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1月   作者:潘小民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材加强学生对数字的认识,教会学生学会基本的四则运算、图形、长度、面积、单位换算以及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系列数学知识。情景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或其他手段,引入具有特殊情景或生动场景的图片,帮助学生增强情感体验,更快地理解教材,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促进学生的心理功能。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使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更加容易,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潘小民   福建沙县三官堂小学  福建  三明  36505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材加强学生对数字的认识,教会学生学会基本的四则运算、图形、长度、面积、单位换算以及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系列数学知识。情景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或其他手段,引入具有特殊情景或生动场景的图片,帮助学生增强情感体验,更快地理解教材,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促进学生的心理功能。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使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更加容易,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情境创设;小学低段;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166-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立足实际,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让他们的发展和成长丰富个性,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情境教学法正是符合这种要求的,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针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作如下探讨。
        一、创建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真情实感
        一至三年级是对学生的启蒙教育,小学生的心理仍在发展,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差。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把学生带入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他们真实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
        比如,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课程当中,我会在教学生正常的计算方法之前,先设立一个情境:假设我是小卖部的售货员,一根雪糕3元,有4名同学来买的话,我需要收3×4=12元。而我们班里一共有40个学生,如果每个学生吃一根雪糕的话,我需要收3×40=120元。但是如果全校400个学生都想吃的话,我需要收多少钱呢?学生们这时候就会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使用类比和推算的方法,得出3×400=1200的计算结果。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之下,学生会有一种真实代入感,仿佛是真的去商店买雪糕遇到的问题,所以就会主动进入学习状态,通过自己观察和思考,探究问题的答案,达到教学的目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建游戏情境,让学生玩乐中学习
        小学生对玩游戏有着特殊的热情,通过创设游戏情境,以游戏为载体传达教学内容,对小学生学习数学有很大帮助,能让他们在游戏当中不知不觉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一百以内的加减法”时,我组织学生做了一个小游戏。首先给每一个学生安排一个代号,分别是一到九的数字以及加号和减号,用一张硬纸板写好;然后在黑板上画出五个框,每一个大概有两个人的宽度;接下来我会站在课堂最后,让学生准备好听题,当我喊道“8加9等于多少”的时候,拿着“8”、“+”、“9”、“=”、“1”以及“7”纸板的学生就要争先跑到黑板上相应的框前,如果回答正确,我就会奖励每个人一朵小红花,如果有一个人站位错误,就都不给奖励。但是由于有相同代号的同学,为了公平起见,回答过问题的同学要从后门进来,排在最后。最后结束的时候,获得小红花最多的同学,我会授予他“数字大王”的称号,直到下次活动。


在这样的游戏过程当中,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欢乐的同时不断熟悉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还能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提高团结协作能力,促进他们的学习能力快速增长。
        三、创建实践情境,让学生边动手边学习
        实践是设立情境的终极目标,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学习,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创建实践情境,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思考,掌握数学课上应学的知识,而教师只需要做一些规范和引导,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还促进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比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的时候,我给每一个学生发了一张圆形的纸,然后说,同学们,你们手里拿的是个什幺图形啊?学生们已经学习过图形认知,都知道这是“圆”,然后我就会说,那你们将手里的圆对折两次,看看会变什幺样子?有的学生就会说,变成了扇形!而我则拿起折过的纸,指着折叠中心的位置问,那你们知道这里是什幺吗?学生们不清楚“角”的概念,纷纷摇头,我就会告诉他们,这叫做“角”,“角”也是有大小的,你们看现在这样两条边垂直的叫做“直角”,比“直角”小的叫“锐角”,你们能折一个锐角出来吗?学生们灵机一动,再次对折一次,就出现了“锐角”,我就给予他们一些表扬,哇,你们真厉害,都学会了呢,那我再告诉你们,说到这里,我就把第二次对折打开,接着说,现在两条边变成了一条,这个角这叫做“平角”,比“直角”大比“平角”小的角,叫做“钝角”,你们能折出钝角吗?学生们这时候就会发现,“平角”对折之后就成了“直角”,但是怎幺才能出现“钝角”呢?我会让学生们进行讨论研究,很快就会有学生发现,将“直角”对折的“锐角”加一个“直角”,就变成了“钝角”。通过他们自己折纸的过程,就能学会“角”的基础认知。
        四、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索思考
        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是有效的学习。确实,学而不思则罔,如果一味的灌输知识,而不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那这些知识也不能被学生真正的理解和吸收。因此,教师要改变知识单向传授的方式,积极的创设一些问题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诱发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除法,所以教师可以创设一些需要运用简单除法的情境,然后在其中创造一些矛盾和冲突,以此来引发问题,并诱发学生思考。比如:小明是动物园的猴子管理员,他现在管理了两个猴子,如果要求他把5、6、8、9、11个桃子分别分给两个猴子,他应该怎幺分?这时会产生5、9、11个桃子无法平分的情况,而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探究和思考,然后再引入“余数”的学习。这样,经过学生积极的思考和探索,余数的性质得到了充分的揭示,学生自然理解的会更为深入。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对于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学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意义,是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掌握的技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他们各项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卫星.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9(09):117.
[2]史振军.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才智,2020(12):129.
[3]路风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14):70+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