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王飞君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王飞君
[导读] 摘要: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在公路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是一种最为常用的材料,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必须在施工中和完工后都切实做好对混凝土质量的检测,以确定混凝土质量是否存在问题和缺陷,进而便于及时解决,保证工程质量。
        浙江华汇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
        摘要: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在公路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是一种最为常用的材料,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必须在施工中和完工后都切实做好对混凝土质量的检测,以确定混凝土质量是否存在问题和缺陷,进而便于及时解决,保证工程质量。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混凝土;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引言
        水泥混凝土是一种复合材料,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而成。水泥混凝土是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搅拌而得来。水泥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各种等级的公路建设工程中。公路等级不同,水泥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配比和用量也不同,相应水泥混凝土的强度、抗冻性、抗水渗透性、抗压及抗疲劳变形性等性质各异。无论水泥混凝土的特性如何,都要确保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范,防止出现工程质量问题。总的来说,公路工程中水泥混凝土的质量管控措施包括设计质量管控、施工质量管控、质量缺陷的补救(预防)3方面。设计质量管控是重点,施工质量管控是关键,质量缺陷的补救(预防)是补充。只有以上3方面的质量管控措施都做到位了,才能确保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的质量,才能确保不会因为水泥混凝土的质量影响整个公路工程项目的质量。
        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类型及原因分析
        1.1裂缝
        混凝土是路面施工的重要材料,掺入的物料变形程度存在差异,彼此间具有相互约束关系,从而形成初始应力,不利于骨料与水泥的结合,形成微小裂缝,在车辆荷载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最终产生宏观裂纹。对主要类别及其成因作如下分析。(1)表面裂缝。浇筑过程中,水泥混凝土因明显失水而出现干缩,表面完整性不足,分布大量微小裂纹,形状呈六角形,此部分即指的是龟裂。其成因与设计方案不当有关,还受到施工作业的影响。具体而言,混凝土配比缺乏合理性,出现水泥用量超标等情况;外加剂的使用方式不当,如掺量过大等,受混合料自重的影响而泌水;由于施工中缺乏合理控制措施,表面含水量偏高,因外部温度的作用水分开始蒸发,从而形成明显张力,在混凝土尚未达到凝固状态时则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此外,水灰比过大也会加剧碳化反应,最终产生裂缝。(2)贯穿裂缝。此类裂缝在混凝土路面中较为普遍,细分为横、纵向裂缝等多种类型,其成因包括以下方面。①水泥混凝土浇筑后发生凝结硬化,凝结硬化常伴随有干缩、热缩等现象,若缺乏合理的养护措施,此时收缩应力超出许可范围后将形成贯穿裂缝;此外,若切缝操作不及时,也容易形成贯穿裂缝。②路基稳定性不足而发生不均匀沉降,或是路基水稳性不足等,具体有:基层施工中碾压不到位,未达到密实度要求;混合料拌制过程中搅拌不充分,施工后基层各部的强度存在差异;新旧路基结合区域的质量欠佳等,若存在上述问题,均容易产生裂缝病害。③水泥的性能欠佳,如水泥安定性不好,受温度等方面的影响均容易出现贯穿裂缝。(3)板角断裂。水泥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板角的稳定性不足,边模处伴随明显的模壁效应,运行中受行车荷载的作用最终发生断裂。
        1.2路表损坏
        (1)接缝板破碎。施工中使用的填缝料易受到多方面影响,如行车荷载、自然环境等,伴随施工时间的延长其变形、老化问题明显,板块接缝处形成空隙,大量砂石嵌入其中而产生伸缩障碍,最终表现出板块胀裂的情况。(2)板面缺陷。板面缺陷主要表现为起皮和剥落。起皮病害成因包括多方面,如水灰比过大、施工中人为洒水等;板面剥落的主要原因在于混凝土强度偏低。(3)松散、磨光。混合料拌和过程中砂石含泥量未得到合理的控制,超出正常范围或水泥质量欠佳,拌制所得的水泥混凝土在使用中存在强度不足的问题,较为松散且范围逐步扩大。路面砂浆未达到强度标准,所用的砂石料耐磨性差,诸如此类条件下均容易加剧路面磨光程度。


        2混凝土强度检查
        2.1试块留置
        在浇筑现场进行随机取样,一般每百盘、百方,以及每个工作班、验收项目至少要取一次样。对于标准试件,一次至少准备一组,而对于相同条件下的养护试件,其组数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对于试块的尺寸,当最大骨料粒径在31.5mm以内时,试件的边长不能小于100mm,强度换算系数取0.95;当最大骨料粒径在40mm以内时,试件的边长不能小于150mm,强度换算系数取1.00;当最大骨料粒径在63mm以内时,试件的边长不能小于200mm,强度换算系数取1.05。
        2.2强度取值
        当强度值和中间值的差都在15%以内时,取平均值;当有一个强度值和中间值的差在15%以上时,取中间值;当强度值的最大值、最小值和中间值的差都在15%以上时,应作废。
        2.3同批试件的强度评定方法
        当为大批量生产时,采用统计法;当为零星生产时,采用非统计法。对于公路工程混凝土,其质量检查包含两个方面,即施工中与施工后。其中,在施工中进行的质量检查包括对混凝土的搅拌、浇筑时各类原材料质量、实际用量、地点、现场坍落度实施检查,各工作班检查次数应达到2次以上;如果混凝土配比因为外界原因产生变动,则要及时开展检查工作;同时,搅拌的时间也应不定期检查。当工程采用预拌混凝土时,需要在现场做好对坍落度的准确测试。在施工后进行质量检查的目的是对已经完工的混凝土实施外观检查及强度检查。另外,如果对混凝土的抗冻性与抗渗性也提出一定要求,还要开展专门的检查判定。
        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控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要对施工单位每一阶段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评比,同时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组织整改;监理单位要严格对照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开展工程质量监理工作,对影响质量的要害问题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以质量通知单的形式责令施工单位整改,对虽未发生但根据经验和现场表象预测可能要发生的问题,要及时提醒施工单位注意并督促采取预防措施;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质量第一”的标准开展施工,永远把质量摆放在首要位置。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选用不同的添加剂并配以合理的振捣制成合格的水泥混凝土;要注意采用正确的振捣方式,使用间距约为振捣棒半径1.5倍的振捣机器,下插入约8cm深度进行振捣,直到水泥混凝土表面不出气泡、不出浆、不下降为止。在这一系列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监督其按照操作规程施工,同时要保证施工安全。在施工过程中,要使用厚度、强度和刚性符合要求的工程模板进行水泥混凝土铺料,使用时要确保模板的衔接紧密性和稳固性;在铺料时可以添加适当的脱模剂,以免路面产生黏膜或麻面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切缝时间进行合理控制。当水泥混凝土浇筑完成的路面强度达到10MPa时就应该进行切缝,释放水泥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为“热胀冷缩”原理积攒的能量。切缝时要根据当地的温差标准控制切缝时间,一般温差超过20℃时切缝时间应控制在24h以内,否则会因为水泥混凝土的急剧收缩而出现撕裂现象。切缝时还要注意对于双幅分开浇筑的路段,在后半幅浇筑过程中若碰上气温骤降的情况,应尽快切缝。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质量检测对公路工程而言至关重要,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采用合理正确的检测方法,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进而为最终的质量评定提供可靠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林志坤.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预防探讨[J].广东科技,2015(8):24-25.
        [2]刘玉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理[J].交通标准化,2010(23):188-189.
        [3]张晓华.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破坏的原因与防治对策[J].公路与汽运,2014(3):146-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