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若干问题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孟国燕
[导读] 摘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政府进行科学决策的主要依据。
        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元阳分局
        摘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政府进行科学决策的主要依据。在规划环评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提升政府决策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有助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因此,相关部门要统筹全局,制定科学的策略,确保规划环评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文主要讲述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并重点阐述了规划环评制度的优化措施,旨在进一步提升规划环评的效率,为政府决策科学性提供更加全面的依据。
        关键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逐渐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随着《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实施,促进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了规划环评的制度化和规范化。【1】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保障我国规划环境评价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对政府规划实施之后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科学的预测和评估,以便为调整和优化规划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从而降低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促进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需要对将要规划的区域进行环境质量实地调研,并科学分析环境影响因子,分析可能会出现的环境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由此可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意义。(1)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提前预测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提升资源利用率,为社会持续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2】(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会对规划实施中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经济发展趋势进行综合性和全面的分析和论证,并且规划方案的合理性提供依据,确保规划建设项目的优化整合,从而选择最佳的区域建设项目等。(3)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实现区域建设项目的合理整合,使其彼此呼应,但是又不会对对方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等,促进整体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此外,还可以促进规划区域内外环境和建设项目的协调发展。(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制定区域内环境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能够为环境管理机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提供依据,有效解决区域内的环境问题,并对规划实施过程中以及实施完成之后产生的环境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治机制,最大程度上降低区域内的环境污染问题,合理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完善环境规划指标,实现区域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为区域内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提供参考依据。
        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规划环评方法理论
        规划环评方法理论对开展规划环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我国在规划环评方面起步比较完,在方法理论方面的研究还不成熟。由于规划环评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对研究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很多方面还没有涉猎,因此导致我国在规划环评实践操作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行继续摸索。
        (二)规划环评技术方法落后
        规划环评及时方法主要含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规划学方法。规划环评涉及的方位更加广泛和全面,因此受到更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注重对建设项目环评方法进行调整和修正,才能够在规划环评中进行应用。
        (三)规划环评技术方法缺乏实用性
        规划环评技术方法存在一定的理论性,在实践中没有得到全面科学的认证,因此在实践应用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规划环评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规划环评缺乏针对性
        规划环境评价工作要求要对环境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要对环境影响因子进行科学识别,以便为采取科学有效的环境影响预防机制提供依据。【3】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缺乏具体的方法指导,导致规划环评方法在实践应用,过于追求全面效果,而忽视针对重点研究方向进行精准性的研究,是规划环评工作的参考价值受到影响。
        三、规划环境评价工作流程分析
        在实践工作中,研究人员对具体的工作程序进行的总结和整理。(1)制定明确的经济发展,明确环境保护标准,确保两者的协调发展。(2)对规划区域的环境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并对其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基础的评价。(3)对环境影响因子进行识别,挑选出重点的影响因素。(4)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规划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开展预测,并和环境标准进行对比研究,对规划方案进行调整,采取全面的治理措施。(5)开展科学的论证,例如积极鼓励公众参与测评并提出意见,还可以向专业的环境保护部门开展联合研究。(6)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规划环境影响进行科学的评价,并进行结论总结。(7)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上报政府部门,为政府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8)对环境开展全面持续性的监督和检测,跟踪评价,以便第一时间发现新情况,并结合动态趋势对规划环评结论进行调整。【4】
        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注意事项
        (一)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评价
        自我评价主要是指在规划环评过程中,有编制规划的企业自身开展规划环评。开展自我评价,保障规划编制主体和评价主体的一致性,能够对规划设计,规划思路等进行清晰的掌握,有利于规划环评工作的顺利开展,方便对环境影响进行持续性跟踪评价,实效性强。【5】第三方评价主要是指,规划主体委托有较高资质的评价单位进行环评工作,并编制相关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一般情况下,第三方评价方式主要应用在评价对象较为固定的情况中,具有较高的客观性。
        (二)早期介入
        规划环评在规划决策开始就已经开始实施。更早期的介入,能够为规划环评的客观性和可靠性提供保障。在自我评价方式下,主要是在规划方案形成的阶段就可以开始介入,并对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进行分析,以便为方案的优化和调整提供依据。第三方评价中,在规划草案形成之后就可以介入。如图1所示。
       
        图1 规划环评介入时机
        (三)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的主体包含的人群较为全面,有相关企业,环评专家以及公民等。在规划环评工作中,积极鼓励公众参与,可以综合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促进政府决策的公平化和民主化,提升政府决策的可行性和执行力度。鼓励公众参与,能够加强环评企业对公众感受的重视,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环境条件,深度挖掘潜在的环境问题,促进规划环评的科学性。一般情况下,公众参与的方式包括专家咨询,调查问卷,听证会等。【6】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起步比较晚,在工作方式方法,制度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改善,以便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更加全面和客观的依据,促进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的稳定性发展,为人们生活工作提供更加优质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阳.当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遇到的问题和几点建议[J].环境与发展,2018,30(11):17-18.
        [2]鱼红霞.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4.
        [3]王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4,26(Z1):28-29.
        [4]赵静,李雨萌,杜会英,程波.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重点关注的若干问题探讨[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28(01):1-5.
        [5]贾克敬,谢俊奇,郑伟元,蔡玉梅.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3(03):15-20.
        [6]李明光,龚辉,李志琴,游江峰.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若干问题探讨[J].环境保护,2003(01):34-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