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中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朱芳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朱芳
[导读] 摘要:在社会发展新时期,各区域城市化进程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速度较快,建筑工程项目担负了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职责。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在社会发展新时期,各区域城市化进程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速度较快,建筑工程项目担负了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职责。同时社会快速发展对建筑工程建设质量、建设安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当前只有全面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才能有效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要求,对广大人民基本权益进行保护。从厦门地区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现状来看,混凝土以及钢结构是多数项目重要构造。其中在混凝土结构中主要有素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钢结构主要有钢桁架、钢柱、钢梁等,这两类项目施工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当前要注重结合厦门区域项目建设现状做好技术应用研究,推动建筑项目长远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中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在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中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始终围绕工程实际,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与设计规程,合理选择与之相适宜的技术,如加大截面、置换混凝土等。并对其中各项关键环节及要点进行严格把控,从而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方案,为全面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创造良好条件。在有效增强建筑结构安全可靠性与坚固度的同时,使得建筑各项使用功能及其应有效用均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1、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中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原则
        1.1安全性原则
        在实际开展建筑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设计时,相关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在结合工程实际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安全性原则。即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依照工程实际情况与原建筑混凝土结构特点,合理选择相应的加固方式,保障所选用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原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并尽可能延长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
        1.2实用性原则
        在建筑混凝土与钢结构设计中,实用性原则与操作性原则大致相同,即要求工作人员在以提高建筑混凝土与钢结构的安全稳定性与坚固度为主要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出的建筑混凝土与钢结构设计方案应当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便于施工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建筑结构施工工作。
        2、关于混凝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2.1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裂缝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混凝土应用范围较广,其自身各项优势发挥基础上也开始暴露出多个弊端。其中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会受到较多不良要素限制,其中气候要素就是施工中难以控制、避免的施工要素。厦门地区外部施工环境温度与湿度环境处于动态化变化中,将会导致建筑项目混凝土结构脆性度不断增大。其中外部环境是属于不可抗拒的要素,要想完全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概率较低。受到施工技术、材料质量、施工养护等影响要素限制,也会对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较大影响,降低项目施工安全性。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较多外部影响要素不可控,在施工中要注重整合多项可控因素拟订完善的控制技术。在项目施工阶段准备更多质量较高的建筑施工材料,在材料入场中进行充分检验,将其存储放置在通风干燥环境中。在施工中做好是施工技术交底,完成混凝土项目施工之后要及时进行养护操作,确保混凝土结构可以有效抵御外部环境产生的多项影响。
        2.2结构浇筑施工技术
        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环节,在混凝土和钢结构工程建筑施工当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更是影响工程施工总体质量的关键因素。首先,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先搭建好钢筋与模板,并进行严格的检查。同时,还要对模板制作安装的可行性进行检查、对混凝土实际的浇筑方法及高度进行有效的确定。如在对混凝土进行分块分层的浇筑施工操作过程中,在把每个层次实际的浇筑高度确定下来后再进行下一个施工步骤。在浇筑方式上可以采取平板式或者插入式,度是其自身实际的1.25倍以上方可进行插入操作。

而平板式,则是对其厚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要求其层的厚度必须不可超过200mm范围内;其次,要保障混凝土浇筑施工操作的连续性。若混凝土浇筑间隔的时间过长,相关的施工操作人员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混凝土浇筑所间隔的时间缩短,其初凝的时间必须要短于每层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间。最后,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相关的施工操作人员必须尤为注重对钢筋、板及大梁体的单独浇筑等位置的观察,避免钢筋、模板及大梁体的单独浇筑等为位置出现施工缝隙。
        2.3养护施工技术
        浇筑完混凝土后,养护措施必不可少,需结合现场温湿度情况,合理地选用养护施工处理措施,可选用草帘毛毡或者塑料膜等覆盖混凝土表面,做好洒水与保温覆盖养护。混凝土养护期间应>7d,针对抗渗混凝土养护期间则应>14d,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条件下抗压试块的试压参数值达1.2MPa之后,便可上人。养护施工期间,务必关注混凝土结构可否有裂纹出现,并予以及时有效的处理,保证总体的施工质量。
        2.4配置搅拌技术
        混凝土的科学配置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混凝土配置之前,项目单位应与商品混凝土制造商明确技术,并派专人到商品混凝土站进行原材料检验,以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质量。应在混凝土泵的漏斗上安装一个筛网,以防止骨料或粒径过大的异物进入泵并造成游隙。高质量的外加剂可用于增加混凝土的抗渗性。同时提高混凝土的可加工性和可泵送性。必须严格控制搅拌人员,以控制延迟土壤的水灰比,并且应定期测试坍落度。
        3、建筑施工中的钢结构技术
        3.1钢结构层布置及结构选择
        随着中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成熟,大量的钢铁建筑项目已经得到解决,并且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研究其技术控制将能够促进技术应用过程以及钢铁建设项目的研发。钢铁建设项目包括两种建筑风格的钢柱,钢梁和钢框架。主要使用螺钉,焊接和其他技术组装各种结构。它具有一定的设计水平要求。建筑物的整体高度必须平坦,钢结构主要用于不均匀的变化。钢结构的特殊建筑特性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风荷载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偏移。钢结构承受侧面结构的能力直接决定了项目的安全级别。
        3.2钢结构技术焊接技术
        焊接技术是钢结构施工中的重要步骤,其运行效率直接影响钢结构的稳定性。确保焊接工作的质量控制有助于提高项目的整体质量。项目过程的管理部门应首先检查焊工的设计资格,并根据工作条件在现场指导焊接过程。仔细检查钢结构焊接的预热元件,以确保焊接温度的合理性。在焊接过程中必须确保焊接零件的平整度,并且不得有不均匀的间隙。如果焊接过程中有缝隙,则必须及时停止焊接工作。同时,应建立以焊工为单位的施工管理和责任制。责任在于人,监督在于人,严格而标准化的过程管理被用来提高对焊工位置责任的认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的建筑施工技术是建设的基本保障,科学、有效地使用施工技术能够提高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同时工程现场管理尤为重要,通过严格的技术管理、机械设备管理、材料管理以及施工管理等,能够切实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实现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李逢硕.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中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中华建设,2019(11):170-171.
        [2]曾鹏飞.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中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06):25-26.
        [3]邱航洲.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中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居舍,2018(06):50.
        [4]刘跃武.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中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四川水泥,2018(01):103.
        [5]任焱.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中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8(07):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