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崇建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61
摘要:土建工程是建筑领域的基础,也是其关键的构成部分。土建工程施工周期长,牵涉的施工内容及施工环节较多,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难度较大,土建工程施工的效果可谓与建筑整体性能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对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进行精准的控制,是确保及提升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土建施工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土建施工;关键工序;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近年来,各种的建筑工程项目呈现出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的特征,在这种发展背景下,需要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工程效益的实现。工程企业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加强土建施工技术管理,避免各种技术性问题的出现,保障工程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
1、土建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1.1混凝土浇筑环节中的施工技术应用
混凝土是土建工程建设环节中的重要施工材料,混凝土与钢筋共同组成了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环节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主体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随着建筑物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土建工程施工中多采用混凝土分层浇筑的方式来进行施工,由低到高、固定厚度和长宽度的浇筑作业,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构筑物的质量和养护效果。在开展混凝土浇筑前,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建筑主体的高度、规模分析得出混凝土强度,选择适当的水泥型号、添加剂种类,提高混凝土构筑物的质量。在开展混凝土构筑时,施工人员要注意对地基杂物的清理,要做好防水处理,注意一次性浇筑的规模,做好捣振工作,保证混凝土构筑物的整体性。在不同的温湿度环境下,混凝土构筑物需要不同的养护处理,需要施工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作业,尽可能避免混凝土构筑物出现麻面、裂缝等病害,保证混凝土构筑物的使用寿命。若建筑工程选择采用预制混凝土的方式进行施工,则施工人员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做好预制混凝土构筑物的吊装工作,做好梁、柱、楼板等部分的衔接处理,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完整稳固。
1.2钢筋施工技术
土建工程施工中需要投入使用大量的钢筋材料,为了保证钢筋施工的稳定性,需要将钢筋设置为网状,保证捆绑的牢固性,将整个钢筋放入到基坑内部安装。悬空钢筋网片用模板、螺栓安装,提升悬空钢筋的支撑力,起到钢筋安装的稳固作用。如果没有固定钢筋片,则要安装钢筋马镫,保持网片稳定性,不出现位移情况。在钢筋安装当中,要严格控制安装流程:底板→力壁→架空钢筋→基础钢筋网片。其中,安装架空钢筋前要对螺栓等紧固件进行检查,确保使用中的牢固性。
1.3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防水防渗施工要特别注意细节问题。如在屋顶防水防渗施工中,要确保防水卷材质量达标,确保搭接部位的紧密性,防水要求不破裂、不渗漏、不起皮、不鼓包,提前将屋面上的裂缝用环氧树脂填充,减少屋面渗漏点,这样才能全方位提升屋面的防渗性。需要注意一点,防水施工不得损害保温层,要时刻做好防护工作。
2、土建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2.1混凝土方面
土建施工中,混凝土作为工程的整体框架,作为一种不稳定物质,混凝土结构中裂缝是最为常见的问题。导致裂缝问题出现主要原因如下。(1)土建工程设计中,工程结构受力不均、荷载不均,增加了混凝土应力,从而生成裂缝问题。(2)混凝土材料配比不当,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性,或者材料与基面结合性不足,增加裂缝生成率;(3)施工工艺不完善,工作人员随意性强,存在“经验主义”,施工失误较多,从而增加裂缝。
2.2防水防渗方面
防水防渗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每个土建工程部位都要做防水防渗处理。很多土建工程渗水问题严重,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大大降低了建筑使用体验、结构安全。虽然土建工程施工要专门针对防水防渗方面进行施工,但更多是针对防止雨水渗透、给排水渗漏,忽视了地下水渗透问题,特别是地下室渗漏问题,往往要比屋面更为严重。防水防渗施工现场检查工作不到位,存在空鼓破裂、橡胶圈不紧密、墙体裂缝等问题,增加了渗水的可能。
2.3土建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并不完善
在土建工程项目中,要取得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效果,工程企业需制定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制度在技术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是,从当前土建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来看,很多工程企业并未制定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导致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在管理实践中无法依据制度的相关要求,保障施工技术管理的精细化。施工技术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会导致施工技术应用不当等问题,最终使得工程的质量、进度与成本、安全管理都受到威胁。
3、土建施工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3.1建立健全技术管理制度
土建施工技术管理中,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能够为技术管理活动提供制度支持,发挥制度的指导与约束作用,使得参与技术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都能够严格根据相关的制度要求开展各项技术管理工作。因此,从根本上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的制定既可以实现对技术管理人员的指导,又可以对施工人员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提高整个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规范性,避免施工人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存在技术应用不合理、施工不规范的情况,保障施工活动高效进行。
3.2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本质方面分为两个领域,在这两个领域中,根据设计要求将施工设计质量和成本降至最低。在实践中,混凝土具有一定程度的酌处权,必须以科学合理的手段尽量减少酌处权。混凝土标准越高,标准偏差越小。
3.3改进材料管理
在混凝土设计中,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因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密封好材料,控制原材料的质量,严格禁止拒绝验收。在实践中,应通过及时报告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来提高对混凝土质量的认识。在浇筑过程中,相同的材质将尽可能选择相同、相似的纹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由材质变化引起的混凝土比例变化,并增强对混凝土不同质量特性的控制。测量混凝土构件厚度时,标准尺寸大于28d。为简化施工,保证质量,采用7d试验块和条件试验块,对混凝土强度的测量及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全面控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目前我国土建施工质量水平总体还不够高,而且相关的控制技术手段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还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从而达到建造质量最佳的效果。这其中包括不断的引进新的机器和技术,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施工的规范要求,不断地在实践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地对问题进行解决,负责人员还应该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对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行调动,将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责任制度进行完善,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等,通过对这些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进行控制,从而对最终建筑物的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叶建琳.土建施工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9(36):35-36.
[2]朱勋勋.土建施工建设中关键工序技术质量控制[J].居舍,2019(36):39.
[3]吴少志.土建施工中关键工序技术质量控制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1):153.
[4]胡超峰.土建施工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J].绿色环保建材,2019(10):127-128.
[5]赵红兵.土建施工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J].地产,2019(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