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6
摘要:电力工程项目对于当代人民生活以及企业生产活动而言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乃至完工后能否正常运行都会受到各种内部和外部的因素影响,因此在确定进行某一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分析。对于建筑领域而言,装配式建筑模式的提出,意味着绿色建筑理念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但是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装配式建筑起步相对较晚,所积累的实践经验相对较少。装配式建筑模式的大力发展,能够最大范围地减少能源消耗,压缩建筑成本,实现绿色建筑的预期目标。本文结合多年从事电力工程建设管理实际经验,针对电力工程企业转型升级提出向装配式建筑方向发展的路径,论述了电力工程企业向装配式建筑转型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关键词:电力企业;装配式建筑;可行性分析
1 电力工程企业开展装配式建筑内容分析
电力工程企业受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煤电调控政策影响, 造成市场急剧萎缩,传统业务急剧下降,企业以煤电为主配置的施工机械设备闲置、服务于煤电施工的各种人员出现富余,企业面
临消化闲置人员和施工机械设备的巨大压力, 给还未完成转型升级的电力企业带来极大挑战。 如何实现“业务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是摆在电力工程企业面前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为改变当前传统建筑业生产方式落后、技术集成能力低、劳动力资源日 趋匮乏、行业秩序混乱竞争等现状,2015 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力争用 10 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 30% 。 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策推动下,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和装配式建筑项目 在各地蓬勃发展,建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在积极研究装配式建筑技术,以应对新技术革命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 电力工程企业大多具备房屋建筑总承包施工资质, 机械化施工能力强, 向工厂化装配式建筑方向转型具备较好的基础和优势。
2电力工程企业开展装配式建筑施工存在的问题
2.1运输成本较高
与传统的建筑施工作业模式相比,装配式建筑主要是通过预制建筑构件的方式进行。然而,当在建筑工程完成建筑构件的预制活动后,需要将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运输到实际的施工场所时,就需要承担较高的运输成本。再加上预制构件厂通常规划在区域较为偏远的区域,这再一次增加了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比如,当装配式建筑所需的预制构件厂与建筑开发项目所在地的距离在百米时,这就需要承担预制构件近千元每立方米的运输成本。另外,装配式建筑所需的预制构件通常都是体积较大的混凝土构件,重量较大,在装卸预制构件时都需要安装巨大的吊装装置方能够完成相关的操作,这同样需要消耗大量的成本费用,使得装配式建筑的成本费用明显增加。较高的运输成本,是制约装配式建筑大范围应用的重要因素。
2.2普及率仍然较低
结合当前的建筑市场实际情况而言,无论是政府公用建筑或者居民的民用住宅,对建筑物的个性化施工作业都提出了较高的使用需求。不同的建筑开发项目,无论是项目风格或者是项目造型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比如,不同的立面造型间呈现出复杂化的发展特性,这必然会导致建筑物所需的构件难以以标准化的方式批量生产,而建筑工厂所生产的标准通用化构建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应用。装配式建筑发展模式,通常是按照标准化的构建进行批量生产。而实际建筑开发项目的个性化生产需求,与装配式建筑批量生产模式相背离,这也使得装配式建筑的大范围应用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使得其难以呈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这也是装配式建筑普及率相对较低的重要原因。
2.3设计工艺成本高
与传统的建筑施工作业模式相比,装配式建筑生产模式在开发制作预制构件时需要承担较高的工艺成本。比如,在装配式建筑所需的预制构件研发阶段,就需要投入包括机械设备、建造生产工厂等多方面的前期投入,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成本费用。当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开始生产时,前期所投入的费用成本,就需要构建预制环节进行分摊承担,这也进一步增加了预制构件的成本费用,进一步给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带来了局限性。
3 电力工程企业装配式建筑发展措施
3.1加大政府的装配式建筑实施推广力度
相比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而言,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相对较晚,无论是施工单位或者业主对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应用都有顾虑,这就要求政府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内做好宣传推广工作。与此同时,国家应结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需求推广相应的扶持政策,为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营造出最有利的发展环境。比如,在装配式建筑企业发展中,政府可以通过增值税的方式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以激发建筑企业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动装配式建筑创新发展。政府对装配式建筑的扶持,能够促使建筑企业意识到装配式建筑能够得以大范围深入的应用,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要加大对装配式建筑的扶持与支持力度,以促使企业能够加大对装配式建筑的研发力度,更有效地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
3.2借助政府项目带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发展
政府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应努力借助政府的相关项目推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持续发展。一方面,应加大装配式建筑结构在政府主导的建筑项目中的应用深入层次,应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在其主导的建筑项目中应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模式,并持续提升其施工技术,以促使装配式施工技术为建筑未来的施工技术主要趋势。比如,在政府主导的建筑开发项目在进行招投标工作时,可以明确要求开发项目为装配式建筑施工项目,以实现以点带面。再比如,对于政府所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可以开始逐步大范围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并在实际施工作业中持续完善施工技术,以确保其得以更大范围的深入应用。
4 电力工程企业开展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
4.1 电力工程企业在60多年的国际、国内竞争中,造就了优秀的电力建设能力,一些电工企业在多年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特色能力。面对传统市场业务急剧萎缩的现状,电力工程企业在非电业务领域寻求新的突破,努力实现差异化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当前国家鼓励和大力推广的产业,向装配式建筑方向转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4.2目前装配式建筑工艺设备发展已较为先进,技术成熟可靠,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符合国家建筑业发展新型工业化、住宅产业化、 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等产业政策的要求,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领域。
4.3 现阶段正是预制装配式行业兴起初期,也正处于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关键时期,电力工程企业进入预制装配式行业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在保持企业原有传统产业优势和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为企业找到适合的转型方向,适时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多元化经营将有利于降低短期经营风险,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结束语
相比于传统的建筑施工模式而言,装配式建筑施工模式具有节能环保、经济低成本等诸多应用优势。然而,装配式建筑施工也存在诸多施工应用局限性,这就要求施工建筑管理人员正确地理解看到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政府相关政策扶持与支持的基础上,加大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发力度,从而促使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成为未来建筑施工的主流施工技术,实现绿色建筑的预期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2]张迪,郭宁,李伟,彭雄,杨思忠.预制建筑构件生产企业转型升级对策分析[J].混凝土世界,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