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生活之源 促语文学习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1月   作者:陈小宇
[导读] 现代教育背景下,为了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必须充分认识到生活教育论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将学生生活背景知识融入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根据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展开创新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体会生活、陶冶情操,又能感受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文就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念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教学策略。

陈小宇    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
【摘要】现代教育背景下,为了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必须充分认识到生活教育论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将学生生活背景知识融入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根据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展开创新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体会生活、陶冶情操,又能感受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文就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念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教学策略。
【关键词】生活教育论;陶行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216-01

        引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教育论,其中包含三个命题:生活即教育、社会系学校、教学合一。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尤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使之更具现代教育气息和时代创新精神。因此,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把现阶段的语文课堂当作生活的大课堂,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体会它的魅力。
        1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基本了解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学知识和思想非常广泛,是我们新世纪教学改革的宝贵经验和指导方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借鉴和应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就必须要学习他的生命教育思想。简单地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思想大致可以分为“生活即教育”“社会系学校”“教学合一”,三者缺一不可,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陶行知先生表示,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才是最重要、最值得重视的。教育和生活是同一的过程,教育和生活是不可分的。
        近些年来,伴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我们的教师仍然要时刻把教育与教学的本质联系起来,让教学建立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上,只有把生活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学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若不能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就不能成为一种社会性活动,无法承担塑造人的任务。而陶行知先生也坚决反对,他认为对生活的过分重视,会使教育教学活动失去应有的活力,使教学的乐趣消失得无影无踪。在小学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教学理念,与学生合作,创造相对舒适的课堂环境,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因此,: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使所学知识得到应用“是陶行知生命教育教学思想的核心观点,也是生活教育论的展开目标。“生活化教育”是将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能力相联系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与我们目前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每个人的素质并非天赐良机,而是在以后的人生历程中,由知识转化成的后天修养,这就需要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来不断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2.1让生活走近教育,创新课堂教学
        常言道,语文既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告诉我们,生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也要寻求教育,使二者相融。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所掌握的各种材料,捕捉语文知识的真实存在,使学生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精彩,通过在课堂上创设相关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把课文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从而在生活与语文课本之间找到一条结合点,让学生不仅能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能感受到语文自身的魅力,以及与生活的巧妙联系,让生活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源泉。举例来说,老师在讲解有关“三顾茅庐”的相关主题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生活中有关诸葛亮、刘备的各种照片或视频,在讲课时,通过播放视频、图片等让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促进学生感受到当年刘备在请诸葛亮时的决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语文,而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其课堂教学乏味,学生往往产生厌烦情绪,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阐明了生活和教育的关系,扩展了教育空间,解放了学生思维,使学生恢复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的博大精深和无所不在。
        2.2让教育走进生活,丰富教学活动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知行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中所坚持的一种教育理念,其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是教与学相结合,主要是指教师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讲授有关的内容,然后学生还应通过生活实践来学习有关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获得知识体验,从而感受到语文知识自身的魅力,并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语文知识应用,提高语文学习价值。新课标中经常出现的“体验”一词,表明学生要通过实践来体验,从而实现学习,这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比如,在学习“春天来了”这一篇文章时,教师通过实践教学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春游的乐趣,组织同学们去游乐场学习玩耍,寻找春的足迹。经过学生的一番体验后,老师可以现场让学生谈谈春天来了的感觉。如,让学生们尽情地描述他们所看到的画面,有的学生说,小草开始长出脑袋,另一些学生说,蓝天白云间露出笑容。同时,可以在实践教学中贯彻口语交际教学,此时,教师要充分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情境,通过感受不同的社会角色来体验生活,使学生在深入情境中进行交际,既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生活与实际紧密联系。
        总结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根除传统教学中“授人以鱼”的弊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重要思想,他认为,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生活的影响,人的生活也会因教育而改变,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遵循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思想,紧跟新课改的步伐,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融入生活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蒲永红.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J].名师在线,2019(26).
[2]张晨.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2).
[3]吴佳书.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
[4]王继永.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