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1月   作者:夏豪
[导读] 随着深化新课程改革,涌现出很多新的教学方法,但一些已经被淘汰。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一直以来得到师生重视与青睐,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中以小学数学为切入点,详细分析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

夏豪    河南省许昌市南关村小学  河南  许昌  461000
【摘要】随着深化新课程改革,涌现出很多新的教学方法,但一些已经被淘汰。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一直以来得到师生重视与青睐,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中以小学数学为切入点,详细分析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219-01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创设非常重要,成功的问题场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必须掌握创设问题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种类较多,但课堂提问一直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得到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喜爱。但很多问题并未达成预期目的,这就需要反思,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一、小学数学与情境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1.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量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深度挖掘学生潜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实现教学深入人心的目的,同样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师还能不断锻炼教学技巧。
        2.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情境教学方法可以将抽象、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化成形象具体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逐步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3.情境教学方法是基于时代背景产生的教学方法,对素质教育贯彻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学提出具体要求,这与情境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缺乏学习兴趣
        通过调查小学数学教学情况,发现普遍存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现象,表现为:(1)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平时懒于学习,只等学期末的时候开始突击,造成数学素质偏低;(2)还有少数学生不了解数学,没有做好心理准备,造成学习兴趣缺乏,影响学习质量。
        2.学习方法落后
        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和习题训练中没有进行系统的课程整合,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虽然有的学生也在进行知识整合,但学生多依靠死记硬背,只为通过考试,这样的学习方式根本吸引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阻碍性,最终制约课程优化。
        三、问题情境创设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1.面对新颖的教学方法,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
        部分教师的认识都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剖析到内部的真正内涵。在数学问题和教学情境当中,数学问题的提出促进他们对问题的把握才是最主要的,其次才到教学情境。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教师的教学依据,但是根据有效数据显示只有11.8%的教师对问题情境创设有深刻的理解,大部分教师对问题情境创设没有真正的把握.。



        2.对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特征把握模糊
        面对“趣味性”、“可接受性”、“层次性”、“开放性”等基本特征都有所忽略,不能做到二者兼顾的要求。例如,有些教师认为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毫无差别的联系生活,但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而,他们就会创编生活,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忽视了学生对问题情境创设的可接受性,不能使学生自主的思考;还有部分教师只重视教学进度而漠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种种问题的堆积致使最优的教学方法无法促就最好的教学效果。
        3.对问题情境创设欠缺“责任感”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只有24.7%的教师会在问题情境教学方法过后会深思,从这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教师并没有特别注重课后的反思,导致教学方法的运用没有得到发展与提高,在他们的思想观念当中都一致认为深思只是一个简单的回忆过程,对教学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同时还有一些教师存在“形式主义”,不情愿去对教材内容、学生的发展情况做深入的了解,一股脑子的想法都是如何应对领导,做足表面功夫。
        四、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
        1.理会问题情境创设的理论意义
        正确理解问题与情境二者主副地位,不盲目自信的追求教学氛围,要将问题情境创设、学生的兴趣有效融合起来。对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教学目标中的要求进行深入了解与应用。小学数学教师只有真正理解了要求,才能够在数学的教学中对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水平。
        2.明晰掌握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特征
        对于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要重视理论上的运用,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本身的规律特点,如果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情境上将问题与情境二者之间的位置相互颠倒,最终不会达到最好的成效,准确利用特征进行有特色的数学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建立团队,集体讨论
        数学学科的教师在一起备课可以取长补短,看问题更加全面,不仅可以更容易找到很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得到好的教育,同时还可以使教师减轻工作量,二者可以达到互赢的目的,在课下,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进行交流并做出思考,看看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优缺点,然后进行改正。
        4.利用故事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与枯燥的教学内容相比,故事对孩子的吸引力更强,尤其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与教学要求的需要,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征,促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并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可进行故事情境的设计:妈妈从市场买回来一个大西瓜,哥哥打算每个人吃1/4,但弟弟想要多吃一些,想要1/6,爸爸便答应了弟弟的要求。但吃西瓜的时候,弟弟却疑惑了:为什么他们的都比我的大呢?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进入到学习中,在新知识的理解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思考并尝试解答这一疑惑。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参与的意识。
        总而言之,正确的教学方式是学生成功的基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倡导的教学方式,如果在教学中得到正确运用,不仅仅使数学教学质量有效提高,还能够将各科教育提升一个更高的高度;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使课堂气氛变得非常活跃,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促使小学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赫.斯宾塞.斯宾塞的快乐教育[M].颜真,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