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摘要:我国为人口大国,对于房屋的居住需求量特别大,但现在大部分人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对于工地的开采和创设的工人越来越少,市场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装配式的发展大大解决了这一问题,装配式建筑则能够省去很大一部分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不需要大量的人力浇筑,另外装配式相对于现场浇筑混凝土和砌体而言,它是采用工厂机制,通过工厂标准化模块的手段进行加工,运到现场直接拼装,这更是大大节省了工期,也响应了国家绿色环保的号召。本文是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优势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装配式;环保绿色;节能;混凝土
一、装配式发展
1、装配式的提出:
装配式建筑是国家近年来在建筑行业提出的。一个概念。他的目的是提高工厂的预制率。然后在现场进行构件的快速安装。减少污染排放,达到绿色循环可回收,能够二次利用。所以说,从这出发点来讲,站的高度是非常高的。
2、颁布规范:
国家颁发了了三本装配式建筑规范:
1)混凝土PC装配式建筑
2)木结构装配式建筑
3)钢结构装配式。
也就是说,国家是对这三种建筑是认可装配式的。自2013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于装配式建筑的政策,如:2016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也同时提出,要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从这些新的规定中不能看出,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建筑发展中正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3、装配式的概念:
所有国家、地方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如办公,学校,大城市房地产等)。强制性提出了装配率的要求,对符合装配率要求的施工方进行补贴,并在全国各地得到了积极响应。各个施工单位也围绕三本规范,挖空心思,提高装配率。混凝土PC学日本,台湾;钢结构学欧美;木结构学欧美日本等。同时,受环保要求,降低碳排放,淘汰落后产能,关闭小钢厂,关闭混凝土站……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面对我国现今土地出让费用的增加、劳动人工价格的不断上升、人们对节能环保要求意识的逐步提高,建筑行业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提高核心竞争力,新的行业产业模式——预制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首先了解三个定义:
(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指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全装配混凝土结构等。在建筑工程中,简称装配式建筑;在结构工程中,简称装配式结构。
(二)预制装配率,是指装配式建筑中,符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适宜采用预制构件的部分,使用的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所占适宜部分内全部构件混凝土体积的比例。预制装配率=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全部构件混凝土体积。
(三)预制构件,是指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如梁、板、墙、柱、阳台、楼梯、雨棚等。传统的住房建造技术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建设周期长、材料消耗多且工人劳动强度大,这一系列状况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住宅的刚性需求。而装配式建筑具有以下特点:①设计多样化,可以根据住房要求进行设计;②功能现代化,可以采用多种节能环保等新型材料;③制造工厂化,可以使得建筑构配件统一工厂化生产,一气呵成;④施工装配化,可以大大减少劳动力,减少材料浪费;⑤时间最优化,使施工周期明显加快。因此,面对我国越来越大的住房需求,尽快优化建筑产业模式已势在必行。
二、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和优势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行业基础和现状,对我国未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住宅产业化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并总结如下:
1、形成领军的龙头企业根据日本的产业化发展经验,在发展初期,在社会化程度不高、专业化分工尚未形成的条件下,只有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才能使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逐步成熟,发挥各种大型专业企业的领军作用,才能带动全行业的发展。
2、确立工程总承包的发展模式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从设计、建造到施工的各个环节,都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技术要求,因此,成立一支专业化的、协作化的建筑工业化工程总承包队伍尤为重要。采用工程总承包的发展模式,在研发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配、运营管理等环节实行一体化的现代化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在设计、生产、施工和管理等一体化方面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3、形成成熟的、多样化的技术体系
未来发展的趋势是逐步完善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体系关键技术,发展高强混凝土技术和预应力技术,进一步研发预制
预应力框架结构体系和预制预应力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形成系列化、多样化的技术体系支撑,保障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4、形成通用体系
通用体系是采用定型构件的方法,以部品构件及连接技术的标准化、通用性为基础,一个构件厂生产的构件能在各种类型的房屋之间互换通用。通用体系适合组织构配件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是更有利于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工艺,是一种完美的工业化形式,必然是未来发展趋势。
5、施工进度快
施工的进度很快,装配式建筑可以在短时间内竣工完成并且让住户入住。装配式建筑可以在现场制作出所需要的基本构件,在施工现场便可以完成组合安装的工作,既可以减少工人的工作量,又可以减少现场湿作业量;施工周期短,节省了人力和物力,降低了建筑的成本,具有可钉、可粘贴等许多优良的性能。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装配式建筑的基本构件可以让工作效率提高到3~5倍。
6、节能
由于外挂板为两面混凝土中间夹50厚挤塑板,帮其保温性能较传统建筑的外墙外保温或外墙内保温性能更好,同时,也解决了传统建筑因为做了外保温而带来的外墙面装修脱落现象。
7、环保
由于采用工厂化生产,使得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大量减少,因而更环保。配式建筑注重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其施工过程中有效减少了建筑污水、有害气体、粉尘的排放和建筑噪音的污染,降低了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各种影响,有利于提高建筑的劳动生产率,促进设计、建筑的精细化,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和节能减排水率,促进了我国建筑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
8、节省模板
由于叠合板做楼板底模,外挂板作剪力墙的一侧模板,因此节省了大量的模板。
9、降低工程造价
装配式建筑能有效的提升建筑速度,可以减少在人力上的花销
10、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领域拓展 随着高强混凝土技术和预应力技术的发展,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向大跨、重载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领域拓展,更能充分发挥结构的经济效益,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
结束语
鼓励各方积极参与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产业升级换代的发展方向。相关设计、施工、监理在积极响应的同时,也应看到其目前的现状:装配式建筑投入门槛较高,要有较强技术、人才、资金投入,因此许多中小企业举步维艰,如继续强行发展可能会产生市场竞争垄断操作,对市场发展十分不利。为此,在装配式起步阶段,应采取“政府引导,政策鼓励”,使先发展起来的施工单位有领先产业发展利益分享,同时鞭策后续企业提升能力,在适应市场发展生存条件下紧紧跟上,适者生存,从而形成建筑业各企业能有良性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 1号),
[2]《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实施大纲》《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