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1月   作者:叶锋
[导读]

叶锋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长郡月亮岛学校第二小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176-01

        约翰•罗斯蒙德说:“家长的关爱就是孩子的维生素。但是家长应该牢记,孩子需要正常剂量的维生素,缺它不可,过多无益”。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使很多年轻父母不得不要花更多时间与精力用在工作上。那么,谁来照顾、教育孩子?这时祖辈对孙辈教育就介入成了一种选择,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
        生活实例
        我们时常会看到每当学校放学时,校门前站满了接孩子的家长。放学的铃声一响,孩于们像群快乐的小鸟奔向各自的爷爷奶奶跟前,把自己身上的书包交给爷爷奶奶。孩子们无物一身轻,爷爷奶奶背着书包,在后面步履蹒跚地跟着。我前去咨询他们为什么要给孩子们拿书包,他们告诉我说:“书包里的课本很多,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背这么沉重的书包会压坏肩膀的。”旁边另一位老大爷摇摇头说,“我给孙子背书包很无奈,他书包扔到地上就跑了。”
        发现问题
        孩子们生活中的大小事情都有爷爷奶奶们一手包办,以致孩子缺乏自信,能力低下,使孩子丧失了自我劳动实践的机会。
        分析问题
        在隔代教育中,过分包办、溺爱是爷爷奶奶教育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爷爷奶奶一旦有了孙儿就会陷入欣喜若狂的热切心态中,他们会备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因此事事依着孩子,处处围着孩子,孩子有了错误也得不到及时改正,孩子有些不合理的要求虽然在爸爸妈妈面前得不到餍足,但在爷爷奶奶们眼前可以无原则地得到满足。
        解决问题
        1.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要帮助他们完成,让他们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了。爷爷奶奶们不要溺爱孩子,应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学会洗自己的毛巾、袜子、收拾书包、整理自己的房间等,只有让孩子学会劳动和独立,孩子才有能力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同时应以社会生活实际,社会发展历史和家庭生活实例等告诉孩子劳动的重要性,让孩子从思想上认识到劳动的光荣,劳动的伟大,劳动的崇高,劳动的美丽。


以此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帮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2.让孩子适当做一些家务劳动
        “给孩子布置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家庭教育家伊丽莎白.邦得里说,“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自信心与责任感, 就要给孩子布置一些适合他们年龄阶段做的家务劳动。从小就做家务活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比不做家务的孩子更懂得如何照顾好自己。他们从小就懂得干好一件工作是多么有价值,每完成一项工作是多么让人快意。
        3.鼓励孩子参加集体劳动
        孩子参加集体劳动不仅能提高劳动技能,而且还还可以学会如何与人配合协作,增强集体观念。同时让他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集体劳动,在一个融洽的氛围中学习,孩子会很开心。
        4.适当张扬孩子的个性
        有个性的孩子不希望自己的事情都由他人帮助完成,这些孩子争强好胜。渴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完成事情的过程中找到快乐。爷爷奶奶就要好好保护孩子们做事情的积极性。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容易适应学校社会上的生活。老师也很喜欢这些自主独立的学生,他们还是老师的得力助手。虽然他们有时候会一时冲动想法把事情办砸,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要学会包容,帮助孩子们总结失败的原因,给他们再来一次的机会。孩子们不会因为失败而退却。反而自己会抓住身边的机会,勇敢去尝试成功。这样就十分有利于自己以后工作事业的发展。
        5.学会“逼”孩子去劳动
        有时候不管孩子想不想去参加劳动,爷爷奶奶都要学会“逼”孩子去劳动。因为一个不会劳动的孩子,就会失去自我,这样的孩子就不会得到幸福。劳动的内容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再安排劳动时间上注意搭配孩子的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让孩子知道他是家庭的一员,它不仅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也应该主动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高尔基说过: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我们不要压抑孩子独立的活动意向,要放开手解放他们的手脚。给孩子锻炼机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动画片中唱到:“大手牵小手,走路不怕滑,走呀走呀走走走走,转眼儿子就长大”。爷爷奶奶认为孩子们做不好的事情,也许孩子们早就学会了。所以民,爷爷奶奶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从兴趣上培养孩子,提高孩子做事的能力,这样的孩子就会在劳动中增强责任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