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意识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李国强1 刘汉武2
[导读] 摘要:道路交通的基本组成是人、车还有路,它们构成了道路交通的重要内容,路和车本身属于变量较小的因素,人作为交通安全的主体,有着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在当代车祸案例中,由人的主观意识导致的车祸占了大多数,所以为了降低日益增长交通安全事故,首先要从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入手。
        1身份证号:37098319820305XXXX  山东省济南  250029 2身份证号:41130219860611XXXX  山东省济南  250029
        摘要:道路交通的基本组成是人、车还有路,它们构成了道路交通的重要内容,路和车本身属于变量较小的因素,人作为交通安全的主体,有着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在当代车祸案例中,由人的主观意识导致的车祸占了大多数,所以为了降低日益增长交通安全事故,首先要从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入手。本文基于如何提高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意识展开论述。
        关键词:如何提高;驾驶员;安全驾驶意识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汽车成为最普遍的交通运输工具,汽车数量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道路交通压力,并且由于汽车部分驾驶员并不具备较强的安全驾驶意识,导致道路交通事故频频发生,形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提升汽车驾驶员安全驾驶意识成为现阶段首要关注的问题。
        1维护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分析
        交通安全是维护国家交通出行秩序的重要基础,也是交通参与者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出行便捷的需要,汽车拥有了大幅攀升,给交通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增加了交通压力和交通安全事故率。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对于交通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很多交通参与过程中,驾驶员没有严格遵照国家交通法规,出现了诸如酒后驾车、无证驾驶,还有近年来经常出现的边开车边打电话等,这些行为都是现代交通安全事故的最主要诱因,导致了很大的交通伤亡案例。因此,维护交通安全有着极大的重要性,需要通过全面准确地分析驾驶员的人为因素来总结出规避交通事故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和应对交通安全问题,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为广大人民群众构建一个安全的出行环境。
        2引发汽车驾驶事故的各类原因
        汽车驾驶事故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驾驶员在较为崎岖的山路上驾驶车辆或者是在雪山附近驾车前行,都有可能遇到山体滑坡或者是雪崩等自然灾害的侵害,这类事故的出现是不受人力控制的。但是,由于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频率实际上是很低的,频繁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依旧在于驾驶员本身驾车技术或者是心理素质低下等。但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原因便是驾驶员的疲劳驾驶,尤其是开长途汽车的驾驶员,经常为了能够在既定的时间能完成运输任务而勉强自己在精神较为疲惫的状态下驾驶车辆。其次便是酒后驾车引起的一系列悲剧,这种类型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依旧有很多的汽车驾驶员铤而走险选在饮酒后驾驶车辆。另外,突如其来的车辆故障或者是违反交通法规酿成大祸的几率也不在少数。由此可见,影响汽车驾驶质量的主要原因便是驾驶员自身的问题。很多交通事故都是可以有效避免的,但是却因为驾驶员自身法律意识的淡薄以及责任心的严重缺失而频繁发生。
        3驾驶中存在的不良意识
        驾驶员安全意识的建立绝非一朝一夕可成,一个人的观念的树立到建牢,是一个长期而抽象的过程,我们既要抱有耐心,又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办法帮助驾驶员提高安全意识,这样才能从人这一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入手,大幅度地减少安全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对于开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习惯,但往往就是某些习惯和细节就容易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例如某些驾驶员习惯穿高跟鞋或拖鞋外出,但是这在汽车驾驶中是绝对不被允许的行为,在踩踏油门和刹车过程中极其容易发生意外,这是多少人用血泪换来的教训,但还是有不少驾驶员我行我素。有些人喜欢一边驾驶车辆一边接打电话,在分心驾驶的过程中意外事故接踵而来,给事故双方都带来难以弥合的伤痛。还有些驾驶员贪图方便,每次要开车外出火急火燎地直接开门进驾驶室,一脚油门就走了,没有先仔细观察车身四周,看看是否有其他人在,这种不观察直接开车的情况,往往容易导致撞到在车身周边玩耍的孩童,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以上是笔者根据一些新闻案例总结的驾驶不良意识的情况,总体来看不同驾驶员的不良驾驶意识表现在方方面面,要从根源上杜绝这种清修昂,只有通过养成良好安全习惯、规范安全驾驶技术、提高安全驾驶意识的手段才能达到目的。


        4提升汽车驾驶员交通安全的途径
        4.1加强对驾驶员行为的管理
        驾驶员教育培训工作,是规范驾驶人员行为,维护交通安全秩序的重要措施。在驾驶人员驾驶教育中,需要对驾驶员的性格进行全面测试,对于存在攻击性行为的驾驶员,需要开展行为纠正,避免出现不安全行为。驾驶员考取驾驶资格证后,也需要进行不断的监管。在驾驶员上路驾驶过程当中,相关部门要结合交通数据来分析驾驶行为特征,对于存在攻击性行为的驾驶员需要给予特殊的疏导,提高驾驶员对自身不安全行为的认识。通过积极的心理建设,让驾驶员可以更好地控制自身的行为,严格履行交通行为准则。
        4.2加强培训,提升汽车驾驶员的综合素质
        汽车驾驶员的综合素质具体包括:一是驾驶技能的提升;二是道路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三是道路安全行驶意识的培养。生产经营单位要定期组织进行培训,让汽车驾驶员学习行驶安全知识,并对培训的效果进行严格的考核,全面提升汽车驾驶员驾驶理论知识的掌握,逐渐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根据相关案例分析,有20%~30%的生产安全事故人员死亡事件均与交通安全事故存在紧密的联系,而造成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来源于汽车驾驶员的不正确驾驶意识,例如长时间疲劳驾驶、闯红灯、接听电话等。因此,加强汽车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十分必要,通过交通安全法规等方面理论知识的学习,让驾驶人员充分认识到正确驾驶对保障人身生命安全的重要意义,从而有效提升驾驶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安全驾驶意识,为交通道路安全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4.3加大道路交通管理建设力度
        通过实地调查访谈发现,我国绝大部分驾驶员对于国家相关交通法律制度缺乏重视,在汽车驾驶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侥幸心理,相关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频发,无形中加剧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针对这一现状,可做以下改变:第一,需有效增强对我国道路交通管理的整体建设力度,在社会上进行相关管理组织的积极构建,在对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为广大驾驶员提供高质量、高品质的服务。第二,还应对驾驶员心理素质以及生理状态基于全面监督与管理,要求汽车驾驶员进行定期体检,准确上报检测结果,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疾病的汽车驾驶人员,应禁止其在疾病发作期间驾驶车辆。第三,进一步增强对违反相关交通法规行为的惩戒和责罚力度,从制度入手确保道路交通安全以及各项秩序的稳定性,降低更多重大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保障大众人身财产安全的同时,推动社会整体和谐平稳的发展。第四,增设宣传标示、警示牌。例如,“雨雾冰雪,减速慢行”、“行车要谨记,安全记心上”、“超速驾车疾驰,危险就在此时”等等,通过各种各样的行车安全标语警示提醒过往车辆文明行车、安全驾驶,有效减少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良好的安全驾驶意识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还能够有效保障自身以及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汽车驾驶人员应当积极学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提升安全驾驶意识,从自身做起,自觉维护交通秩序。
        参考文献
        [1]曹纪华.试论汽车驾驶员在驾驶中的安全问题[J].时代汽车,2019(01):37-38.
        [2]赵其海.提高汽车驾驶员预防事故的能力的策略探讨[J].时代汽车,2019(01):21-22.
        [3]刘志强.基于确保安全的汽车驾驶技术研究[J].时代汽车,2019(01):41-42.
        [4]孙建强.安全视觉下的汽车驾驶技术探究[J].时代汽车,2019(01):43-44.
        [5]刘洪江.关于汽车驾驶安全隐患预防及对策思考[J].决策探索(中),2018(11):1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