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探究 汪全球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1月   作者:汪全球
[导读]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初中学生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全面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使课程发挥育人价值,而有效教学课堂的构建,需要胡明确的教学目标、清晰的教学思路、良好教学氛围,要注重运用多种方法策略和初中活动开展教学,重视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思维,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本文对构建有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了论述。

汪全球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二郎初级中学  246500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初中学生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全面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使课程发挥育人价值,而有效教学课堂的构建,需要胡明确的教学目标、清晰的教学思路、良好教学氛围,要注重运用多种方法策略和初中活动开展教学,重视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思维,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本文对构建有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193-0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把正确引导和有效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法治素养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目的,既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政治观的教育,又注重对学生实施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课程,有效的教学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课程包含内容较多,理论性比较强,对于社会生活阅历较浅的初中学生来说,在学习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这样会阻碍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的问题出现。如何才能构建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创新课程教学方法策略,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笔者结合课程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要求
        1.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
        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构建有效教学课堂,首先需要确立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初中阶段作为人生的重要时期,学生在此阶段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较强的法治观念,就要把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确立为:通过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认识到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能用严格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能做到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不做违法的事情,树立较强的法治观念。同时,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还要让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能够把课堂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日常自觉行为,就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标。
        2.树立有效的教学思路。
        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有正确的思路,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是要创造鲜活的教学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避免“满堂灌”、“死记硬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创设鲜活的现实生活情境来让学生理解和体会所学内容的含义,真正认识教学内容的价值,并将所学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二是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通过课堂教学能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重要性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自觉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觉践行道德与法治规范;三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课程教学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教育,因此,要把促进学生的思想成长进步作为教学的落脚点,这样才能达到课程有效教学的目标。
        3.创造有效教学的氛围。
        一是要创造有利的教学氛围。要构建有效的教学课堂,必须要创造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环境氛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树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互动,才能奠定有效课堂的基础;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三是积极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知识掌握程度、课堂互动积极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积极的教学评价,就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运用多样化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要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应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因为教学方法对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使用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起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例如,运用讲授法教学。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讲授,来给学生传授课程知识,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在讲授时要注重所讲内容的趣味性、思想性与启发性。比如,在学习八年级的《维护公平正义》这一课时,涉及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公平的含义与作用”、“正义的含义与作用”、“司法”等一些关键词,此时必须运用讲授法对这些概念进行详细的讲解与梳理,才能让学生有效理解这些概念。
        2.开展多样化的活动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对于本课程的教学,课标指出要重视通过各种初中活动的形式实施教学,借助于这些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得到有效的学习体验,进而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教学内容,也能让学生把学到的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知识或原理同实际生活相联系,用于更好解决学生生活中的、思想、品德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多种教学活动的运用还能增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兴趣。对此,教师要善于根据课程教学需要,灵活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开展演讲或比赛、利用班会活动、运用多媒体视频教学资料等活动来实施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教学《学习新天地》这一课时,让学生进行“学习是苦大于乐,还是乐大于苦”的讨论或辩论,通过辩论来增强“享受学习”的理解。通过运用这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极大地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有效提升。
        3.通过培养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全面提高。思维能力的提升对学生个人来说,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核心、创新能力的源泉,是提高课程学习质量的关键性的因素;思维能力的提升对课堂教学来说,它反映了课程教学水平的高度,能够让学生更好掌握课程学习的有效方法,从而能使学生对课程问题的归纳总结与思考能力得到增强。因此教师可通过如下途径来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首先是运用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思维训练。小组合作学习在多个学科的应用实践证明,它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发散、灵活、创新有着特殊教学作用,可针对教学中学生认识模糊、疑问较多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在解决学习问题的同时,可对学生的思维起到有效训练,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理解判断、质疑、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其次是开展班级辩论会训练思维能力。教师可借鉴电视上的辩论竞赛的形式,对有疑问的问题或观点,可让学生组成正反两个小组,通过运用多种方式、多种论据证明来进行辩论,各自阐述已方支持观点的理由,反驳对方观点,通过激烈的辩论,就能有效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再次是通过学生自我讲解方式来培养思维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讲解,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深刻体会与感悟,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例如,在学习了七年级的《家的意味》和《爱在家人间》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讲解对课程的理解,就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有效教学。
        三、结束语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道德和法治观念的重要学科,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总方针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把握时代脉搏,坚持正确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观为导向,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教学有效性,就能更好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张虹华.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读书文摘,2017(16).
[2]马龙门.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旅游纵览月刊,20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