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1月   作者:罗建容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数学语言是学生学习交流的有效工具,影响其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其建立语言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是为其后期更复杂的数学知识学习、提升学习效率奠定基础。

罗建容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一小学校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数学语言是学生学习交流的有效工具,影响其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其建立语言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是为其后期更复杂的数学知识学习、提升学习效率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言表达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157-01

        从实质上来说,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又是承载着数学思维的重要载体。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一定的交流和沟通。而这,也都是建立在数学语言的基础上来得以实现的。数学语言能力,关系着学生的数学水平。因此,从小学开始,数学教师就需要重视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他们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启发学生,利用数学语言交流
        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系统的教育,还得从最基本的内容开始,如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学生先尝试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然后教师再给予指导。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语言表达往往不被重视,学生不能主动提问,和教师的沟通较少,教师将语言表达当作语文课堂的任务,认为学生只需要做出题目即可。事实并非如此,单单在课堂中听教师的讲解,学生是不能提升语言能力的,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培养语言能力。新课标中多次讲述了发展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在教材中也有所体现。例如教材中典型的题型:总价 = 数量 × 单价、路程 = 时间 × 速度等,而此类题目往往只在单元复习中体现,教师受课堂上时间的限制,该方面内容就讲解得少。如果将这个学习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教师再加以点拨,学生就能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沟通和交流,多展示自己的内心想法,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的创意比自己的还要丰富和有意义,教师多启发学生,令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概念的本质含义,可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在“角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的形式,让学生叙说,逐渐引导,如提问:“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学生回答:“顶点和边。”教师不急于肯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利用问题给予更多的启发,让学生思考并利用语言表达完成,补充提问:“同学们,说一说角是由几个顶点和几条边组成?”学生通过观察,最终完整叙说:“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利用问题启发学生,全程由其自主思考,学生最终完整地回答问题,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意义
        1.可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简单来说,积极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让他们对数学语言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准确地去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并且正确地分析数学题目。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并且使用数学思维去进行深入思考,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2.可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一般来说,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并不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通常需要引导小学生通过写、画等实践性的操作来让他们将抽象的数学语言转成成自己容易理解的各种形象化的语言,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而这,也可以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3.可以提高数学表达交流水平
        简单来说,数学语言,本身就是数学交流的重要载体。只有合理地使用数学语言,才能够更加清楚、准确地表达出数学观点,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地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数学表达交流能力,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在数学交流中使用数学语言。
        三、强学生对符号语言内涵的理解
        符号语言是表达数学的语言,每一个语言都有其独特的含义。数学符号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符号语言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从数量、运算、关系符号几个层面入手,令其在书面交流中使用最简洁的符号表达复杂的内容。常见的符号有下面两种:第一,数字和字母符号语言。数字指 0,1,2 此类的数字,刚步入小学的学生最先接触的内容是数学语言的基础,只有将此方面的内容熟练掌握,才能体会数量的含义。很多数学语言都是利用数量表达的,如果缺少数,表达就不明确。在不同情境中,数量符号表达的含义不同,最常见的是表达物体的数量,通过数一数,查出数量。另外,还有表示“第几”的意义,如提取生活常见现象,引导学生调动数学的思维思考:“假设整个队伍中有 12 个人,小明在第 5 个,请问小明前面有多少人?后面有多少人?”这道题包含第几和几个的问题,需要学生拓展思维,进而了解其含义。还有一种就是利用字母表达,如利用含字母的公式表示速度公式、面积公式、常见运算律等,主要是利用字母将数字统一表达,这更加便利,可发展学生符号感,提升其数学语言能力。第二,运算符号。小学阶段常见的运算符号有“+、-、×、÷”,每一个符号都有特殊的含义,运用到数学公式中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这些符号对成人来说很简单,但是对刚接触的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对其理解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教师的教学过程可以通过创建情境,让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法。到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对加减法有深入的理解后,再引入乘除法。
        总而言之,数学的学习,离不开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因为,这不仅关系着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关系着他们的未来发展。因此,在新时期,教师就必须要重点关注这一内容,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宗梦雨.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