整体,实现个体的最大发展。其核心思想是分层优化,因材施教。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每个人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与实施的研究应运而生。
        一、为什么要在小学低段实施分层设计作业
        1.分层设计作业是新课改的内在要求。教师在一线教学中践行全面发展的教学观,不仅要关注学科也要关注学习中的每一个个体。但个体在发展中具有巨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在帮助个体发展成长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因材施教。而分层设计作业则是教师在作业领域内的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布置不同的作业,促使每一位学生的进步。
        2.分层设计作业是一线教学的实际需求。学生分层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同样的内容,有些学生理解得很快,有些学生理解和解释的速度慢了好几遍,但他们还是没有领会到重点。面对这样的现实,如果在教学中盲目实行一刀切,会导致优秀学生的知识能力不足,难以消化。作业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巩固旧知识、承接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作业的优化和分层是帮助每个个体快速进步的必要手段,也是一线教学的实际需要。
        3.分层设计作业有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本质上是分层教学的突破口,是新课程理念下新教育理念的体现。它代表着教师突破与学生单边交流、硬性灌输,转变为以学定教,教学相长的双边交流、互动生成。这种突破是教师的主观突破,具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极大地促进了教师自发地、自觉地完成自我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的更新升级。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
        二、如何对小学低段语文课后作业分层设计
        1.分层设计,统一规划。对于作业设计的一般理解,通常为对某一篇目甚至是某一课时的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各篇目、各课时,独立设计,互不干涉。但这种理解其实是偏颇的,作业作为教学一部分,起着巩固旧知开启新识的重要作用,原本就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密切联系于教材的各个板块。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第12课《寓言两则》的课后习题要求“朗读课文”,到了第13课《画杨桃》,课后习题则要求变为“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本单元最后一篇第14课,课后习题的要求是“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恰当的语气”。3篇课文课题习题都对朗读提出了要求,所提要求的难度却是层层递进、逐步攀升。作业的设计就不能只是某个篇目的单独设计,必须把单篇放入单元,单元放入整本书。


只有这样,作业的分层才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较高的可信性。
        2.难度适中,区分度明显。难度适中,区分度明显是作业有效的前提,因此,在设计分层时,要充分把握难度,在此基础上,明确各个层次区分度。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寒号鸟》一课为例,设计作业如后:第一,熟读课文3遍,注意“堵、缝”等12个生字,以及多音字“号”的读音,同时会写“朗”字,并在读中感悟故事寓意;第二,完成《写字》中本课练习,仿写3个“冻得直打哆嗦”式的短语;第三,模仿不同人物的语气;第四,搜集和寒号鸟相关的故事。四项作业遵循由易到难的基本原则,分别设计了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抄写,仿写句子,朗读练习等听、说、读、写的多维训练。依据难度的不同,布置学生分情况完成:基础字词,仿照句式,全员完成;朗读训练,课外拓展,选做完成。以作业难度为基准,对应学生群体,体现了作业设计更明显的区分。
        3.数量适中,兼顾难度。单位时间内,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是有限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可用于学习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作业分层应该处理好数量与难度的关系。学优生消化吸收知识的能力较强,相对来说,可以在增加作业难度的同时,增加作业数量;学困生,则反之。
        4.启迪思维,注重创造。除了必须作业、选做作业,科学合理的作业还应包括创造性作业。这是对于课内作业的补充,是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因此,在作业设计中,必须要有相关板块的体现。仍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篇目《寒号鸟》《小马过河》为例,在基础作业之外,分别设计了两项作业:第一,搜集和寒号鸟相关的故事(《寒号鸟》);第二,试着使用下面的词语,给朋友们讲讲小马过河的故事(《小马过河》重要词语:马棚、愿意、磨坊、驮、挡住、为难、突然、挡住、吃惊、难为情、动脑筋)。这两项作业,均属于发散型作业,是在基础之上的拓展,给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中有所得。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下新型学习方式的体现。
        三、创建作业发布、登记的有效渠道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各项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从幼儿园的活动导向和学习辅助模式转变。在处理家庭作业时,不仅要完成作业,还要登记。如果学生文化程度低,写作速度慢,报名时间过长,会给学生及时报名、高效完成作业带来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调整发放作业的方式和渠道。教师发布→学生登记→同桌互促→轮流监管是一种相对较为合理的作业登记模式。教师定时定点发布作业→学生统一登记→登记之后,同桌相互检查→放学后,同学轮流答疑。这套模式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充分实施了相互监管,使得作业登记流程顺利进行。
        总之,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知识的巩固与吸收及对学习兴趣度。教师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不仅要从作业难度、作业数量、作业创造指数等维度,对作业进行充分设计,力图事半功倍,还要建立健全作业下达机制。设计与实施,双管齐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马宏伟.浅谈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布置[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143.
[2]潘雪燕.浅谈小学低年级段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J].新课程导学,2015,09:41.
[3]张恩忠.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8(31):6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