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评价研究进行时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1月   作者:朱旭媛
[导读]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有效的评价能促使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认识自我,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自尊心、心理个性和特长都得到最有效地张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努力建立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并注重对学生个体发展独特性给予积极地评价;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地考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

朱旭媛    浦江县金融希望小学
【摘要】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有效的评价能促使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认识自我,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自尊心、心理个性和特长都得到最有效地张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努力建立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并注重对学生个体发展独特性给予积极地评价;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地考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方面地发展,使评价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评价  多元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019-02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客观评价,要求建立以激励为主、从多种角度综合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积极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发展性评价,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方法,融入每一堂课,每一个教育环节之中,使其成为一种微妙的教育工具。“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与他人比较,而是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重视被评价者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强调通过反馈促进学生改进,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用一句形象的比喻:评价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泵。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能都各具特色。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这样的学生观一旦出现,就使得老师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待,并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
        例:“轴对称图形”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把它对折,按自己的想像,剪出一幅图案。
        (学生剪出了各种各样的图形:红五角星、桃子、蝴蝶、手拉手跳舞的小女孩等,一幅幅图案栩栩如生。)
        生1: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部分互相重合。
        师:生1能用自己的语言非常简练地把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概括出来,非常好!
        生2:我觉得正方形、长方形、圆、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角等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生2能把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是轴对称的挑出来,真不简单!
        生3:同学们穿的校服上的拼图、蝴蝶、蜻蜓、飞机、人的五官等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生3举出了现实生活中见到过的轴对称图形,说明你的观察能力很强,很热爱生活,太棒了!
        这时生4举手发言了,但举的例子是错的。
        师:生4这个例子虽然错了,但他敢于发言,以前他上课从不主动发言,说明他进步了,大家表扬他!……
        如上所述,我们从不同方面去评价每个学生,帮助他们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培养,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心理等多方面得以全面发展。事实上,这种评价符合孩子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同时更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关怀,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新课程评价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化主动参与评价,一改以往以管理者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象。评价的主体可以是老师、学生,也可以是家长等校外人员。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可以在每个教室的墙壁上设一个小展台,孩子们随时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作业、有创意的作品、数学日记等贴上去,他们在这个空间里自主取舍,独立思考,学会比较、反思,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老师还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记录册,里面设置了一些小栏目“今天我上学了,我能记录下来。”“今天我上课发言了,我给自己一颗星。”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用图画、粘贴为自己评价。如在“我有信心能做到”栏目里,学生认为自己做到了,就在相应的栏目里涂上颜色,在“我有进步” 的栏目里,学生根据自己的进步,贴上红花、桃子等。学生很喜欢这种评价方式,每一次填写的经历和感受,都在激励着他们学会反思。有一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是:“我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到了不少知识,我对自己很满意。”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树立了自信心,接下来的学习态度一定是积极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人在认识别人的品质时,就开始形成对自己的评价能力,只有在他人的评价中,才能不断调整自我的评价。所以我们不仅可以让学生自评,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互评。
        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练习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甲乙两客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开出,甲客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6小时后两车相距30千米。A、B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学生解答后,我发现全班基本上就三种解法,于是请了三位同学板演:
        解法1:50×6+40×6+30=570(千米);
        解法2:(50+40)×6+30=570(千米);
        解法3:(50+40)×6—30=510(千米)。
        面对学生不同的解法,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前两种解法学生没有异议,而对第三种解法却引起了争议:大部分同学认为第三种解法是错误的;而那小部分同学认为有道理,并振振有词地解释说:“假如两车经过6小时的行驶后,又多行了30千米,那么两地的路程就应该是两车6小时行的路程之和再减去30千米。”这样,通过一道开放题的练习,经过学生的互评,学生体会到了审题要认真,考虑问题要全面,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时,也提倡家长与社会参与性评价。以往家长侧重于终端性评价(考试成绩),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教师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与家长联系,如开展访问、座谈、电话联系、家长寄语等,有效地促进了家长与学校老师的交流和合作,进而促进家长对学生的数学课程的评价观念、方式等的变化,初步形成一个真正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
        新课程强调质性评价,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方式的多样化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手段和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包括采用开放性的质性方法,如行为观察评价、问题研讨、研究性学习、成长记录、表现性测验、档案袋评价等。
        成长记录的主要特点是汇集学生作品以展示学习上的进步,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 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发展性评价。它除了帮助学生与教师了解学习与进步的状况外,对于学生自主性、反思能力、创造性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它不仅反映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反映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从而有效地克服评价标准单一、片面强调学业成绩的做法。
        在学了百分数应用题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把从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渠道获取的信息记录下来,并说明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然后将他们收集的资料用作业纸、彩色纸画出图表,配上各种插图,拿到班级交流。这种收集和积累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因为,它比单纯的作业、测验和考试更生动有趣,并能在接触实际的过程中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们还可以通过“档案袋”、“收获袋”等方式,收集起记录学生成长与进步的一件件实物,最满意的作业、寻找到的生活中的数学、印象最深的学习体验、一题多解、家长反馈卡、小组评议、统计图表……还有的学生作业做错了,老师鼓励他再做一次,然后将两次或三次作业装订在一起,让学生体会自己的进步,而“作品集”、能力汇报会、学习成果展览更是从情感、态度、能力等多方面展示学生的成绩,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评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还有效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与考试焦虑,减少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消极心理感受,增加了学生成功的体验。相比那种板着面孔给学生打分、评比,这种多元的评价方式来得更活泼、更便捷,也更为有效。实践表明学生非常喜欢这种评价方式,在记录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收集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提高的过程。捧着沉甸甸的袋子,学生心中的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参考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王成全 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严育洪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育》邓德星 2018年3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