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做好主汛期防汛抗旱工作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鲁米
[导读] 摘要:长期以来,因为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和地形复杂等等的原因让我国水旱灾害等频频发生。
        安康市汉滨区水利局  陕西安康  725000
        摘要:长期以来,因为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和地形复杂等等的原因让我国水旱灾害等频频发生。对我国的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由于这个原因,水文信息预报作为防汛抗旱的主要的一种手段,受到了社会的注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水文信息预报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而为我国防汛抗旱工作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技术支撑。近几年来,水文信息预报在防汛抗旱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基于全力以赴做好主汛期防汛抗旱工作展开论述。
        关键词:全力以赴;做好;主汛期;防汛抗旱工作
        引言
        目前我省已进入主汛期,水旱灾害防御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今年以来,各地各单位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统筹做好预案修订、隐患排查、工程建设、技术支撑等各项工作,备汛工作细致扎实,强降雨应对有序有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我们要紧盯天气形势,突出薄弱环节,强化各项措施,抓好组织协调,有力有序有效做好主汛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1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现状
        (1)防汛减灾工作的现状。随着多年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建设,使得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能力有着显著的提升,但是在面对多变的季节与恶劣天气时,现有的防汛抗旱减灾保障设施就稍显不足,仍然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首先就是防汛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够完善,虽然对现有的小型水库做了加固处理,但是能否经得起大洪水的考验不得而知。其次就是在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疏忽和漏洞,比如在一些河道中仍然可以见到大量的建筑废渣和废弃物,这对防汛减灾的工作难度有着一定的提升。然后就是政府在防汛减灾工作方面中的资金投人不足,专业人才的缺失和设备资源的不足,使得防汛减灾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2)抗旱减灾工作的现状。首先就是存在很多病险水库,这些水库的抗旱效果或者蓄水能力都不能满足抗旱减灾工作的需求,不但影响了防汛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对水库的蓄水抗旱能力产生影响。再者就是农业水利建设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大量的灌溉渠道年久失修,使得农业用水效率较低,造成农业抗旱减灾能力削弱,对粮食的生长和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最后就是有关监测系统与分析系统的建设不够完善,在对汛期与旱灾的预测上,很难确保其准确性和及时性,而且一些组织机构缺少资金支持,监测设备不够先进,且管理模式相对落后,使得抗旱减灾的效果难以实现。
        2强化预报预警
        科学有效的预报预警,是准确及时应对灾害的关键,是实施科学调度的依据,各地水利、水文部门一定要把握先机、赢得主动,扎实做好预报预警和调度管理工作。一是加强雨水情预测预报。水利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完善洪水预报方案。水文部门要加强水情监测,河道行洪时,适时启动应急监测预案,采取“以测补报”措施,提高测报精度,延长预见期。要紧紧盯住每一次降雨过程,加密预报频次,滚动分析预报,特别是针对集中暴雨区、山洪灾害易发区、台风登陆影响区等重点区域,精细化预报,为工程调度、群众转移避险、防汛抗洪赢得时间和主动。二是维护通讯预警设施。要认真维护和管理好防汛专网,保证设备运行良好,视频会商通信畅通。要落实大中型水库3种以上、小型水库2种以上通信手段。69个山区县要落实运维经费,配强管护人员,完善网络安全措施,做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检修维护保养,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充分发挥作用。三是完善预警发布渠道。要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等多种传播手段,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同时与“三大运营商”健全气象预报和平台预警全网发布机制,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提醒和指导群众做好防御准备。


        3加大投入建设系统软硬件
        水利信息化就是基于水文信息将信息化管理引入其中,高效获取水文数据。我国大部分水利项目实施过程都借助信息化技术完成管理,水利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提高了风险预警能力,能够及时准确地提前预警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从而便于管理部门及时预防,降低灾害发生产生的巨大损失。水利信息化系应用过程,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十分重要,可通过分布式架构完成数据处理和分析,满足水利信息多、量大等运行要求。当前,我国防汛抗旱基础信息量较大,同时还包括图片、视频等数据形式,能够汇总地质信息、水文信息、气象信息、水流信息,并将上述数据分类,向防汛抗旱提供更多价值信息,将防汛抗旱具体管理工作加以完善。因此,需要加大力度,引进大数据技术。同时,水利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可利用云计算模拟天气变化和河水循环,借助其强大的计算能力,保证防汛抗旱工作开展效率,完成数据交换以及管理,并对基础设施展开自动化管理,最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相互融合,可促使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提升系统对防汛抗旱信息预警能力,以较强的应急能力,为各管理部门收集、上传数据,完成数据共享。在数据汇总、分析之后,为各部门提供准确信息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防汛抗旱工作的可靠性。综上分析,政府部门需要在此项工作中增加投入,引进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运用的硬件与软件,确保技术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保证防汛抗旱环节数据获取时效性方面需求,以网络和硬件等基础投入,进一步提高抗旱防汛效率。
        4水文情报预报在防汛工作中的作用
        当某地发生洪涝灾害时,其信息预报工作将在防洪中发挥重要作用。水文信息和预报工作可以提供重要而有效的雨水状况信息,为各级防洪部门提供合理依据。水文信息预报在防洪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洪涝灾害发生时,防汛部门应立即组织附近居民转移到安全地带,同时转移公共财产,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如果水文信息预测信息滞后,抗洪工作将会大大延误,人民的人身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也会造成巨大的损失。防汛抗旱就像一场战争,利用水文信息预报来获取洪水信息,它会让我们知道我们在该做什么,我们怎么做。此外,无论是修建防洪水库、防洪大堤,还是开辟防洪库区进行分洪,都需要水文信息预报的支持。利用水文信息预报技术,可以对蓄洪能力和承载力有一个大致的把握,从而实现对洪峰的控制和定时。
        结束语
        通过对当前我国防汛抗旱工作的开展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着认识程度不足、技术水平较低、监测能力不高、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导致防汛抗旱工作实施效果不甚理想,极大地影响到了水资源利用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酿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在新时期,为了保证防汛抗旱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必须要切实加强防汛抗旱工作水平,针对以往工作的不足之处制定有效的应对之策,确保在防汛抗旱工作上真正把握主动权,在此情况下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能真正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攻坚克难科学施策聚焦防汛抗旱使命任务[J].中国防汛抗旱,2020,30(01):80-83.
        [2]岳发鹍.宁夏回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明责任健机制控风险防汛抗旱工作取得全面胜利[J].中国防汛抗旱,2020,30(01):116-117.
        [3]郑公社.防汛抗旱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防汛抗旱,2019,29(09):72-74.
        [4]突出重点统筹协调做好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访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主任宁方贵[J].中国防汛抗旱,2019,29(01):30-33.
        [5]立足于防着眼于实防汛抗旱减灾有力有效——访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荣喜[J].中国防汛抗旱,2018,28(01):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