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深基坑多种支护工程施工技术 刘恩鹏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刘恩鹏
[导读] 摘要:近些年各大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建筑工程逐渐向更深更高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之下深基坑支护是技术就应运而生了,其也是现如今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需要我们对其进行不断深入研究,保证深基坑支护工程最终施工质量,进一步更好地保证整个高层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
        江苏农垦连云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省连云港市  222000
        摘要:近些年各大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建筑工程逐渐向更深更高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之下深基坑支护是技术就应运而生了,其也是现如今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需要我们对其进行不断深入研究,保证深基坑支护工程最终施工质量,进一步更好地保证整个高层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本文结合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特征和具体的应用过程进行论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技术
        1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特征分析
        深基坑支护技术主要应用在一些高层建筑地下空间施工过程中,在对基坑进行开挖的时候,如果周边空间不足或者存在临近建筑物、地下管线或者是其他管道,不能实施放坡的话,就只能在之后结构基础之上采取竖直开挖方式。深基坑工程不但包含了最初的设计和后期的施工过程,而且还包括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和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测。近些年随着建筑工程高度的不断增加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基坑工程深度也不断增大,这就给基坑施工过程造成了更大的难度。除此之外,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本身就包含了多种形式,各种不同的形式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势和缺陷,适用条件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支护方式,制定最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将基坑施工过程的危险系数降至最低,否则很容易导致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2高层建筑深基坑处理工程技术应用
        2.1准备阶段的深基坑处理工程技术
        大多数高层建筑地下都分布着十分复杂的各种地下管线,想要避免施工过程对这些管线造成损坏就必须实现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和了解,掌握附近建筑物的实际埋深和土方开挖状况,做好一切前提准备工作,保证基坑工程施工过程的顺利开展。如果勘察结果和实际调查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出入则应该立即向上级部门反映,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在施工图纸会审的时候需要业主、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共同参与,确保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还应该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2.2深基坑搅拌支护技术
        深基坑搅拌支护技术是我国目前深基坑支护工程比较常见的一种,具体方法为:在软土层当中加入一定量的固化剂,并对其进行充分地搅拌,随之就会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从而起到很好的加固效果,有效提高地基地硬度和承载力。处理之后的土壤还具有非常好的抗渗透性,有效提高了基坑施工质量,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基坑开挖深度引起高度关注。
        2.3支护桩技术
        支护桩可以说是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最为关键的一项技术,其是提高承载力的关键性因素,我国以往传统的深基坑施工基本上都是采用板桩锚拉和板桩支撑方式,在支护完成之后再收回板桩,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有效节约成本,而且还不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对自然环境具有很好地保护作用。可是经验实践证明,当板桩去除之后,深基坑很容易发生变形,甚至还会导致多次返工现象的发生。所以应该充分结合地质环境选用不同的支护类型,像钢板桩支护施工成本就比较低,而且操作简单,具有非常不错的支护效果。深基坑支护通常情况下都确定在距离底部5米的位置,支护过程使用的钢板规格一般为6到9米长,25毫米或者是3米厚的L型钢板,实践证明其可以取得最佳支护效果。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也是深基坑支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支护方式,其主要是利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起到挡土和挡水的作用,该项技术施工成本也比较低,但是施工工艺比较繁杂,对操作人员要求也比较严格,桩和桩之间容易出现缝隙,所以并没有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2.4土方开挖技术
        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当一切前期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就可以进行土方开完操作。

比如:深圳地铁三号线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塌方,造成施工人员被困,延误了施工工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可见土方开挖技术对整个深基坑工程最终施工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提前对施工现场土体进行取样分析,然后制定恰当的基坑开完施工方案。在具体开挖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先撑后挖的操作顺序进行分层开挖,只有确保上一层土体不会出现渗漏水情况之下方可进入下一层开挖操作。当开挖到支撑中心线下60厘米位置的时候,就需要进行支撑处理,只有安装好该层支撑之后再进行下一层的开挖。另外还需要注意,深基坑开挖暴露时间不能太长,防止土体发生变形,一般不能超过八个小时。并且还需要将开挖出的土方及时进行清理,保证施工现场的整洁性。在开挖过程中如果损坏了地下管线则应该立即停工,待管线处理好之后再次进行施工。
        2.5基坑支护监测技术
        想要更好地确保深基坑工程支护操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施工企业应该安排专业人员对整个支护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基坑开挖深度越大,发生偏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施工人员应该结合实际偏移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做好支撑,而监测技术在此过程中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制定更加合理的偏移解决措施,有效提高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在深基坑支护体系发生偏移之前总是会出现一定的征兆,这就是监测工作的主要着手点。在基坑开挖完成三天之后就需要开始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支撑体系具有偏移的动向就需要适当增加监测密度,监测结果可以很好地反映施工现场土体的变化情况,由此判断出基坑开挖可能会对附近道路和建筑物造成的影响,然后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3深基坑支护施工时的注意事项
        3.1转变传统设计观念
        做好一件事的前提是要有一个标准作为参考,这一理论在深基坑支护设计中同样适用,但是,现阶段,我国对于设计的计算方法还没有统一规定,还是沿用传统的设计观念,众所周知,现阶段,我国城市人口逐渐饱和,人均住房面积也越来越少,建筑物已是纵向趋势发展,因而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趋势,为此,工作人员应结合实际状况,建立适合社会需要的,动态的深基坑支护设计理念,并将其作为工程施工设计理论基础。
        3.2重视支护结构的实验研究过程
        前期工作的准确与否和后期建筑物建筑质量的好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前期所用工作中,支护结构的实验研究为重中之重,为此,工作人员应给予高度重视。但是现阶段,建筑对于这块实际状况和理论却是恰恰相反,对于实验研究草草了事,不安操作步骤进行操作,有的甚至没有完整的科学实验体系,这是对工程质量甚至是生命极不负责的行为。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应以到施工现场进行勘察,收集相关的数据,之外,还应对施工现场的土质、地形等进行勘察。这一系列的数据对建筑物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旦没有实际数据的支持,就很难进行下一步的工作。综上所述,应重视支护结构的实验研究过程。
        3.3对其变形进行合理评估
        在进行动态设计时,一定要依据实际测量得到的数据信息来对计算模式里的物理参数来进行修改及计算,这样可以使得实测的数据与计算结果保持一致。要依照每次的变形估计值来对深基坑支护的设计参数进行修改,并且要设计出相对应的施工措施,以此用来保障位移量稳定在规定的范围之中。
        结语
        总而言之,现如今深基坑支护技术已经成为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在具体应用的时候,应该充分结合施工现场具体环境和工程施工特点,制定合理的支护方案,并做好每个施工环节的严格监督管理,保证支护效果,提高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后期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杜厚兆.关于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7(15):112-113.
        [2]陈东生.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探讨[J].江西建材,2017(13):107.
        [3]王春雨.试论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6):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