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向明
61272119651121****
摘要: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技术创新也为建筑技术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然而,目前在建筑施工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混凝土结构裂缝,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分析了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整体施工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处理
科技的不断创新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与其他建筑材料相比,混凝土材料具有更好的塑性和化学性能,可以根据建筑施工的不同要求建成不同形状和类型的混凝土结构,能够更好地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
1、建筑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裂缝形式
一是温度裂缝。这种裂缝出现在建筑施工中,主要是由于材料应用的内外温差,以及混凝土中的分子变化引起的。一方面,当建筑周围的环境温度太低,搅拌混凝土的内部环境的热量会增加,混凝土材料本身和分子空间差距将扩大下分子运动与内外温差大,然后就会出现裂缝。另一方面,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物理变化。混凝土蒸发后,“固定”结构本身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填补,也会导致局部裂缝。
二是局部施工区域结构裂缝。即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在振动、捣实等环节,由于具体工作中的专业技术点管理不到位而在建筑结构表面形成裂缝。如混凝土施工区域振动强度高或基础施工均匀性不足引起的裂缝属于结构裂缝。
2、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破坏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出现裂缝。当裂缝宽度小于2mm时,对混凝土的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影响,其危害可以忽略不计。当裂缝宽度大于2mm时,人工操作或外部环境造成的裂缝往往是有害的,会大大降低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甚至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而在建筑使用过程中,这些裂缝会出现严重的渗漏现象,进而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安全和质量。
3、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
3.1 原材料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纹
为了确保最终完工的建筑能够符合相关标准,所使用的原材料必须符合相关规范和项目的具体要求。如果选用的原材料质量较差,会导致混凝土结构承载力不足,在外力作用下容易产生严重裂缝,影响结构的质量。
3.2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造成的结构裂缝
如果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浇注成型后的混凝土结构抗拉强度达不到设计强度,容易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甚至在混凝土构件硬化过程中出现裂缝。这种配合比不合理的主要问题是:水泥掺量过多、砂掺量超出顶部相关规范、水灰偏大、骨料质量不符合工程要求。此外,如果粗和细集料的数量大,聚合级配,有更多的针片状颗粒在聚合,等等,会导致大量的火山灰和混凝土单位体积用水量大大增加,混凝土收缩增加,容易导致裂缝的产生。
3.3 由于气候条件造成的裂缝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工程现场的天气变化,特别是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这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倒常常是,因为大量的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也更多,结构表面的水分快速蒸发,导致大温差之间的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固化土结构。
如果在低温环境下施工,混凝土结构外层温度下降过快,将加速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导致裂缝的产生。
3.4 塑性收缩
塑性收缩通常发生在混凝土搅拌完成后的3 - 12小时内。混凝土塑性收缩引起的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浇筑后硬化过程中,结构表面的水分迅速蒸发,导致结构出现较大的收缩和变形。或由于混凝土振动不密实度而产生离析现象,导致结构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这种裂纹多出现在形状不规则的结构表面。一般长20~30cm,长2~3m,宽1~5mm。在炎热或干燥的天气中,当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容易出现混凝土结构。
4、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处理
4. 1 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
建筑材料的质量来构建整体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真正建立施工质量尽可能避免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的裂缝,需要工作人员在施工前严格的原材料质量控制,从材料采购到使用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的监督检查,尤其是在进入施工现场施工材料之前,更需要对其进行质量进行检验,以确保材料在施工现场符合质量要求。施工人员应提高质量意识,特别是在混凝土材料配置过程中,应确保混凝土材料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适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和当时的天气情况确定水泥与其他构件的比例。适当的混凝土配合比可以保证混凝土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承重力,减少裂缝的产生。
4. 2 优化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原材料配比
要降低混凝土裂缝发生的概率,首先要优化混凝土材料配比,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施工人员应提高质量意识,确保混凝土材料的组成成分之间的适当比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工程、环境条件和试验结果确定水泥与其他构件的比例,以保证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强的承载力,并减少后期使用过程中裂缝的产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搅拌过程应严格按照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管理。此外,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进行一定的优化。例如,北方天气相对寒冷,为避免建筑温度过低造成裂缝,可在混凝土配比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防冻剂。
4. 3 混凝土浇筑工艺规范
混凝土浇筑施工十分关键,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施工步骤进行。首先,从管理的角度加强对混凝土浇筑过程的监测和管理,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程序。为了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施工技术人员在首次浇筑时应控制混凝土的高度,避免因首次浇筑体积过大而引起的温度或结构裂缝。在一些混凝土结构体积较大时,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国家标准设置变形缝,以避免混凝土收缩变形产生裂缝。铸造后的振动工作对于减少裂纹的产生也是非常关键的。应保证足够的振动时间和合理的振动频率。在拆模过程中,有必要观察当前的天气温度和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掌握合适的拆模时间。
4. 4 做好混凝土的后养护工作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结构强度,减少结构裂缝的产生,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整个治疗过程要求员工仔细观察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温差的混凝土结构,并根据观察结果及时采取降温措施,以避免裂缝大温差引起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结构。
5、结束语
总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也进入了一个火热的发展过程。在城市设施和建筑不断建设的过程中,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提高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并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并尽可能在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强人事管理,确保每一个过程根据规定,检查原材料的质量,从多个角度施工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解决,通过减少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的裂缝,提高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嘉.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处理解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6):179-180.
[2]廖妮.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分析[J].居舍,2020(05):24.
[3]姚薇.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讨[J].居舍,2019(2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