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娜
济南一建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建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不仅能有效增进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并节省成本,而且还极大地减小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因此近几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中。文章以房屋建筑施工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展开讨论,从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的施工特点和施工技术要点出发,分析其在施工中的关键性技术。
关键词: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0引言
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建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技术,它们不仅提升了建筑质量,还缓解了建筑生产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在所有新技术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作为一种绿色工艺技术且优势颇多,因此被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但这种建筑技术应用时间短并且尚处于研究阶段,需要在工程建设实践中不断加强其技术研发和结构优化,以避免因技术不成熟而造成损失。
1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概述
装配式构件,顾名思义是非浇筑性构件,其根据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要求,以及一定的标准,合理选择装配式构件的生产商,生产商按照技术要求生产出的合格构件,即为装配式构件。装配式构件被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活动之中,其具有很多应用优势,且施工技术要点较多。装配式构件与现浇混凝土类似,可分为装配式素混凝土构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构件和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构件等。其在应用过程中,按照应用部位的不同,亦可按照构件的作用形式与特点进行分类。
2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特点
2.1质量控制有效
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是生产商或在施工现场,按照技术要求标准,严格进行制备的混凝土构件。其质量控制可视性很强,对易发生的问题能够及时处理,并且技术措施控制较为方便,尤其是浇筑与养护阶段的质量控制更加直观。混凝土构件在近于标准构件制备环境下完成制备,混凝土材料质量控制合理,温度控制工作更加精确,配比量、外加剂等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其质量最大限度接近于设计要求。相同构件制备标准统一,且误差减小,误差权重较小,能够及时发现次品并剔除。
2.2结构设计合理
装配式结构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为设计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尤其是其构件制备质量的有效控制,能够使构件的实际工作性能更加接近于理想化模型,并且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调整构件力学性能,构件制作时效性和质量可控性较强。与此同时,设计方案可以简化为几种具有不同标准的构件模型,本着“少规格,多组合”的理念,使构件相互搭配拼接,构成能够优化改善人居环境的建筑结构形式,丰富建筑结构多样性,突出设计方案的人性化。在设计时也能够充分引入施工方面需要考量的因素,保证其构件布置形式的施工可操性,减轻设计方案与实际施工技术间脱节现象。
2.3施工工艺便捷
利用混凝土装配式结构进行施工,大幅度减少了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护、浇筑和养护等工序,仅需要按照施工图纸将已成型的构件吊装完毕即可,极大节省了施工工期,操作简单。在气候条件适宜、设计未发生变更的情况下,其施工效率远远高于现浇混凝土构件,工程项目成本、质量和工期控制目标得以很好的实现。对于装配式混凝土构件而言,其施工过程总只需要吊装设备,将构件通过预先埋置的螺栓、钢筋甚至钢索,进行连接或串联,从而形成一个力学体系。这样的施工方法应用设备较少,且因基本构件形式较少,仅拼接方式不同,构件连接方式种类有限,技术实施质量控制效果良好,但技术要点较多,尤其误差控制较为严格。
2.4管控工作优化
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的应用极大方便了现场工程管理工作,在材料管理、工期管理、成本管理、技术管理等方面都有影响。
由于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是由生产商按照施工图纸预制出来的,因此其材料质量控制工作更便捷,并且现场材料存放保护措施和条件限制也减少。在勘查设计方案与实际地质水文情况未出现重大偏差的情况下,构件的制备、进场和应用三步工作连续性较强,工期控制工作得到极大改善。在施工现场,技术控制工作主要集中在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抽检进场、构件进场存放、构件吊装、构件连接等方面,可视性和可控性较强,施工质量进一步提高。在成本管理方面,施工单位只需要保证构件应用过程中不出现损坏和吊装错误,从而降低废品率,进而控制施工成本。
2.5应用性能高效
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最大的优势便是其构件质量可视性和可控性较强,这比起现浇混凝土构件施工,质量控制更加有效。现浇混凝土构件在施工过程中,因气候、人为、设备、材料等因素的影响,构件施工质量不可能达到标准统一,误差权重较大。而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由专业生产线统一控制,误差更小,构件性能更好,应用质量更有保证。
3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分析
3.1NPC技术
这项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房屋建筑中,根据实际特点和环保要求,在进行结构设计时从建筑的整体出发,对填充墙等采用全部预制和安装,对梁、板等采用叠合式预制和安装。该技术主要包含装配式结构测量和定位、竖向构件吊装、水平构件吊装等部分,目前这项技术因为其独有的优势,在建筑中被广泛应用。NPC技术不仅在加强房屋整体的稳定性有良好的效果,而且在保障房屋排水通畅和电气系统流畅方面效果良好,将房屋的基本功能和整体功能有效地协调在一起。虽然优势很多,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如,在连接剪力墙时很容易产生大量的混凝土灌浆孔洞,在进行浇灌时很难控制浇灌水平,留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使得实际施工中增加了工作量,且不能确保施工质量。
3.2PC技术
PC施工技术主要用在楼梯、阳台、空调板、内隔墙板等全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建造中,主要采用混凝土预制构件,通过装配、连接、现浇等组成混凝土结构。万科集团常常采用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C设计和建造技术,对这项技术研究比较深入。PC技术在解决房屋建筑渗水问题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同时,它还缩减了工程量和操作难度,并确保了房屋建筑的质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必须考虑全面,尤其要注意施工安装的条件。在模具制造方面,一定要严格控制好误差,通常长、宽及对角线偏差要控制在3mm以内。此外,进行吊装操作时,起吊过程中要保持平稳,防止出现歪扭牵拉现象损坏模具。
3.3PCF技术
PCF技术即半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是通过国外预制混凝土技术与国内设计要求相互结合而形成的,主要解决放房屋建筑混凝土剪力墙外墙和叠合楼板预制结构无问题。PCF技术在对外墙模板问题处理方面效果良好,无需在外围支设脚手架与模板,减少了模板成本的支出,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但PCF技术在设计时常常会忽视墙体的承载度和刚度因素,容易造成材料的浪费,同时也导致结构出现偏差问题,降低了建筑整体抗震性能。
4结束语
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的市场应用前景良好,且会不断发展进步。为能够使其达到设计要求,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应当充分熟悉吊装工作要点,将装配误差控制在技术允许范围内,保证施工质量。同时,材料制备方和施工单位也应当不断创新材料和施工技术,使构件制备更加高效合理,施工质量控制更加方便。
参考文献
[1]付晓光,徐马成.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9(08):67-68.
[2]王明.探析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9,26(04):155-156.
[3]贾国行.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06):169.
[4]龚国斌,洪燕飞.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0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