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管理工作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辜晓平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创新管理策略,是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保管理现代化、信息化与高效性的重要措施,也是维护职工切身利益、挖掘人才价值的主要途径,更对企业文化建设、战略目标及运营效果等具有深远影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创新管理策略,是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保管理现代化、信息化与高效性的重要措施,也是维护职工切身利益、挖掘人才价值的主要途径,更对企业文化建设、战略目标及运营效果等具有深远影响。本文简要分析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保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为从根本上解决其问题提出一些新建议与新措施。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社保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科学化和职业化特点,也是对企业是否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衡量。从多个角度关注社会保险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希望能够为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创新和优化提供借鉴。
        1社会保险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1.1降低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
        社会保险在各方面,特别突出表现在为在职职工工伤、生育方面提供了相应的保障,能够让企业所负担的费用获得分散。企业支付待遇转变为社会基金支付,这让人力资源的负担大大减轻、企业经济效益也会获得较明显的增长。单位内部也能够减轻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应压力,通过风险的转嫁,能够维护职工的正常权益,让处于重大问题的过程中的职工不会受到企业经营的影响。从根本上来说,缴纳社会保险,无论是企业还是职工都拥有了面对风险时最佳的解决方法。
        1.2能够让职工队伍变得更加稳定
        社会保险成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支付计划,它能够让职工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职工在劳动合同期内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就预示着社保计划的中断,这会对职工的社保收益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职工会认真考虑是否离开企业。企业根据职工年度实际工资,进行社保基数的调整,现阶段,绝大部分国有企业和一部分民营、私营企业把绩效工资纳入到社保基数中,让职工在退休之后能够把自己养老金和当前工作业绩进行联系,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会加速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此外,具备条件的部分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企业年金是一种补充性养金制度,不仅是劳动者退休生活保障的重要补充形式,也是企业调动职工积极性,吸引高素质人才,稳定职工队伍,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所以,如果企业能够重视社会保险制度,能够很好地实施,也能让企业职工的流动性降低,对加强职工队伍稳定性起到积极的作用。
        2概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保管理难题
        2.1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
        管理层对社保管理的观点看法,会直接影响企业社保管理制度与管理工作模式。部分企业管理层思想上轻视社保管理工作,行动上则表现为缩减岗位编制、减少投入资金、降低相关人员薪酬待遇水平等,甚至有些企业直接让人力资源部门或综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来兼职社保管理工作,打击了社保管理人员认真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加剧了其敷衍应付工作的形成速度,弱化了其主观能动性对发挥该项工作职能作用的支持与保证作用。另外,还有少数领导认为职工社保是企业额外支出的费用,通过拒绝或延后缴纳社保、按照社保最低缴纳标准缴纳社保等方式,来减轻企业职工社保缴费压力,导致社保管理工作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的差距不断扩大。
        2.2管理机制的落后
        部分企业仍然沿用原有社保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没有根据企业规模大小、职工薪资待遇及社保法律条文等的变化,及时地调整社保缴纳基数。降低了管理机制对该项工作优化调整与职能作用发挥的指导约束作用,弱化了其对相关人员工作方向与工作目标的指引监督作用,增加了该项工作的出错率。另外,许多企业职工并不了解社保管理制度具体内容,极有可能无意之间因违反相关规章制度而导致企业停止缴纳其社保,降低了社保管理人员与其他职工沟通的有效性、及时性。


        2.3管理手段的僵硬单一
        社保管理工作涉及全体职工,工作内容较为复杂,工作量较大,对管理人员职业素养、观察分析能力及时间精力等的要求较高。部分企业该项工作仍以线下操作为主,管理人员需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核对社保缴费职工名单及不同职工的社保交费标准等。许多业务无法直接进行线上操作,只能到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进行现场办理,而现场办理则需要叫号排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无形之中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我国政府部门虽积极研发升级并推广运用社保网上服务大厅,鼓励企业相关人员进行网上自助办理社保业务,但因社保网上服务系统功能不齐全、管理人员掌握操作流程熟悉程度不同等,社保管理信息网络化整体水平偏低。
        3加强社会保险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3.1完善人才建设,创建专业化管理队伍
        企业在发展中,想要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就应该做好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形成一支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其中关键的工作任务是对人才培养并进行优秀人员的引进。开展人才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把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社会保险管理知识进行结合。在两个关键点找到融合的机会下,让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得到全面提升。保险管理人员工作到位,可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人才引进和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确立相应的培养方案。通过多种培训模式,让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的技能得到全面提升,在社会保险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上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3.2调整社保管理机制
        1)企业管理层及相关人员应加强对当前职工数量、薪酬机制及战略目标等的调研与分析,根据最新社会保险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提高该项工作制度体系的全面立体化与合法性。2)企业还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提高制度的落实性与执行力。并以此为基础来简化工作流程,通过公布规章制度内容、公示工作流程及公开社保缴费标准等途径来提高职工对社保工作的认可度。3)企业应明确社保管理工作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例如新入职员签订劳动合同后,要为其申请并办理社会保险新增手续,及时告知职工社保缴纳相关规定。
        3.3理清管理网络,建设一体化服务平台
        建设一体化服务平台。社会保障体系顶层设计部门应该加快推动实现政务服务在全国范围内“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解决各地区各部门服务平台不互联、不互通、不互认的问题。行业企业内部系统应尽量减少各自为政的平台,避免基层社保从业人员同一笔业务要在不同的平台上做重复的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如果希望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从职工的角度出发,把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关注人力资源管理整体工作流程设计的合理性,开展实施合理化的社会保险管理措施,以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为基础,以合理科学的社会保险规划方案为出发点,让社会保险成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基础保障。只有这样,良性的社会保险管理才能够让企业人才资源管理变得更加合理,在目标完成和任务制定上达到真正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宋效平.社会保险对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意义[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2):82-82.
        [2]程峰.解析社会保险对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意义[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4):87+95.
        [3]郭朔彤,许雅宁.社会保险对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2018(18):48+50.
        作者简介:
        辜晓平(1980—)女,汉族,本科,主要从事保险管理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