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三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水利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特殊地层的问题,而由于以往在处理特殊地层过程中,所采取的的加固方法存在地层沉降量较大的问题,以致于特殊地层承载力不足,处于失稳的状态。因此加强特殊地层的研究,寻找一种特殊的灌浆预加固方法,具体先要掌握特殊地层的特点并计算得出特殊地层的应力特征值,然后控制灌浆时的渗透参数,以期能够将地层沉降量控制至最小值。
关键词:水利施工;特殊地层;灌浆预加固方法;沉降量
引言
灌浆是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在这一施工环节需要将特定的材料制作成浆液,然后借助压力泵的作用将浆液灌入到特殊地层的孔隙面中,使浆液扩散、固化,从而起到加固的效果。而灌浆预加固则是在水利施工拟开挖的地段,所灌入到特殊地层中的浆液具有凝胶性能和填充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地层中围岩渗透系数,同时对其中松散岩体的围岩进行固结。这一施工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水利施工过程中出现渗水问题,也能够对各施工工具进行固定,避免施工时特殊地层出现地表下沉、滑坡等现象,进而保证特殊地层承载力满足水利施工的要求。
1、特殊地层中灌浆预加固法运用的流程
1.1获取特殊地层应力特征值
在水利施工中运用灌浆预加固法,先需要获得特殊地层的应力特征值。这需要借助一定的模型来计算,因为特殊地层附近应力场会形成偏压,而特殊地层中某定指向临空方向的应力又与这个偏压的大小相关,所以为了方便获取其应力特征值,通过建立坐标系的方式来计算。在这一坐标系统中,坐标原点是特殊地层坡口线,水平向为X轴,竖直向为Y轴。具体见下图1。
采用Geo=slope的线弹性模型进行计算,设弹性模量E为1.0Gpa,泊松比
.png)
为0.3,依据图1中X轴上的x=1,2,……6每一列对应的应力特征值
.png)
,获取Y轴上对应y值的变化。分析应力特征变化规律可知:应力特征
.png)
沿着Y轴方向呈抛物线变化。
.png)
图1 特殊地层坐标系
根据特殊地层中应力特征变化的规律可以明确
.png)
在特殊地层中的具体位置,在特殊地层的坡表面a中,
.png)
数值接近线性变化,其随着特殊地层距离增大而迅速增加,在到达坡脚时为
.png)
最大值。由此可计算出坡内剪应力,公式为
.png)
,在公式中,
.png)
和
.png)
是土条在X轴上有限抗剪强度指标;
.png)
是土条底部的坡脚坡度,
.png)
表示土条底部的长度。随着坡比变缓,该近似线逐渐减少,但是在1:1.25坡比时,有一个拐点,剪应力减缓程度在坡比在1:1.05~1:1.25时要比1:1.25~1:2.0时要快。在此机上极端出应力特征稳定值。
1.2控制灌浆时的渗透参数
如果仅是将坡度放缓,实际上并不能够有效解决坡脚应力集中的问题。因此在进行灌浆预加固时,还需要考虑特殊地层的掌子面失稳形式,需要对灌浆时的各项参数进行控制。具体的过程为:在确定特殊地层掌子面失稳形式时,使用的是条分法进行确定,假设有多个剪切面-滑裂面的存在,而滑裂面以上土体,通过若干条垂直土条分析土条的力与力矩平衡,目的是在极限平衡的情况下获得土体稳定的安全系数,之后根据这一安全系数进行一定数量的试算,进而获得最危险画面位置和对应最小的安全系数。
在对各项参数调整后,需要借助失稳模型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特殊地层的掌子面不能产生拉应力,也就证明此时掌子面处于稳定的状态,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特殊地层的灌浆预加固处理。
1.3实施灌浆预加固
在上述两个步骤的基础上进行灌浆预加固,在操作之前,需要考虑这样一个情况:在压力作用下,如果特殊地层的缝隙面与灌浆孔处于垂直水平,可能会导致浆液四处扩散的情况出现,扩散规律是以牛顿流体向峰面扩散,呈现出圆形。
在不考虑倾斜角度的问题,如果特殊地层的缝隙面较平直光滑,假设单位时间内的灌浆量是Q,浆液扩散半径是r,则灌浆浆液在特殊地层中扩散至峰面时的速度为:
.png)
,其中h是裂缝宽度;在此基础上计算缝隙面中水流动的情况,计算公式为:
.png)
,在公式中
.png)
表示流体重量,
.png)
表示水力梯度,
.png)
表示流体动力黏滞系数;整理这两个公式便可得知浆液在特殊地层中流动的驱动压力值,具体为:
.png)
,r0表示裂隙半径,通过这一公司计算出注浆压力参数。
但是在实际水利施工过程中,裂隙面表面多为粗糙形态,且裂缝的走向不断变化,使得裂缝宽度变化较大,而对于局部裂隙张开度较小,水泥类悬浊有液体在灌入这些较窄的裂隙中,容易引起堵塞,进而影响浆液,这样就会导致浆液渗流受到阻碍,进而影响灌浆加固的效果。所以在运用特殊地层灌浆预加固方法时,应充分考虑裂隙面上的流动阻力因素,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预加固钻孔位置,确保钻孔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与此同时,在预加固过程,应考虑在,浅孔注浆的基础上进行高压深孔劈裂注浆,并控制劈裂注浆厚度在2.5m左右。另外,所选用的注浆材料应优先选择容易渗透、强度高的超细水泥浆液,确保浆液水灰比的科学性,最好是在0.75~0.85之间。
2、实验检测
在特殊地层中钻了7个空隙,灌浆过程使用了高压深孔注浆管进行特殊地层灌浆预加固。以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对灌浆预加固的情况进行实验检测。
2.1实验准备
在实验准备阶段,主要是对设备性能进行检测,需要准备灌浆设备、灌浆材料等。在完成设备性能检测后,使用是设备进行煤、泥岩岩样破碎处理,将它们破碎成不同的大小,在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碎块大小主要有5~10mm,10~20mm,20~30mm和30~40mm等几种,在筛选时需要使用圆孔筛进行。之后根据工程施工设计要求,将不同块径大小的岩样组合,分层铺设于地基基础上,且在铺设过程中要保证铺料均匀性和密实性。另外,在灌浆过程中,应保证灌浆设备的稳定性,避免出现跑浆的情况,然后使用水灰比为0.85:1的水泥浆液灌入至特殊地层中。待完成灌浆后,还需要对特殊地层进行预加固实验,掌握地表沉降情况,确认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2.2结果分析
在地表沉降实验中,具体设置了5个测量点,采用了3中预加固方法(传统加固法1、传统加固法2及文中加固法,以此作为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在水利施工中,采用特殊地层灌浆预加固方法后,地表沉降量为1mm,相比较其他两种方法这一方法沉降量更小,且对地层产生的影响较小,几乎没有。因此,该方法更适合在实际的水利施工中运用,从而保证水利施工顺利进行。
3、结语
综上,特殊地层的存在使得水利施工难度增加,加之水利工程本身工程量就大,且施工过程中可能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为了确保水利施工顺利进行,同时能够有效解决水利施工中特殊地层的问题,本文主要对水利施工中特殊地层处理中,探究了一种特殊的灌浆预加固方法,探讨该加固方法的可行性,最终验证了该方法比传统预加固方法能够有效减少特殊地层沉降量,所以适用于实际的施工中。
参考文献:
[1]王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灌浆技术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20(04):22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