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学段多样化作业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1月   作者:陈贺松
[导读] 语文家庭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存的问题,基于杜威的“主动作业”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核心素养层面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方案。

陈贺松   南乐县第三实验小学
【摘要】语文家庭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存的问题,基于杜威的“主动作业”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核心素养层面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语文作业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196-02

        引言
        作业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如何通过语文作业设计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是本文讨论的核心。本文追溯杜威的“主动作业”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以下合理的解决方案,希望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帮助。
        1小学语文高学段作业设计现状
        本文主要从功能、内容、形式、完成方式四个方面来阐述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现状。
        1.1功能上,重知识掌握,轻素养培养
        在一项小学生对语文作业认识的调查中,89.42%的学生都认为布置语文作业的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显然,大部分小学生已经忽视了作业的内化作用,这对他们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不利的影响。
        1.2内容上,重教材内容,轻综合贯通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内容单一,取于教材,千篇一律。作业缺乏主观发挥及发散思维,更多的是“八股式”照抄教材内容,内容繁冗且无味,违背了语文素养教育,轻视了孩子们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建立语文跨学科联系,做到融会贯通这一重要环节。
        1.3形式上,重书面作业,轻实践操作
        小学语文作业大多都是书面作业的形式,囿于教材内容,重复训练。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喜欢实践类的作业的人数占46.39%,只有13.4%的学生喜欢书面类的作业。由此可见目前繁多的语文书面作业,对孩子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灵活运用语文知识是百害无一利的。
        1.4完成方式上,重个人完成,轻合作互助
        大多数学生完成作业还是以个人独立完成的形式为主。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的这种方式虽然有助于巩固课堂知识,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缺乏与他人交流溝通,就会造成问题的积累,个人提高会遭遇瓶颈。此外,这种独立完成作业的方式,也不利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2小学语文高学段作业设计问题归因分析
        结合小学语文作业的现状,深入挖掘其设计问题背后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2.1教师的教育理论欠缺
        针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原因在于,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时缺乏理论知识的储备,不能充分发挥语文作业的作用和意义。杜威的主动作业理论强调重视儿童的经验、需要以及兴趣,主张发挥儿童的自主型和主动性,将儿童、社会与科学知识相统一,帮助儿童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显然大多数教师并没有教育理论储备,也没有注意到科学的作业设计对于孩子们的核心素养培养尤为重要。
        2.2小学生主体意识薄弱
        在校园里,教师占主导地位,教育学生;学生占主体地位,享受教育。但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成为课堂上的权威,作业成为学生的学习任务。无论作业类型、作业内容、完成方式等都是教师制定规则,这就导致了小学生主体意识的缺位,没有任何发言权。此外,孩子主体的地位没有得到重视,教师就无法有效关注每一个学生,做不到因材施教。这对于作业的设计有很大影响,导致作业设计偏离以孩子为主体的教学目的。



        3小学语文高学段作业设计的优化解决方案
        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在主动作业理论指出,让小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主动内化,通过完成某项作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逐渐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作业中理解巩固知识,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以下是本文的一些优化作业设计策略。
        3.1丰富作业内涵,知识与素养并重
        语文课程要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师应该增加理论知识储备,把握教材知识与学生核心素养之间的辩证关系。首先明确,知识的掌握是素养形成的基础,但知识的掌握不等于形成素养;其次,学生核心素养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具有正面作用。教师设计合理的语文作业会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积极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中既要注重基础性,也要注重发展性,做到知识与素养的并重,丰富作业内涵,让学生全面的成长。
        3.2活化作业内容,教材与生活结合
        杜威认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由于儿童完全不能把在校外获得的经验完整地、自由地在校内利用,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又不能学以致用。学生作为具有独特体验的个体,通过社会生活经验能够发现各学科的统一性,一切学科都以生活为中心彼此交织。因此,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就要将教材和生活相结合,将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不光围绕课本知识展开复习巩固。
        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增添了作业的趣味性,也让孩子们体会到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把握它的价值与意义。
        3.3创新作业形式,书面与实践结合
        杜威所提倡的主动作业理论,强调做中学。通过做中学,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也锻炼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作业的形式应该丰富多样起来,不能拘泥于书面。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处在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年龄阶段,为了让孩子们对语文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在作业设计的时候,应当将枯燥的书面作业与孩子们强烈的表现欲联系起来。
        3.4灵活变换组织,建立学习共同体
        第一,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比如,我们在讲《渔夫的故事》的时候,可以将学生分小组,分角色,扮演文章里的人物,布置表演任务,让孩子们利用作业时间熟读文章,熟悉文章里的人物,练习自己的角色,进行团队练习,在课堂上展示每个小组的风采。比起之前的单兵作战,书面题海战术,这样的作业组织形式不仅让孩子们对课文有了较深的理解,对文章人物设定有了全面的认识,也培养了孩子们团结合作的好习惯,让孩子对語文充满了向往。
        第二,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学习共同体。教师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学生给老师布置作业,老师完成作业,学生对作业进行评价,老师对作业的设计做出反馈。这样让学生真正成为了教学主体,老师通过学生布置的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确立下一步的教学计划,也可以从中得到学生受欢迎的作业设计,优化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学生与家长之间建立学习共同体。家长虽然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校园成了孩子和家长间的屏障。语文作业可以设计“我是小记者”专题,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语文作业中来,促进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4结束语
        小学语文高学段作业对于孩子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让孩子们掌握知识,发展人格,养成立足于社会的核心素养。在作业中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是小学语文的一大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智斌.如何优化设计高学段语文家庭作业[J].江西教育,2018(10):37.
[2]吴福春.谈小学语文高学段家庭作业的有效性设计[J].才智,2017(8):146-148.
[3]周丹.有关布置小学语文高学段家庭作业的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6):81-83.
[4]李喜强.小学语文高学段家庭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72-73.
[5]王星月.小学语文高学段家庭作业设计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