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1月   作者:梁国坚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复习课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与练习题课不同,跟新授课课堂也不同,但无论是章节复习还是最后的总复习,都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建立系统全面的学科认知。但是在小学复习课堂上,很多学生觉得知识复习无从下手,部分学生直接不重视复习,复习环节精力不够集中,听课和练习也不够认真,还有的学生将复习简单地与习题训练画等号,这些错误的认知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对其数学思维的发展和完善产生

梁国坚    广西岑溪市糯垌镇绿云小学  5432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复习课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与练习题课不同,跟新授课课堂也不同,但无论是章节复习还是最后的总复习,都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建立系统全面的学科认知。但是在小学复习课堂上,很多学生觉得知识复习无从下手,部分学生直接不重视复习,复习环节精力不够集中,听课和练习也不够认真,还有的学生将复习简单地与习题训练画等号,这些错误的认知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对其数学思维的发展和完善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同时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复习技巧。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系统性;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175-02

        数学复习课就是把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加以巩固、提升,把分散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方法按一定的规律串联起来,让所学知识“窜点成线、连线成面、接面成网”,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新的知识系统。在复习课中,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不断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发展数学思维、领悟数学方法、提升数学素养的目的。如何有效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呢?
        一、更新理念,加强对“复习课”的重视
        数学复习课是帮助学生梳理数学知识,深化数学理解的重要课型之一。作为教师必须明确什么是复习课?复习课要以再现、整理、归纳等方法将平时相对独立的数学知识建构起来,并进行适度拓展;复习课承载着发现不足,查漏补缺的目的;复习课要进一步帮助学生选择和优化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或策略,促进学习能力的再提高,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再培养。只有从思想上改变对于复习课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加强对于复习课的重视,才能够上好复习课。
        二、自主梳理,方法引领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上很多教师习惯于代替学生来总结,教师生怕学生会遗漏知识点,于是就把复习课上成了一节知识点的综合归纳课,教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复习课与新课不同,对其中的很多知识点,学生都已经非常熟悉,所以教师剖开细讲,学生自然听得不耐烦。与其这样,不如教师教会学生有效的复习方法,让学生可以自主完成归纳梳理的过程,这样学生的学习参与性更强,而且通过学生的总结整理,教师更能有效掌握学生对哪些知识点比较熟悉,哪些知识点学生容易遗漏。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整理和归纳能力。譬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设计和制作数学手抄报,通过手抄报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有效完成知识梳理的过程,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些趣味训练,提升复习针对性。如教师指导学生每期手抄报都需要设立一个“错题驿站”,整理和归纳在单元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题,这样不仅可以指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也方便了复习课的开展。每节课的预习任务单,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做好整理,这样在复习课上学生如果感觉复习无从下手,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从预习任务单入手,整理每节课的学习重点,最后对整个单元、整册的知识都可以有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预习任务单还兼顾了知识系统的衔接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预习任务单为模板,自主归纳和梳理复习重点。
        三、思维导图,整合知识结构
        小学数学部编版教材的编排具有条理性和系统性,从大框架下延伸发展出小章节,适合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复习教学,以便帮助学生建构起单元乃至于整本教材的知识体系。小学数学的初级学习内容有“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数与代数”作为占比最大的教学内容,包括了数的认识、数的估计、数的运算、等式、方程等。“数与代数”里面的“数的认识”在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扮演着“入门引导”的角色,它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内容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教育价值。复习课教学便可以从“数的认识”来入手,延伸出有关知识,然后构建出单元思维导图,再结合其他单元的内容进行补充。
        再者是与前几个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结合进行全面整理。几何复习是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一个难点,重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图形感知能力,但是借助于思维导图的形式同样能够帮助学生做好这方面的复习工作。例如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这一章,重点讲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那么教师可以将其与三年级上册所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节结合起来进行知识框架的建构。中心主题仍然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则作为最后的一大节点,首先要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构成成分、特点、图形表示方式,而后还要涉及周长计算与面积计算。通过一连串的知识梳理,学生能够回顾之前所学,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性,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思维导图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它能够引导学生梳理重点知识,还在于它能够启发学生通过语言、操作、画图、动作等方式,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自己动手创作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贴合自身的学习实际,这样才能深刻地让学生理解数学系统性的意义。
        四、趣味凸显,活跃课堂氛围
        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在对数学复习课教学法进行思考时陷入了一个明显误区,即认为复习课就要将之前教过的阶段性知识重新梳理给学生,是完全严肃的整理过程,不像新课教学那样还要运用多样化教学法或多种教学媒体来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以便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这种想法基于一定的教学现实,在新课教学时,学生固然对知识点不够熟悉,所以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是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的。而在复习课中,学生对大部分知识点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概念,花费太多精力放在提高趣味性方面反而使得课堂内容顾此失彼。这种现实性的考虑有其合理性,但是由于复习课知识容量大、层次性强,才更需要用趣味氛围来让学生更好地回顾之前所学。新课与复习课不是割裂开来的两个教学部分,而应当是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在新课中所运用的趣味性元素,在复习课中也同样适用。
        复习课的氛围同样应当是活泼的,因此教师也要适当根据复习整理的内容难度在课堂上渗透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实践。0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的难度梯度还是比较平缓的,教师介绍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灵活地开展课堂小游戏,活跃课堂学习气氛,适当地引导小学生运用数数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到了教学小数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抓住当前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认知规律特点,在适当时机分别引入小数和分数的生活数学问题,比如小数同钱币中的“元”和“角”结合、分数同分蛋糕结合,以便帮助小学生理解数量关系,使得他们能够自主探究规律并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比较小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并采用图表法,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小数和分数是相互联系、但又有各自应用情景的属性。
        总之,新课标强调了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学生自我学习进步的必要一步,更是数学课堂生命活力彰显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上,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自主完善知识归纳和梳理的过程,并鼓励学生深化交流,穿线成网,这样学生的复习就会更有针对性,数学思维也可以得到更好的锻炼,最后再辅以必要的综合练习,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把握学习起点,课下再进行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就可以实现综合提升,这样的教学引导之下,数学复习课也可以别样精彩。
参考文献:
[1]倪康琳.关注主体需求,让小学数学复习课练习设计焕发活力[J].数学大世界,2016(16).
[2]杨宏权.说“理”,复习说课之核心[J].小学数学名师说课.2016,(6)
[3]祁贵文,董萍.小学数学复习课方法谈[J].吉林教育,2014(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