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
身份证号码:43108119891226****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地点是城市内部,决定了它的工程特点是交叉施工、露天作业、受环境和交通影响大、战线长,这也是区别于其他普通的施工现场的显著特征。这就意味着对市政公用工程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公用工程主要涉及桥梁建设、公路建设、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供热系统、供电系统、垃圾处理系统等与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方方面面。所以,对这些方面的管理上的改进措施是亟待发展的。
关键词:市政;公用;施工;现场管理
引言
为了可以进一步提升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水平以及效率,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那么在施工阶段,一定要强化对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视,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把控好每一个施工环节,切实实现动态化管理,以便施工管理效果能够得到保障。
1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特点分析
通常情况下,所谓的施工现场管理,其主要是指在施工阶段,能够切实的对各项施工任务进行落实,严格的监督施工人员施工过程,可以将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到位。因而,要想更好的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水平,那么就应该对施工现场管理特点进行明确。施工现场多变性较强。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过程中,其往往会涵盖高空作业的立交桥以及地下作业的地铁建设等工程。同时,还会穿越山体的隧道等大规模工程。所以,整体的工程环境具有较强的困难性以及复杂性,对于施工现场管理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施工环境恶劣。通常,在市政公用工程建设阶段,基本都是露天进行,天气以及温度变化无法控制,所以其对工程的整体影响也相对较大。同时,市政工程大多会在市中心的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开展工作,因而其本身存在的安全性也相对较高。
2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问题分析
2.1工程监理方面
工程监理作为整个项目的监管人员,身上肩负着保证现场施工安全进行的重任,是整个现场施工的重要一环。但因为监管制度的不健全,部分监理人员专业水平低、缺乏实地工作经验,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错。甚至有部分监理单位为了谋取更多的利润,擅自使用建筑监理工程师和工业监理工程师来充当市政工程监理人员。监管人员就像是施工现场的监控器,如果监管人员出了问题,那施工现场将失去了安全的保障。
2.2材料与设备的选择存在隐患
施工材料是施工作业的基础,只有施工材料的质量达标,才能保障市政公用工程质量。市政公用工程一般都是大型项目,材料的选择更加需要谨慎对待,由于材料采购量大,如果一种类型的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则整个项目工程都会受到影响;在设备选择方面,一些工程施工的设备年久失修,老化现象严重,随着市政公用工程项目质量需求的提升,选用先进可靠,符合技术要求的机械设备至关重要,例如混凝土砂浆的搅拌设备,大型挖掘机和升降机等工程设备的引进和使用,以及电气化和信息化设备的应用等,要尽可能优化配比以保障工程质量。
2.3现场安全管理内部控制机制乏力,经费不足
这些问题体现在:相应的安全教育体制与机制的缺乏或不完善。对于安全教育重要性认识的不足,使得企业的安全教育制度建设只停留在文字阶段。没有健全的三级教育制度,教育、监督与考核之间相互脱节,管理绩效与奖惩没有得到应有的结合,均是现有施工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没有得到相关施工企业应有的重视。其相关安全机构的设置要么不到位,要么只是浮于表面,只有虚职并无实权。因此也就不能发挥其在监督检查中应有的作用。为了增加利润收入,减少经费支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市政公司出于挖掘潜在绩效的考虑,将企业相应安全管理机构与其他职能机构进行合并缩减相应因增设机构而增加的开支,同时也使得专门管理部门应发挥的作用大打折扣。
2.4缺乏安全管理
工程的实施过程是一个技术含量相对开发设计阶段较低的过程,由于战线拉的很长,大多是体力活,而且高空作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大多施工人员都是农民工,而且是临时招的工人,这些农民工本身就缺乏安全意识,恰巧许多企业忽视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或者企业本身也缺乏相应的安全规范的知识,因此也省去了他们的麻烦,所以整体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不够重视。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施工现场和内部人员的混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并影响工期。对责任制度的不明确,也会是事故双方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3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内容提升路径分析
3.1强化施工前期的管理
在工程施工开展的前期阶段,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计划,能够精准的把握工程的指导思想以及设计意图,可以对图纸的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应该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规范,包括:工具以及设备的使用、安全规范的教育及传达。在施工现场,应该加大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在施工中,必须佩戴安全帽,在工程施工现场,建设安全防护网,保证可以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同时,针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应该多次的进行勘察,对交通状况以及天气状况等进行综合判断,明确其是否会对施工造成影响[4]。此外,依照施工的进度计划,制定严格的监管方案,能够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把控。需要明确的是:在管理期间,应该对施工现场的管理问责制进行有效落实和健全,可以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以保证不会出现问题以后相互推诿的情况。
3.2施工现场的相关规定
监管人员应该全程按照施工图监督施工过程,对于不合理的地方应立即指出并加以改正,做到全面把控施工现场的总体情况,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上级指示要求,认真对待工作,防止违规施工,不仅要做到快速高效,更应该确保施工项目细微处的安全隐患不会出现;施工现场也需要严格的监管,安排门卫对进出人员进行排查,防止危险物品和危险人员的进入。
3.3选用合格的材料
不断加强材料的质量管控,将有利于整个工程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实现资金和工程进度的控制。购买材料时,需要在标准范围内选择质量较优的商家,严格规范材料配比,不多买也不少买,避免材料损耗,导致废旧材料的堆积。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也不能掉以轻心,要严格按标准来。在投入使用前也需要让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检查。将安全隐患排除在施工现场外。
3.4认真做好施工各环节工作人员的交接
优秀的工程建设依赖于良好的安全技术交接。在施工过程中不论大还是小的项目具体的公共内容都是繁多且复杂的,牵涉的技术安全管理内容更是多种多样。在这种情况下,做好各个环节的交接工作,是工作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相关企业制定一定的工作指导说明书,并督促工作人员切实进行相关环节的落实。
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政公用工程建设进入到高峰期,关于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的研讨成为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课题。目前,我国市政公用工程质量整体还有待完善,而做好施工现场管理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基本前提,由于多数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着制度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缺位,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因此,施工承包企业应当加强管理团队建设,进一步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做好用工管理和施工工艺的规范,深化技术创新,为推动市政工程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望本文研究内容得到相关企业的重视,在市政公用建设过程中做好施工现场管理,深化岗位责任制度,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同时,优化劳务人员职业能力,更好地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景俊智.当前市政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6):49.
[2]何俊锋.论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住宅与房地产,2017(27):158+182.
[3]李川.浅析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J].居业,2019(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