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 王兵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王兵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进展,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范围也在逐渐增大。
        身份证号码:41082219810616XXXX  河南省焦作市  454002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进展,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范围也在逐渐增大。如果不改变目前的施工技术,将会导致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极大程度的降低。目前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下,混凝体成为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当中的主要施工材料。混凝土以自身独有的可随意定型的特性而被经常运用到大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为了能够确保大体积混凝体在浇筑过程可以充分地符合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要求,需要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当中的浇筑技术应用形式重视起来。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建筑工程正在经历着一个较快的发展过程,各个施工领域中新的技术和设备都层出不穷,给该行业的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改变。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关于混凝土的浇筑技术控制十分关键。因此,强化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中的浇筑技术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1大体积混凝土概述
        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是指施工结构的最小横断面面积尺寸≥1m的混凝土结构,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需要具有规范性以及系统性,明确施工技术要点,提升施工的有效性,提升施工质量,减少对资源的消耗。此外在进行浇筑过程中要预防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对于局部裂缝,要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的产生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而提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大体积混凝土的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地下钢筋结构浇筑、顶层封顶等领域,并且对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那么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结构物很容易出现温度变形的问题。与此同时,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对温度进行掌握和控制,一般情况下,温度大约在25摄氏度左右。如果其温度应力大于所承受的拉力,就会出现裂缝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除此之外,还应做好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该工作有着较高的难度,特别是施工裂缝,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就会增加维修难度和维修成本。
        2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2.1施工准备工作
        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相关人员要做好施工准备,主要是准备施工所需器具以及材料、技术等。其中浇筑施工的主要器具包括混凝土地泵、插入式振捣器以及平板振捣器、塔吊、平锹、水泵等。对材料的准备有三方面,首先,使用粉煤灰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中水化热或者低水化热水泥品种进行混凝土配置;其次,要保障骨料占混凝土绝对体积的80%~83%,因此选用的骨料要保障其表面没有弱包裹层、岩石弹模较低的材料,一般为中砂或者是大粒径的碎石、卵石等;最后,要保障水质纯净,不含有害物质,以提高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此外,在技术准备中还要制定严格的、科学合理的施工操作规范,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方量和浇筑时间等进行合理设计规划。同时,还要确保各项器具的正常使用以及水、电等稳定供应,以防止发生阻碍施工的事故问题。
        2.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掌握好混凝土的配合比,其强度要充分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并且还要有效降低水化热效果,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和和易性,从而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中最重要的是降低其水化热,在实际配合比中要尽可能选择水化热较低的矿渣水泥,而且可以适当添加粉煤灰等,有效增强混凝土的可泵性,提高混凝土的浇筑强度。


        2.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为实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高品质施工,也需要从浇筑结构操作的流程管理环节进行要点控制。(1)选择适当的浇筑方法。混凝土的浇筑中,使用最多的是分层的施工方式,分层浇筑的具体操作如下:在进行第一层浇筑完成后,在进行混凝土初凝完成前,进行第二层的浇筑,这样操作直到完成浇筑工作,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性,防止产生混凝土裂缝。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要保证进行分层处理的有序性,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规范性。此外,要从短边处开始进行浇筑,然后沿着长边的方向完成混凝土浇筑的施工。(2)选用适应的振捣方式。当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振捣过程中,要想提升混凝土的整体施工质量,需要注意混凝土的振捣时间,进行混凝土振捣的主要注意事项如下:一是在进行振捣器的使用过程中,要确保移动间距,保障振捣器能够对振捣部位的边缘部位进行覆盖;二是在使用插入式振捣的过程中,要防止由于振捣不合理导致的和钢筋以及模板等进行碰撞的现象发生,确保混凝土振捣的移动间距,对于振捣半径要控制在1.5倍以下,对于轻骨料混凝土在进行捣实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其移动间距要小于振捣的半径。三是在采用附着式振捣器的过程中,间距的设定需要依据试验进行,确保和模板之间做好连接工作。四是要做检查振捣过程中模板支架以及相关构件,防止构件在进行振捣时发生形变,如果出现了形变,要了解发生形变的原因,并及时的做出处理对策。五是对于干硬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在进行振捣的过程中要采用加压振动的方式进行。六是要确保振捣的质量,防止在混凝土的表面产生浮浆,对于振捣的时间要进行科学的设定,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防止过振过程中对混凝土造成破坏,进而造成混凝土离析、翻浆等情况。(3)排水处理。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成后,要做好排水处理工作,对于浇筑坡区域可以利用浮浆做好基坑排水工作,保证排水的宽度在3cm~5cm之间,在浇筑的过程中确保能够持续静置3h~5h,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结构中的水分能够排净。(4)表层控制处理。同时在操作完成好,要做好大体积混凝土表层的控制工作,在浇筑面采用长标尺将表层刮平,提升施工的密实性,防止在大体积混凝浇筑的表层产生蜂窝现象,可以在其表面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在48h后可将其撤掉。
        2.4大体积混凝土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过程是为混凝土质量提供保证的最为主要的过程,可以应用稻草、棉被以及工业织物对混凝土进行外部保温。在对混凝土进行保温的同时还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洒水,以此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度差相似以及混凝土的表层湿润。如果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设置了水管。则可以应用循环水来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水热化以此来带走混凝土内部的温度。直到应用红外线测量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度差不超过28℃是,就可以将保温措施撤除并移除模具,模具撤除只够还需要对混凝土进行七天左右的养护,在此之后便可以投入到正常的应用。
        结语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建设中的浇筑施工技术对于整个项目建设来讲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的稳定性、降低完工之后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建设单位方面首先要加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工作,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标准和环境因素进行严格把关,同时要合理优化施工条件、加强后期的养护工作。
        参考文献:
        [1]赵俊勇.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5):120-121.
        [2]魏涛.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4):150-151.
        [3]尤俊刚.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温控方案与技术[J].交通世界(工程技术),2019(5):113-114.
        [4]程帅,周永红.试论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26):103-104.
        [5]李雄.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2019(10):2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