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宾阳县昆仑资产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宾阳县 5304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政公用工程建设已经成为城镇化基础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道路起着重要的作用,道路亦是能够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本文主要探讨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以及其质量控制,以供大家互相学习交流。
关键词:市政;路基;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一、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特点
1、工地特点。在多数情况下,市政公用工程的路基施工是在露天作业的,地下开挖较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天气条件限制。同时,不同施工区域,地质土壤结构多样。而在城区,不管是新建还是改造工程,都会涉纵横交错的地下管线,如排水、供水、通信、电力、燃气等。
2、涵盖其它专业工程。在市政工程路基施工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路基本身的设计和施工,而且要考虑涵洞、路肩和排水道的设计,还要考虑管道、斜坡、挡土墙和其他相关专业项目。
3、人机合作。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的主体是机械,人工施工只是辅助。在进行土方工程时,必须配合人工作业。必须有一个特定的人来指导,最好指导平行或流水作业,以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路基施工的质量要求
1、结构必须牢固稳定。为防止路基结构在车辆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整体失稳,发生不允许的变形或破坏,因此,必须确保路基整体结构牢固稳定。
2、强度足够。为保证路基在外力作用下不会发生变形,要求路基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
3、水温稳定。路基在地面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其强度将会显著降低。特别是季节性冰冻地区,由于水温状况的变化,路基将发生周期性冻融作用,形成冻胀和翻浆,使路基强度急剧下降。因此,路基须具有一定的水温稳定性。
三、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1、挖土方施工技术要点
如果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的设计标高低于原地面时,则应采取挖土方式施工。挖土方施工时,如果原地面有积水,则应首先采取排水措施;如果原地面存在井穴或坑洞时,则需要对其采取相应的充填处理技术,为路基施工创造有利条件。在开挖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测定的边桩以及中线位置来进行施工,并应采取分层开挖的方式从上而下依次进行,严禁采用掏洞等开挖方式。当土层中存在地下缆线、管道以及其它地下构筑物时,则应通过人工方式进行开挖施工。在挖方时应避免出现超挖现象,同时要根据设计要求为压实作业预留出适当的高度。在对挖土方路基进行压实作业时,应采用12t以上的压力机,同时在碾压过程中应从路基两侧逐渐向中线推进,压实后的路基表面应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此外,在碾压施工时应根据土层的湿度来采取相应的晾晒或洒水等措施来进行湿度控制,如果路基土的湿度达不到施工要求时,还要采取换土等措施加以处理,使填土尽量保持与最佳含水量接近。
2、路基填筑施工技术要点
在路基填筑施工中应采取分层作业的方式来进行,在保证土下层压实到位后,才能开始填筑上一层。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测量每层填筑的松铺厚度,以保证其能够达到设计要求[1]。摊平作业时,每层填筑的路拱都应合理适当,以保证路基的排水能力能够达到施工要求。填筑过程中的每层填土宽度均应适当超出设计宽度的1 m左右,这样路基边缘才能在压实后达到设计宽度。如果路基土的含水率较高时,应采取先翻松后晾干的处理措施;如果路基土含水量达不到施工要求,则应采取洒水等措施,保证其含水量能够接近最佳值,为填筑施工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3、路基压实施工技术要点
对路基进行压实施工时,应采用12t以上的压路设备。碾压时应按照从两侧向中间的顺序逐步进行压实。在碾压施工中应严格遵守自低向高、先轻后重的顺序,压实速度则应先慢后快,同时采用先静后振的压实方法以保证压实的效果。此外,压路机的行进速度应控制在4km/h以内。在对衔接位置进行碾压时,其前后轮迹应有一定宽度的相互重叠,确保压实度符合施工要求。
对无法采用大型压力机进行碾压的位置,可以使用夯压机等小型设备来进行夯实作业,并要避免出现漏夯的问题。在压实施工时,不能使用压路机对管涵顶部以及管道周围50 cm内的区域进行压实。
四、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1、合理选择施工方法
目前,路基施工多采用配套机械设备,主机配以辅机,相互协调,形成主要工序的综合机械化施工方法,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因此,所采用的机械设备必须满足路基施工要求,特别是压实设备要合理配备,是保证路基强度的关键。
2、严格施工程序
路基施工前,要做好施工组织、物质材料、技术及现场四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小桥涵、挡土墙、盲沟等小型构造物通常是与路基施工同步进行,避免路基填筑后又来开挖修建这些构造物,影响工程整体进度和质量控制[2]。施工技术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来精心开展工作,路基土石方单项工程的施工程序是:路基基底处理→选择填料→确定路基填(挖)方式→路基压实。
3、路基填筑压实方法控制
填筑过程中首先要控制层厚,每层压实厚度根据确定的最佳铺填厚度进行控制。土石方运到施工作业段摊铺后,用尺量测松土厚度,每填一层都应超出路堤的宽度,并有足够的余宽,以确保路基边缘的压实度。压实的分层厚度、压实机具类型、碾压(夯击)遍数,均应视土壤的类型、湿度、设备及场地条件而定,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一是分层填筑,上一层压实达标后,便可填压下一层,压实应在最佳含水量的情况下进行处理。压实时应先边缘后中间,以便形成路拱;先轻后重,以适应逐渐增长的土基强度;先慢后快,以免松土被机械推动;二是标定准确的干密度,不同的土质要分别进行标定;三是分段施工,纵向搭接两段交接处不能同步进行填筑时,应在填地段以1:1坡分层留台阶。如果两地段同步填,就必须分层互相交叠衔接,搭接长度要大于2m,以避免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陷现象。路基存在地下水渗透,则要在路堤底部掺杂水稳性好、风化难度小的砂石材料如石灰加以加固,确保基底有一个水稳性优良的20cm到30cm左右的稳定层。
4、改良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
市政公用工程软土路基施工处理技术主要有:一是加筋处理技术。处理软土路基时,需要施工人员布置图格栅对市政道路土层进行全面检测,同时还要清理好污物和垃圾,妥善做好搭接、绑扎以及固定工作,实现对路基的均匀摊铺,最后进行反复碾压,实现土层格珊和砂垫层的有效结合,确保软土路基均匀承担道路荷载,从而最大限度提升软土路基施工质量;二是置换技术。在具体的市政软土路基施工中,通过使用优质软土代替软弱土的置换技术,从而提升路基填土稳定性,避免沉降问题的发生。通常对软土路基的表层处理技术,虽然提高了路基的一定强度,但却很难提升路基的耐用性。
5、强化路基的防护措施
路基工程实施中,需要做好坡面的防护措施。比如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突发狂风暴雨、雨雪等各种恶劣天气状况,可以采取挂网喷护、混凝土骨架、浆砌片石、植物等多元化方式来有效保护好路基路面的边坡不受损坏,因为雨水的冲刷侵蚀会加大的降低路基边坡的安全稳定性,同时外界的温度及湿度等因素也会带来消极影响[3]。另外,还有必须做好支挡防护。也就是说多使用石砌重力式的挡土墙对路基进行防护,它仅适用于石料丰富且地基基础较好的路段。尤其是悬臂式、板柱式以及混凝土节后的扶壁式的挡土墙,该方式的典型优势是受力均匀合理,在路面路基防护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普及与应用。
五、结语
总之,路基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对道路的整体使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路基施工技术虽然难度不高,但是施工过程却相对复杂,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环境条件制约,需要始终坚持技术标准规范,强化质量意识,才能增强路基路面的耐久性,才能建设出高质量的市政公用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凌波.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分析[J]河南建材.2014(02)
[2]李慧萍.浅析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路基土方工程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2(04)
[3]安景华.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工艺控制措施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