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高考下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1月   作者:顾顺贤
[导读]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下每位教师授课的关键,而部分学校和教师在教学的效率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数学作为从小学起开始接触的基础课程之一,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运算方法之外,还培养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数学又是学习物理、化学等科目的基础。在以往的教学方法模式中,教师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在新高考下,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每位教育者值得关注和深思的问题。

顾顺贤   杭州市余杭实验中学  311100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下每位教师授课的关键,而部分学校和教师在教学的效率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数学作为从小学起开始接触的基础课程之一,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运算方法之外,还培养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数学又是学习物理、化学等科目的基础。在以往的教学方法模式中,教师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在新高考下,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每位教育者值得关注和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191-01

        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学校的教育方式也在不断的更新,高中数学课程的教育也发生了改变。作为教师,不应只是为学生讲授知识点,一味的让学生去学习知识点,更多的应当是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核心素养方面的能力。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载体增强学生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加大学生体验成功的频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一、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性
        数学这门课程相对于其他学科,考验的更多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数学不是依靠死记硬背就能理解,而是通过进本的数学核心素养去理解问题本身。还要能在脑海中模拟出这个正方体的形状大小,这就是数学抽象,能够更为容易的被学生所理解。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不同,学生的心境以及学习态度也会有所不同。数学教学本身具有抽象性,要使原本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生动化,就要想办法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形成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先把本节课的几个知识点用问题的方法给到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去寻找答案,带着好奇心去上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一般都是老师给出解答,可以转变为让学生给学生解答,这样的“学生语言”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同时也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其中,获得成就感。所以,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更为快速熟练的掌握知识[1]。
        三、制定合适的学习策略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的是一个引导者角色,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对于每个知识点、每个问题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思考,就是教学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每个人对于未知事物都会存在着求知的欲望,在学生的世界里,这样的求知欲更为强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从一个探索者变为能够掌握新事物的人的转变,这是人的本能。作为教师就是要把每个学生的求知本能激发出来,让学生从一个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一个主动学习状态。一般学生讨厌学习、不远学习的原因大致可分为几个方面:(1)基础差,自卑感强;(2)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是凭感觉、按习惯用功;(3)教师讲课缺乏吸引力,不生动,满堂灌、枯燥乏味;(4)对学习的逆反心理。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一人独自讲授,学生知识去听的模式。例如,在函数的奇偶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件让学生欣赏一组图画,自主去发现图画的共同特征,发现它的对称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在学习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成功,并让自己在各种不同的学习中有可能获得这种机会,从而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使学生做出主动学习的转变,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探究,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引导学生产生对知识点的探究精神:(1)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探究时间;(2)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过程;(3)体验探究过程带来的乐趣。
        例如,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学习中,让学生在作文本的每个格子放玉米粒,第一个格子放一颗,第二个格子放两颗,第三个格子放三颗,以此类推,每个格子都是前一格的两倍,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让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从游戏等多种方式中结合课堂所学内容探究知识点的原理、应用,产生发散性思维,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自主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探究所带来的乐趣、成就感,更加愿意去学习,深度的理解知识点。
        (三)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解决
        上述两个方面讲述了怎样让一个学生从不爱学到学,学到自主探究的一个过程,课堂上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要使数学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就要积极倡导“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知识题材,加强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解决问题过程的教学。例如,在导数极其应用的学习中,让学生去探索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市场上小包装的物品是否比大包装的物品贵,饮料瓶子越大,饮料公司的利润越高等系列问题,能够算出在何值时获得最大利润。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更加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点深度学习的能力[2]。
        四、结束语
        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是一个多方法多渠道的一个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从生活当中的例子给学生作为启发,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这一数学问题的形成解决过程,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不断的去发现、实践、总结,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具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龙启贵.试论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明日,2019(22):0066-0066.
[2]林科文.新高考政策下高中数学教学探究[J].新课程•下旬,2019(15):58-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