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管理新模式及其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19期   作者:刘静
[导读] 电力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为国家的稳定提供了重要
        刘静
        身份证号码:37150219910210**** 山东华鸿电气有限公司
        摘要:电力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为国家的稳定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了庞大的电力生产网络体系,维持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电力生产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做好电力工程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新形势背景下,电力企业必须对原有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发展,形成适应当下需求的管理模式,从而促进电力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创新
        引言
        众所周知,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有着极强的艰巨性与复杂性,不仅涉及项目精度、管理与投资、人员、图纸文档等方面的工作管理,还涉及到同各方部门与单位的紧密合作,对此,必须对电力工程项目实施全面管理与控制,以从整体上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1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电力工程管理的体系制度并不完备目前电力工程各方面的相互关联还不到位,而电力工程的复杂性就在于各个项目需要协调配合、整体推进,因此应该强调各部门的相互配合,保证沟通顺畅合作一致。各部门、单位之间欠缺整体性,电力工程在推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因沟通不畅而延误进度的问题。此外是管理制度的不科学性,针对电力工程管理应该使用相适应的管理条例,某些企业对待电力工程管理马虎大意,对于电力工程的进度控制、人员聘用、整体规划等套用其他企业的模式应付了事,并不注意结合电力工程自身的特点因而导致电力工程管理的不深入。(2)管理人员能力水平作为管理工作效果的关键尚且不足当下的管理人才普遍缺乏相关的管理技能,在电力工程管理工作过中仅仅靠自身对管理流程的理解工作,而没有相应的理论培训和技术提升很容易造成电力工程管理失误。特别是电力工程目前有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机器,日常的管理运行已经不能满足于传统的管理观念,如果管理人员的想法还停留在人力为主、机器为辅的时代,也会阻碍电力工程有关项目的正常运行,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而相应的成本、利润问题也会因管理人员的失误造成损失。(3)电力工程的安全性问题是关系到工人甚至使用者安全的重点问题,但安全事故依然在电力工程中频频发生。在电力工程建设中会有无法避免的高难度工作需要完成,用电系统的建立调试也有一定的风险性,虽然针对不同的高危操作有相应的防范措施,但电力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的突发意外难以预料,不少安全问题会因为一时的疏忽或放松酿成无法挽回的人员伤亡。因此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加强,对安全问题的管理不断地深入细化,尽最大可能保障人员安全。
        2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常用管理模式分析
        2.1EPC总承包管理模式
        EPC总承包管理模式近来受到关注较多,并且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中,EPC总承包管理模式是指电力工程总承包企业受业主单位委托,按照工程总承包合同约定对电力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建设和调试等环节实施全面的项目管理模式。工程总承包商要对工程的工期、质量、造价和安全等方面负全责,并要为工程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工作。电力工程EPC总承包管理流程是首先选择一个总承包商,将自由选择权交给总承包商,让其选择设计院或咨询公司承担部分工作;其次是总承包商全面管理业主的业务,如设计、采购、施工等工作;再次是总承包商完成工作的过程,从设计方案到优化方案,从施工图纸到工程规划等工作都要一一经手;然后需要进行相应的采购,通常情况下,是总承包商对主要材料进行采购,分包商完成其他材料的采购;最后是施工过程,施工过程中选择施工主体至关重要,要选择具备资质和有施工能力的企业,并且要格外关注其信誉。


        2.2监理模式
        监理模式是在业主自建模式上发展而来的,由于业主自建模式有一定的缺陷,业主方缺乏专业的知识与经验等,所以这种管理模式被逐渐淡化。监理模式下,监管被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电力企业、承包商和监理方。监理模式在运行过程中,监理方先要与电力企业和承包商签订合同,然后在此基础上方行使监管权力。监理模式可以有效弥补企业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减少问题的发生,从而增加管理过程的专业性。
        2.3CM管理模式
        CM管理模式在20世纪出现时,被国际广泛认可并应用,但是当时这种模式在我国并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原因是当时我国电力工程管理模式不是很成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CM管理模式是CM经理与工程委托人共同管理的模式,由于聘请的专业CM经理与工程委托方利益一致,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管理效率,缩短工程建设周期,降低风险;但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这种管理模式会产生较高的承包费用,企业需考虑成本问题。
        3电力工程管理的创新与应用
        3.1建立优秀的组织团队
        有效的管理模式,需要人才支撑,要建立相应的管理队伍。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电力工程管理的需求,甚至会降低人才利用率。开展电力工程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加强团队合作,积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掘管理人员的潜能,使其有能力为工程管理奉献自己的力量,进一步防止产生冗员现象。电力工程管理通过对人力资源科学分配,促使管理效率提升。另外,电力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人员基本技能欠缺和对管理观念认识不足的问题,导致管理人员工作动力不足,工作中经常产生问题,从而影响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应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组建优秀的团队,培养训练有素、能力突出、反应迅速的优秀团队,从而达到优化组织结构的目的。人才是创新的关键,鼓励人才创新,营造创新型工作氛围,有利于从根本上达到管理模式创新的目的,进一步提升电力工程管理效果。
        3.2完善电力工程管理制度
        在所有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加之工程项目在实际建设中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故为确保整个工程施工质量,企业必须严格监管施工过程,强化对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要求各施工人员严格参照对应施工要求来进行监管施工,同时确保每个施工环节都有对应的管理制度,从而为企业搭建一个完整的管理机构,确保工程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如企业管理者需具体结合各电力工作基本特点与管理工作中的基本要求,来构建对应管理章程,从而实现工程管理结构的整体化,进而确保故障后相关人员能及时就故障情况展开针对性处理;同时,企业还需逐步落实各项责任制度,因为在整个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中,各部门均有着各自工作的内容与责任,对此要想有效提升工程管理质量,企业必须进一步细化这些内容与责任,让每个管理者都能清楚认识到自身的工作职责,从而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结语
        电力工程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它为国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往往机遇中也蕴含着挑战,电力工程建设的前景向好,但弊端也在一点点显现。想要维持电力工程的良好发展,就要排除现阶段的问题不断向前。电力工程的管理是提升效率、改善水平的重要步骤,应该不断改进管理模式,在现阶段的电力工程中发现不足,积极运用新思路、新方法解决问题,探索管理的各种可能性并驱动电力工程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建芳.电力基建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13):228-229.
        [2]黄佩珊.关于电力工程竣工结算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低碳世界,2019,9(06):275-276.
        [3]陈超.现代火电厂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设备工程,2019(20):1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