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 朱孟真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朱孟真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在不断的前进着,但是与之相关的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工作不尽人意,对我国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身份证号码:37132919930315xxxx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在不断的前进着,但是与之相关的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工作不尽人意,对我国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只有加强我国土地管理和地籍测量工作才能更好的为我国土地管理服务,本文就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进行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土地管理;地籍测量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the modernization of our country is also moving forward,but the related land management and cadastral survey are not satisfactory,which has caused some obstacl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一、土地管理
        (一)土地管理的概念及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制度
        1.土地管理的概念
        土地管理是为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而采取的包括经济、行政、法律和工程技术等的综合措施。土地管理的社会经济属性决定了土地管理具有的鲜明的阶级性。土地的占有关系是构成社会土地关系的经济基础,土地的使用方式受社会生产方式的支配,因此,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土地管理的目的均是为了体现其阶级意志和维护其对土地的占有与垄断。由于国家正式这种意志和利益的代表,所以土地管理也成为了已向国家措施,通过国家制定一系列的土地制度、政策和法律来实现对土地管理的目的。
        调整土地关系,指在土地分配和再分配中对土地权属关系的调整,以及在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过程中对人与人、人与地行为关系的调整等。调整土地关系不仅是一项法律措施,同时也是一项技术措施。
        2.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制度
        (1)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是指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必须在“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上对所占耕地数量和质量进行开垦,针对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在法律范围内进行处罚,处罚方式通常是缴纳耕地开垦费。目前我国依然是严格执行由政府组织开垦耕地的制度。
        (2)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土地用途管制是指国家在保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必须保证国民经济、社会环境和人力资源全面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管理规划,合理分配,划定土地用途范围,对土地限制条件进行严格详细划分,并引导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严格按照国家明确规定管理土地,积极配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合理利用土地制度。
        (二)土地的利用管理
        土地利用管理是国家为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对各种土地利用过程,实行国家干预措施,包括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措施。土地利用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和约束人们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把土地利用纳入国家计划管理轨道,协调各部门的用地矛盾,合理利用每寸土地,为各部门的建设和生产建立良好的土地组织条件。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土地开发政治管理、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和土地利用监测等。
        (三)建设用地管理
        建设用地管理是指国家为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调整建设用地关系、合理组织建设用地利用而采取的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和工程技术的综合性措施。其管理的对象包括已利用土地中一切非农业生产用地,即广义的建设用地所包括的内容。实践证明,管好建设用地需要落实建设用地的全面管理和全程管理。建设用地全面管理包括:国家建设用地管理、乡村建设用地管理、农业建设用地管理等几个方面。而建设用地的全程管理是指土地管理部门在基本建设全过程中,从建设项目提出到工程竣工验收的各个主要环节都要参与用地管理,从而保证建设用地的需要和土地合理节约的使用。


        二、地籍测量
        (一)地籍测量的含义与特点
        1.地籍测量的含义
        地籍测量是借助于测绘、计算机等技术,对有关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信息、空间信息、时间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和分析利用的过程。权属信息主要指土地权属界线、面积、等;空间信息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空间位置、形状、分布特征等。时间信息指土地权属、用途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地籍测量是服务于土地管理工作的专业性测量,是支撑土地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
        2.地籍测量的特点
        (1)地籍测量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主要辅助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因此它具有政府行为,基础性比较强。在我国进行地籍测量工作,不仅能使土地得到充分保护、也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更好维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进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和国民经济计划的实施。
        (2)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
        根据地籍的历史和地籍测量的历史,可以知道测绘技术一直以来被视为地籍技术的基础技术之一。地籍测量在税收和产权方面都提供了,可以说在税收和产权保护方面,地籍测量所提供的数据都具有较强的法律说服依据。
        (3)地籍测量是在权属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
        根据完整的地籍调查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都可以进行不同的选择。地籍测量的成果可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或其他相关要求提供不同形式的图、数、册等资料。
        (二)地籍测量的内容与方法
        1.地籍测量的基本内容
        (1)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测设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本控制点。
        (2)测定行政区划界限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坐标点。
        (3)测绘地籍图,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
        (4)建立并维护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5)进行土地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从而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正确性与现势性。
        (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2.地籍测量的方法
        (1)图解法
        图解法是指全部或大部分界址点应用实测数据在图上用几何制图方法确定界址点位置的方法。但界址边和条件关系距离必须实地丈量。
        (2)解析法
        ①全解析法
        全解析法是在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基础上,使用经纬仪和钢卷尺测量控制点到待定点的角度和距离,按解析公式计算全部极值点和主要地物点坐标的方法。或者使用光电测距仪、全站型电子速测仪安置在控制点上直接测定界址点和地物点的坐标。
        ②解析法和部分解析法
        将全部宗地界址点用实测值按解析公式求得坐标的方法称为解析法。将部分界址点用实测值解析公式求得坐标,其余界址点依靠测量值确定的方法称为部分解析法。
        按照我国地籍调查《规程》规定,我国现阶段可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和要求分别采用以上方法,但用部分解析法和图解法建立初始地籍后,都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用解析法进行更新。
        三、小结
        总而言之,加强土地管理和地基测量工作都是为了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所谓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是指按照自然和经济的客观规律,科学的配置各项用地,包括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人类利用土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财富,这一点无论是哪个统治阶级都不例外。为了创造更多的财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时基础,是维护土地所有制的具体表现。
        参考文献:
        [1]王侬《地籍测量》[j]测绘出版社 1995
        [2]王万茂《土地利用规划学》[j]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0
        [3]倪少祥《我国国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j]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