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安全管理教育问题与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2月   作者:白玛拉姆
[导读] 现阶段,在进行幼儿教育过程中会发生很多安全问题,这是值得我们社会的高度重视与关注的,于是很多学校出现了“圈养”的教学思维途径,管理思维的选择直接决定着管理水平的高低,“圈养”现象的出现使一种错误的学校安全管理措施,本篇文章将针对“圈养”现象形成的原因进行讲述,并阐述了摆脱幼儿安全教育管理“圈养”的具体措施。

白玛拉姆   西藏昌都市八宿县第二双语幼儿园  西藏  八宿  854600
【摘要】现阶段,在进行幼儿教育过程中会发生很多安全问题,这是值得我们社会的高度重视与关注的,于是很多学校出现了“圈养”的教学思维途径,管理思维的选择直接决定着管理水平的高低,“圈养”现象的出现使一种错误的学校安全管理措施,本篇文章将针对“圈养”现象形成的原因进行讲述,并阐述了摆脱幼儿安全教育管理“圈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幼儿;安全教育管理;圈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2-094-01

        引言:“圈养”:安全教育管理方式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但是这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幼儿的活动时间和范围都受到了限制,这就导致幼儿不能进行独立能力、交往能力、保护意识的锻炼和培养。“圈养”思维对于幼儿的合法权利也产生了侵犯,限制了他们的人身自由。由此可见,进行幼儿安全教育管理“圈养”思维途径的摆脱是非常重要的。
        一、形成“圈养”管理模式的原因
        1、社会原因。社会对于不经意间发生的安全事故做了过多的宣传,媒体对于此类事件的进一步扩散,这就大大增加了人们的重视力度,并且社会不能够对此类安全事故进行有效的保障。
        2、家庭原因。大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保护能力过于强大,宁愿缩小孩子的活动时间和范围,也宁愿让学校进行安全管理的“圈养”行为的实施。
        3、法律原因。我国目前出台了很多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是在未成年的权利和义务的划分上还存在缺陷,这就导致学校不能很好的进行学校内复杂事件的解决,出现了“圈养”安全管理方式。
        4、学校原因。学校的安全管理机制观念是比较偏执的,这很容易出现管理措施的错误,认为对幼儿进行严格的管理,就会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就会导致安全教育管理“圈养”现象的不断增加。
        5、教育督办、监管不力。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办学最大的作用应该是督导和监管,发现违反办学规律、有悖办学方向的行为应该干预,事实上很多教育主管部门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好,只看升学率而不管、少管其他方面。



        二、幼儿安全教育管理主要策略
        1、培养幼儿与家长的认同感
        幼儿学校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我们需要有效结合“管”与“理”,重在“理”上。关于幼儿管理不应仅局限于管理限制,忽略幼儿的良好发展,学校需要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关怀的非制度化管理思想的基础上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以理性的角度看待幼儿成长,以一定的教育规律进行管理。学校作为一个具备开放性的系统,紧闭式的管理在一定程度阻碍了学校获取社会的认可与理解。学校做的理应是,从内部角度而言,需要切实关怀幼儿的健康成长,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探索幼儿,发挥教育机智,有效融合教育性与管理,以及主动联系家长与社会,互动沟通幼儿安全教育管理多方的义务问题,以获得家长与相关部门对幼儿安全教育管理摆脱“圈养”思维的支持。
        2、端正安全管理理念
        从安全管理角度而言,幼儿学校需要坚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原则,以及突出教学的艺术性与展现学校的人文关怀。夸美纽斯曾明确指出:“孩子们易依据行动理解与学会行动,依据谈话理解与学会行动,依据写字理解与学会写字。”孩子行为方式不需要过于理性,灌输的知识不需要过于死板,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我们应学习夸美纽斯所说的理念,提升幼儿的注意力,这无疑需要让他们对身边的认知事物感兴趣,充分光亮。光亮,指的是教学活动是丰富多彩、快乐参与的。可见,管理需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了解幼儿的真正想法与兴趣爱好,选择他们较习惯的方式进行教育与管理,从而端正安全管理理念,以及促进安全防范意识的提升。
        3、遵循适当的学校管理原则
        针对安全管理的重视与强调,幼儿学校需要创建较为合适的安全管理原则,最大限度地提供幼儿充足的自由空间,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从安全管理角度而言,学习需要坚持引导为主,规章制度为辅,以及创建合理的保障体系。幼儿的安全保障既是幼儿的义务与责任,也是社会与政府的义务与责任,如学校可以推行与实施双重保护政策,即学校责任险与幼儿意外保险,且此保险需要由多方分担,主要包括幼儿、政府与教育发展基金会等,任何学校对于事故的赔偿限额是五百万元。这种保障制度的创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转嫁风险,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家长与社会单位等共同创建的保险体制下社会管理水平的优越性,从而真正帮助幼儿安全教育管理摆脱“圈养”思维。
        结束语:当幼儿的自由和安全问题发生冲突和矛盾时,作为学校要不断的进行管理思维的创新和优化,要将人文关怀的教育管理思维进行有效的应用和实施,要进行安全管理“圈养”思维的有效摆脱,采取有效的措施,端正管理意识,与幼儿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要以幼儿的根本利益和身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还要使社会引起高度的重视,不断的促进幼儿学校安全管理的正确实施,要不断促进幼儿的独立能力、思维能力、自我包括能力的提高,保证幼儿能够健康、快乐、安全的成长,以便在未来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农村幼儿安全管理浅析[J].龙华.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6)
[2]幼儿安全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田娇娇.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3]幼儿安全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戴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