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及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19期   作者:赵建岭
[导读] 国家相关政策的正确引导下,近些年国内智能建筑行业兴起并得到很大发展
        赵建岭
        身份证号码:41018419730307****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正确引导下,近些年国内智能建筑行业兴起并得到很大发展进步。信息化是后续几年中建筑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向,外加越来越多的人们追求健康、安全、便利、高校的建筑环境,故而很多智能化技术逐渐被用于建筑施工领域中,为智能建筑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撑,也为建筑施工企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电气自动化系统能整体提升建筑电气系统工作效率,降低设备管理成本,及时解除设备故障,延长其使用年限等。基于此,本文对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及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应用分析
        引言
        在建筑行业运行及发展的背景下,智能建筑的出现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求,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先进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运用等,可以为用户提供先进的服务。但是,在当前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中,存在着技术落后以及理念不先进的问题,若这些现象不能及时解决,会影响智能建筑的发展,降低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使用效率。因此,在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中,项目部门应该结合人们的需求以及智能建筑的特点等,创新电气自动化设计系统,以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
        1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思路
        1.1明确用户具体需求
        系统设计前,设计人员应对用户的现实需求有一个基础性了解,可以利用任务书、走访调查等方法采集与相关信息资料,进而较全面地掌握智能建筑内设备设施使用情况,还要全面分析采集到的信息,使其为完善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水平而服务。
        1.2中央控制室
        在规划设计智能建筑内中央控制系统时,始终要将安全、可靠放置于首位,这一思路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中央控制室方位的设置。要求其和强电磁场间距>1.5m,以防强磁场对其运行安全性、有效性形成负面影响;(2)设备安置。针对该系统内配置的各类设备设施,均要严格依照有关安全标准要求认真检查,各项性能指标达标后方可投用;(3)其他方面。为确保中央控制系统能安全、稳定运行,一般建议把安全操作、检修距离分别控制在1.5m、1.0m以上。另外,为减轻静电对系统运行效率形成的不良影响,建议将静电装置增设于中央控制室内。
        1.3电源设计思路
        电源为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构成,其设计情况关系着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性能,这就预示着在设计系统电源时,应扎实掌握智能建筑的真实状况与需求,确保系统中各设备均能在电源可承载的负荷内运转。针对电源的设计思路可以做出如下表述。应依照在I、II类系统以及CPU控制器的电源加以设计。若电源隶属于I类系统,若其配置了USB设备,则可供起使用的供电方式有树干式、放射式;而针对II类系统的电源,设计实践中可使用邻近的动力盘进行供电;如果电源系统是CPU控制器,因其对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各类控制器的运行过程起支撑作用,故而对电源提出较严格的设计要求,一定要符合72h以上的运行条件,这样即便建筑内电源系统遭遇意外情况而停电,但电源依然能维持通电状态,减轻了对电气自动化系统内设备装置形成的损伤。
        1.4现场控制器
        因为现场控制器的运转情况和电源设计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故而可以依照电源设计思路对其加以设计,综合多方面因素分析管理与安装调试方式的安稳性、便捷性与经济性,借此方式去提升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综合性能,还能有效调控安装成本。

针对现场控制器的设计思路,首先要科学分析现场控制器的真实状况,预留出较大的独立空间,力争将管道、线路或磁场等对控制器形成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特殊情况下可采用隔离措施,从最基础环节确保现场控制器运作的常态化,也较明显地提升了设计思路的可操作性。其次,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均要符合电气自动化系统设备的整体要求,并预留10%~20%的余量,减轻或规避意外情况对现场控制系统形成的影响。最后,控制器的安设位点要远离给排水及输水管道,以防管道渗漏水对控制盘运作状态形成不良影响,设计时还需联合采用防潮、防蒸汽方法,以防控制盘受潮。
        1.5电气布线
        针对智能建筑内电气布线的设计思路,应科学规划电气布线系统的线路,当下可以将其细化为如下几类。(1)电源线。一般采用铜作为导线材料,聚氯乙烯作为绝缘体;(2)网络通讯线。应全面分析计算机局域网、自动化系统对数据传输阶段所需功率大小、兼容性要求及硬件成本等,完善网络通讯线的设计水平,一般选用同轴电缆、屏蔽双绞线、光缆等材料;(3)信号线。一般用铜为材料,应结合自动化系统的实际状况,做出信号线是否需使用屏蔽线及软线的决策。
        2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分析
        2.1办公自动化系统
        智能建筑通常项目较大、运行阶段需处理诸多事宜,需要耗用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运营成本相应增加。而如果能达到办公自动化,那么智能建筑运营成本将会被压缩。办公自动化以先进科技为支撑,逐步把人的局部办公业务活动物化至设备内,建设人机信息处理系统,借此方式提升相关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劳动生产效率与工作质量也相应提升,还能为决策过程提供可靠依据。在具体办公室内,应将计算机设为中心,采用打印机、传真机、电子信箱等诸多办公与通讯设备,全面、快捷、广泛地收集、梳理与加工可用信息,进而以科学管理与有效决策为支撑,为智能建筑安全、有效运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2闭路电视实时监控系统
        该系统是一种性能先进、防范能力强的现代化综合管理系统,为电气自动化安防系统的重要构成。该系统主要利用实时遥控摄像机、云台及镜头等辅助设备,直观地呈现出被监视场所状态,记录声音、图像等诸多信息,为后期有关事件处理提供精确、可靠的依据。对该系统在智能建筑内的应用实践加以分析,和防盗安防系统联动使用是其典型特征,能够拓展防范范畴,提升整体防范水平。
        2.3防静电接地系统
        对于现代化智能建筑群而言,采用切实可行的接地、屏蔽技术,对电磁干扰能进行有效防范。防静电接地系统通过衔接电气系统内设备外壳与PE线,一般情况下室内屏蔽方法的利用率相对较高,和PE线衔接更具可靠性。在现实的生活活动中,若在干燥、洁净环境下行走、设备通行等,很可能因接触摩擦而产生静电荷。防静电接地系统,原理是把带静电体导入至大地等环境中,建设电气回路,进而减轻对电气设备形成的损伤。一定要给予接地工作较高重视,防静电接地环境干净且干燥,建议采用PE线对全部电气设备外壳、室内设施进行多点连接,以上是防静电接地系统效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基础,进而实现对建筑室内电气设备的有效维护。
        结束语
        总的来说总的来说,,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使用极大推动了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使用极大推动了现代化智能建筑的发展与创新现代化智能建筑的发展与创新,,同时现代化建筑行业也给该同时现代化建筑行业也给该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所以,,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整体系统的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整体系统的设计思路设计思路,,促进建筑行业发展促进建筑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姜超.建筑设备电气自动化节能控制探究[J].建材与装饰,2020,47(18):227+229.
        [2]刘伟,李欣.建筑设备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节能控制研究与工程设计[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7):54-55.
        [3]王钦昊.智能建筑中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应用问题研究[J].环球市场,2017,000(015):P.214-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