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太原供电公司 山西省太原市 030012
摘要:论文主要阐述了在当前电网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如何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五小”“六化”劳动竞赛,依托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凝聚、辐射作用,不断提升人才竞争实力,助力企业持久发展。
关键词:“五小”;“六化”;企业发展;动力
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第一动力,活力的源泉,创效是企业基本属性,永恒的主题。只有致力于创新创效,企业才能永葆青春,健康发展。近年来,各企业紧紧围绕企业发展和中心工作,以“创业、创新、创造”为工作目标,深入开展了“五小六化”(小改革、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小建议;竞赛群众化、管理智能化、内涵科技化、人才高端化、成果产业化、服务多元化”)竞赛活动,形成了人人有创新热情、事事有创新空间、个个有出彩机会的创新氛围,有力推动公司发展提质增效。
一、“4+3”服务多元化,打造创新“永动机”
要在思路举措上实现创新,形成“党政重视、工会牵头、专业指导、积极参与”的创新工作机制,为职工创新活动生机勃发提供重要组织保障。要在平台建设上先行先试,如国网太原公司结合企业实际,不断修订完善创新制度流程,对创新工作资源进行再整合,构建“4+3”创新平台支撑体系,组建技术专家、管理专家、技术攻关、外部导师4支创新专家团队,实现创新活动与中心工作、创新理念与员工成才、创新成果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形成了覆盖全局、责任明晰的管理智能化和服务多元化创新工作体系。创新工作的高质量管理体系和多元化服务,使职工参与“五小”竞赛的热情不断提高,使得干事、创业创新成为职工积极投身企业发展建设的风向标。
二、“123”激发创新动力,快速增强发展实力
要发挥群创作用。以“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五小活动为载体,通过“一室两赛三奖”,大力开展群众性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等岗位创新活动。“一室”即充分发挥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团队先进性和引领示范作用,提供资金、场地、培训方面的支持,明确各工作室创建目标任务,组织开展创新竞赛活动;“两赛”即开展重点工程立功竞赛和生产运维检修等劳动竞赛活动,充分发挥生产、营销、安全、基建等专业部门创新优势,开展技术和管理创新活动,形成联动共创机制;“三奖”即对优秀创新成果、成果转化应用、创新人才培养使用进行奖励,比如今年国网太原公司对6个在“五小”创新竞赛活动中获得奖项的人员在提拔晋升、评选选优和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了优先推荐。对15个职工创新项目奖励8.9万元。
三、搭建全员“练兵场”,实现竞赛群众化
企业发展必须有高素质人才作为支撑。深化劳动立功竞赛活动是提升人才素质的有效途经,电力企业要结合“中国特色、国际领先、能源互联网企业”建设为主题开展新时代劳动竞赛活动,开展“五小六化”“双越之星”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六比一创”、“安康杯”、“班组微讲堂”、“职工大讲堂”、供电“服务之星”、重点工程立功竞赛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竞赛格局,不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搭建职工建功新时代的舞台。
国网太原公司把提升公司全体职工队伍素质与科技创新、管理创新、QC活动、“五小”竞赛活动相结合,将创新从“高大上”、“高精尖”的概念转变为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等解决实际问题的导向上来,致力于擦亮“五小”创新“名片”,打造本土特色“工匠”队伍,将创新创效辐射到每一位职工,为职工岗位建功搭建平台。三年来,企业组织职工在城市电网改造、迎峰度夏度冬、社会重要保电、优化营商环境、企业瘦身健体、脱贫攻坚以及转型发展等各项工作中全方位开展“五小”竞赛成果200多项,“五小”竞赛群众化开展已经成为职工取得成果,感受成就,体现价值,赢得自信的广阔舞台。
四、构筑前沿“攻关站”,实现内涵科技化
当前,国家电网公司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以全面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国网公司“五小”竞赛项目紧盯重点领域进行技术攻关,坚持“接地气”与“攀高峰”并重,实现职工创新活动与科技创新项目的有机融合。公司职工针对采空区杆塔倾斜、输电线路鸟害侵袭等实际问题,研制《输电线路采动损害快速防治技术与应用》创新成果,荣获全国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二等奖,取得发明专利 72 项,保证采空区输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坚持技术攻关“开放日”活动,实现各专业交流协作。外部开展行业跨单位管理交流活动,开展系统内外单位参观、交流学习活动20余次。内部开展跨专业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课题交流活动,定期组织开展QC课题交流活动,对工作中的问题及研究攻关课题项目从不同专业角度研讨,提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专业内部开展“一个课题、一篇论文、一个案例”分享交流,通过“系统思考”、“头脑风暴”、“反思与提升”等团队学习方式,解决工作难题,提升员工素质。
五、拓宽渠道依托“新平台”,实现人才高端化
拓宽人才成长渠道,弘扬工匠文化,努力培养行业高端人才,促进职工岗位成才、岗位出彩。一是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专家平台推动,夯实职工专业底功,发挥“职工创新工作室”的辐射和引擎作用,不断引申科技攻关。二是与政府部门专家合作,纵向延伸,确保电网规划落地;三是立体辐射,培育本土专家。确立多层次岗位目标,开展资证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的构建工作。组织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大讨论,帮助员工明确努力方向,构建正确的职业生涯发展轨迹,提升员工的成才空间和定位,专业水平得到极大提升。近年来,国网太原公司广泛开展导师带徒活动,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专家工作室共培育出高级技师149名,技师495名,人才当量密度提升0.02。
六、集中优势培育“孵化器”,实现成果产业化
职工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与企业提质增效紧密结合,有效助力中心工作的开展。一是依托劳模工作室出成果。由国网晋城公司配电运检室靳晋劳模工作室研发,用于配网带电作业的《配网不停电作业系列工器具的研制》,2018年作为省公司系统唯一一项创新成果率先登上国网电商e平台,签售92份合同,开创同行业创新成果转型孵化的先例。二是借助多方力量见成效。通过与当地科技部门建立合作机制,从“五小”创新项目的立项、研发到评定深度介入,以卖专利和合作开发两种方式相结合,推动项目创新,向社会和企业推广并转化成果。比如国网太原公司创新成果“电动汽车充电自动分离器”创新项目经市科协推荐,在社会上各大企业得到广泛应用。“井盖异动智能监测终端”在13个变电站出站通道安装监测终端433个,提高了变电站安全系数。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推进“五小六化”竞赛,提升竞赛水平,增强竞赛实效,将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不可或缺的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总工发〔2012〕21号).
[2]《国家电网公司2011-2015年职工技术创新竞赛方案》(国家电网工会〔2011〕502号).
[3]《关于推进“五小”竞赛“六化”提质行动的实施方案》(晋工发〔201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