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晨
宜兴市交通运输局 214200
摘 要: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美丽乡村的建设是尤为重要的一环,其中,农村道路因其关系到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在近几年的改造升级建设中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农村道路不仅具有基本交通功能,还能够有效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划分乡村空间,美化村庄景观。但农村公路的建设也相应的存在着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空间规划设计不合理、公用配套设施不同步、安全和景观设计缺乏等问题。因此,在农村道路的规划中,既要着眼于道路的基本功能,也要尊重原有的村庄形态,充分考虑与其它公用基础设施的配合,并将必要的安全设施和生态景观设计纳入到道路建设内容当中。
关键词:美丽乡村,农村道路,安全设施,景观,规划设计
前言
在我国经济整体腾飞之际,美丽乡村建设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实际要求,并且在之后的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道路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取得了历史性瞩目的成绩。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农村道路的建设依然存在着众多的问题,比如农村道路建设完全生搬硬套城市道路建设的规划和经验,完全背离乡村的发展规律。而且很多的农村道路仅仅还停留在有上,对于道路的实际功用、路面的质量、配套公用设施、交通安全设施的布置及道路两旁的景观缺乏合理的设计规划。此外,大规模推进农村道路的建设,也对村庄本来的面貌产生了一定破坏性的影响,有些不符合农村群众利益的道路反而引起人们的不满。因此,认清农村道路的功用,遵循相关原则,在农村道路的规划设计以及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1、农村道路之功用与现存缺陷
1.1、基本出行和交通功能
对于农村道路而言,最基本的功能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出行以及生产运输的需要。日常生活中,居民出行范围较为固定,基本在各自村庄附近,而农村道路连接各个村庄和每家每户,道路的等级及品质直接影响着群众的出行效率。此外,农民的农业机械、农用货车、以及对外各种运输车辆等越来越普遍,这些车辆的出行都要求村镇有较为完备的道路交通,农村道路的建设为现代化农村的基本需求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但是目前很多农村道路还不能达到最基本的设计标准,不能满足最基本的交通功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首先是较为偏远的农村,公路并没有普及到每家每户。其次,农村道路往往过窄,只相当于城市中的单行道,尤其是村内支线,一旦出现会车情况或者出现交通事故,极其容易导致堵车甚至是交通的瘫痪。同时,许多道路原本就是居民屋前的空地,路面或路边堆积的杂物也严重影响交通。最后,很多农村道路并没有实现路面的硬化,行车舒适性较差且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1.2、空间区域划分与联通
以往,农村地区的农田、房屋和其他设施的设置往往很随意,但是随着农村道路的普及,尤其是高标准、高等级农村公路的完善,很多的居民逐渐在新建农村道路两旁建造房屋。而且依托于新建或改建的农村道路,许多公共场所,比如广场公园、村委会、农贸市场、卫生院等也都选择设置在交通便利的地区。因此农村道路实际在无形中推动着乡村空间的布局和完善。通过农村道路,各个区域联通更加紧密,人们逐渐聚集,各种服务和设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但是同时,由于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村道路在设计时期并没有考虑到这一影响,而且居民往道路附近的迁移往往带有很多的随意性,缺乏统一的规划,因此导致乡村空间分布的杂乱,不能有效带动各个区域的联动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不能实现最大化。
1.3、公用基础设施配置
公用设施是农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保障,也是美丽乡村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很多公用基础设施都是随着农村道路的建设进行配套设置的,最为典型的就是雨水、污水管道。此外,随着乡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还需要有电缆、光纤、燃气管道等,这些公用基础设施也都是依赖于农村道路而铺设。
但是很多农村道路两旁依然是露天沟渠式排水,没有规划路灯线路,燃气管道随意穿越既有道路等,这些问题造成道路排水不畅,夜间行车视线不佳,路面开挖破损,而且容易造成局部的环境污染。此外,许多道路的建设仅能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并没有考虑到道路之后的拓宽升级改造等,制约了农村道路的进一步发展。
1.4、交通安全设施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汽车保有量也快速增长。尽管农村道路建设的标准不断提高,许多农村居民的道路行车安全意识并没有紧跟而上,车速过快、逆行、随意超车等现象在农村道路上还很普遍。而且现有的很多农村道路并没有及时更新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在线形不佳路段和关键的交叉路口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若不能及时警告或提醒车辆驾驶员或行人,交通安全事故不可避免。此外,缺乏前期交通调查也会使得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遗漏安全设施设计。
1.5、景观与休闲
与城市道路一样,农村道路同样具有美化环境,串联休闲场所的功能。在现如今的自然景观规划中,乡村道路景观成为优先选择的一环。其中,在乡村道路两旁种植果树、设置蔬菜田园、挖掘鱼塘等在很多地区已经出现而且越发普遍。而道路两旁的景观休闲设计也改善了村庄面貌。但是,依然有很多村庄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道路仅仅还只是作为交通道路而存在,并没有相应的美化设计。而且,部分地区在进行类似的尝试时,没有进行很好的调研,其相关景观设计和当地村庄并不适宜,甚至引发了当地居民的反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农村道路规划之具体措施
2.1、遵重原有形态,合理完善道路
农村道路规划,首先要满足乡村居民对道路的基本数量需求,而且要推动道路质量的提升,按双向两车道四级公路标准合理拓宽或重建道路,有条件的还可以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同时,要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同步设置道路及其配套公用服务设施。但要注意的是,道路要合理选址,不能毁坏耕地,破坏山林,污染水域,要考虑到村庄今后的规划,预留发展空间,保留原有村庄风貌等等。
2.2、道路与公用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建设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农村道路的建设应该同步于各类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提前规划道路两旁的各类管网设施,充分考虑管网路线和道路路线的组合设计,分析道路与管网之间的互相影响,提前做好交叉施工的准备工作,如施工前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时设置警示牌,合理布设公用基础设施检修点等等。此外,加强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雨水、污水管道的建设,要考虑排水管和道路纵坡的配合,以免因排水不畅对道路造成损坏。
2.3、保障道路行车安全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农村道路因受原有地形地貌限制,线形指标可能不能够完全达标,这使得农村道路的行车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在农村道路的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调查道路的安全隐患点,对急弯、陡坡、深沟、临水、窄桥、交叉口等危险路段必须考虑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完善标志、标线、警示桩、警示牌、引导牌等,强化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设计理念,保障乡村群众的出行安全。
2.4、优化道路景观设计
在农村道路的建设中,要摈弃道路只具有运输作用的传统观念,重视道路及其相关的景观的建设,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因地制宜种树造景。在考虑景观布局的时候,应该将道路两侧事物融合设计。比如平原地区,道路两旁的农田便是独特的田园景观,江河湖泊是良好的水景资源;在丘陵山区,崇山峻岭、花草密林便是特有的景观。此外,农村特有的建筑房屋等,也都可以作为景观。因此在景观设计的时候,要扩大视觉空间,打造出具有乡村特色的道路景观,要突出农村公路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推动“公路+旅游”发展模式,努力打造与周边环境融合的生态路、风景路。
参考文献
[1]武丽娟.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公共空间的再生设计研究[J].艺术品鉴,2020(06):181-182.
[2]蒋彦林.美丽乡村建设下的乡村公路景观设计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02):108-109.
[3]周波,傅迎梅.美丽乡村之乡村道路景观视觉评价分析研究——以湖南省安乡县出口洲村为例[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6(04):37-41.
[4]张楠.美丽乡村建设中道路规划设计浅析[J].科技展望,2015,25(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