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化的应用 黄芳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黄芳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改善居住环境不断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不断得以应用。
        身份证号码:45222419870528XXXX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改善居住环境不断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不断得以应用。虽然一直以来我国在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提高管理水平、监控项目成本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依旧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加速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的进程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信息化;应用
        1 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打破了传统建筑工程管理的瓶颈。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制定战略规划的方面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并且会在各种决策中造成失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而有了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的帮助,不仅可以减少失误,节约资源,还不会造成信息遗漏。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对企业核心任务进行准确的规划,帮助企业制作并调整工作流程,减少风险。任何一项建筑工程都有不可避免的风险,从材料的采购到安全管理,风险在建筑工程中随处可见。而有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能使得各个程序有序进行,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这一优点对建筑工程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充分发挥数据的作用,以数据为中心,调整企业的工作流程和资源的合理分配,并且智能地根据数字逻辑关系和制衡条件对项目实施管理,并对项目的异常情况进行警报,从而达到监督的作用。
        2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2.1 建筑工程项目部当中信息化人才的缺失
        人才是一项技术成熟发展的必要条件,现代不少高校培养建筑工程管理的毕业生,但是真正掌握其信息化的人才少之又少,并且在工程项目部中信息化管理上经验不足,无法对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不能把企业中有限的信息化平台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门牵涉范围广的学科,这就对就业人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所以人才方面我国面临的问题是数量少,质量低。
        2.2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体制不成熟
        由于我国正处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初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备的信息化管理体制,与国外已经成熟的体制没有可比性。
        2.3 对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没有明确深刻的认识
        国内没有将信息化融入企业正是因为不少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发展给企业带来的巨大的便利。不少企业不重视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没有将其纳入企业的实际规划之中,使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无法可持续发展下去。
        3 如何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在建筑工程项目部在信息化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笔者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
        3.1 大力培养建筑工程信息化的人才
        人才是发展的灵魂,企业应该对建筑工程信息化的人才录用进行严格的录入,全面抵制“走后门”,“空文凭”等流入企业;并且企业应该大力推行培训班来培养专门的信息化人才,将工程信息化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发挥人才在建筑工程中的灵魂作用;企业项目部对信息化的人才应该给与充分的锻炼,提高他们对专业技能和信息化的水平。

复合型人才既要懂得实践中的专业知识,也要灵活变通,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在建设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2 健全建筑工程的信息化平台
        由上可知,建筑管理工程的信息化涉及大量的外部企业,所以企业的工程项目部应该建立起健全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对建筑工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透明化管理,使业主,地方政府等可以对建筑工程有具体化的了解。企业的项目部应该有效管理局域网,互联网等信息平台,使信息的交流更加方便安全,降低企业项目部中存在的风险,实现建筑工程管理服务的完善。积极发展计算机技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建筑施工管理上去,使决策等朝着时效性发展,使规划朝着科学性进步。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管理,使得信息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创建出以数据为中心的工作流程,使得传统的管理朝信息化发展,充分发挥数据在信息化中的作用,避免出现重复或交叉的工作。工程项目信息化在考虑不同参与方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出一个对施工现场管理,项目远程监控,项目多方协作,企业知识和情报管理和警报等多方面,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要求企业的项目部对信息化进行投资,使得建筑工程实施具备相应的保障,充分发挥其在信息管理上的作用。传统模式下的建筑工作信息传递都非常低级,信息容易被破坏,丢失,而且浪费时间,一个环节重复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息传递效率。而信息化的建立以数据为中心,提高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和经济性。项目参与者以数据管理为依据,实现数据一次输入下的多次利用,促进业务的自动流动。建筑工程中经常出现不可预测的情况,比如铁路工程,公路工程等,这些工程需要完备的风险预测,而特殊的条件使得成本预测风险加大,影响工程进度、资源投入、人力分配等。而信息化的管理使得风险减小,它为我们提供与环境有关的施工参数,使预测更加可靠,信息更加准确,一定程度上为公司节约了不少资源。而且,区域和行业的信息化分布不均匀,发展不平衡。由于地域差异,使得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偏远地区项目的管理人员对信息的认识不全面,使得偏远地区的信息化无法大量实现。要解决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必须要考虑到这些因素。我国信息化总体不高,大多数企业实行粗管粗放的信息处理政策,因此,建设管理的信息化需要企业当中工程项目部的不断努力。
        3.3 提高施工管理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水平
        首先,企业应该按照施工部门实际信息化的特点,进行战略计划的制定,并进行有效的实施。施工的信息化特征主要包括:信息存储的信息化(DBMS、光盘存储)、收集的信息化(IC 卡技术、传感技术)、信息检索工具化(搜索引擎)、信息管理系统化(ESS、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集成化(专家系统、多媒体技术)、信息交换网络化(万维网、局域网)、信息利用科学化(数据的分析)等等。项目部应该按照上面讲述的信息化存在的这些特征,在有效结合项目施工的真实情况,进行战略计划的制定,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逐渐建立起施工管理的各类的信息系统。其次,在项目部当中应该建立基于因特网以及局域网的信息平台和网上的一些办公系统。研制开发以因特网为基础的应用系统,如网上的项目管理等。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脚步不断前进,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虽然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并不完备,但是不少企业已经意识到了信息化对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不少企业已经在实践中开展了信息化的工作,这些工作为企业规避风险,优化工作流程,改善了目前企业的管理状况。
        参考文献:
        [1]邓小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综述讨论[J].科技风,2014(5):149.
        [2]孙海宁.新形势下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探究[J].城市建设 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
        [3]简作权.探索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J].东方企业文化,2014(18):2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