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建本科院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问题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杜晓红
[导读] 摘要: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提升教学质量是本科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吉林工商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摘要: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提升教学质量是本科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就新建本科院校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给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本科院校;教学质量;课堂教学
        本文为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研究,立项编号GH170739”阶段性研究成果
        引言
        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学设施设备、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新建本科院校需要进行改革与完善,增强人才培养效果,尤其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了其发展与建设的重要问题。
        一、新建本科院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合理化不足
        一所高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可以在其人才培养方案中集中体现出来,而这也是高校提升自身办学实力,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因此高校人才培养的方案应当坚持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的的原则,详细的制定这一方案,以实现办学目标。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内容,某一个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学习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哪些知识属于公共课程体系,都要合理设置。这些内容大部分是由高校自行来制定的,但部分新建的本科院校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解不透彻,未进行长远的规划,往往照搬照抄其他院校的教学计划。部分人才培养的方案未经过反复推敲,是为了升本的条件而草率形成的,很多仅仅停留在书面的层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计划缺乏可操作性或操作没有实际效果,不能良好的进行人才培养。
        (二)新建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部分有待提升
        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学生需要掌握良好的技术技能才能与未来的岗位需求相匹配。但是目前一些新建院校中依然是以传统的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学生真正动手实践的机会不多,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获得。虽然学校方面设置了实训课程,但是高校教师在科研工作、评职称等工作任务的压力之下,对实训课的重视程度不足。并且部分教师自身也缺乏实践的能力,有些教师根本没有从事过相关行业的工作,理论知识深厚,实践能力不足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训教学脱节,虽然高校认识到了这一点,也尝试进行改变,但是却没有拿出具体的改革计划。
        (三)新建本科院校的是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教师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者,是学生思想情感的引导者,是教学科研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教师队伍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阵地,而优秀的人才需要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来,人力资源问题是新建本科院校中的重要问题。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其脱胎于专科学校,其本身的人力资源质量与本科院校之间就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教师的学历、职称、教学经验、教学水平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其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并且一些新建本科院校远离中心城区,经济发挥相对落后,在优秀人才引进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原有的教师在自我提升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难题。教师整体综合素质与本科院校的教学需求与差异,师资力量亟待发展与提升。
        (四)缺乏自身的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是指在本科院校在自身办学思想与理念的指导下,经过长期发展与实践所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特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与教育结构多元化发展,新建本科院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承担者。但是这些院校中普遍缺乏办学特色,无论是办学理念、开设的课程还是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有着较大的相似性。特色品牌高校的形成需要时间的积累与沉淀,一般需要十几年的时间才能获得,新建本科院校的确存在一些困难。如何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构建特色品牌高校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成为了新建本科院校需要解决一大关键性问题。
        二、新建本科院校提升自身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合理设置课程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新建本科院校应当坚持科学性、合理性的原则上对建校之初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与修订,准确定位人才培养方向。应当结合社会人才需求以及行业发展趋势来明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

结合高校人才培养要求、应用型人才技能标准等合理设置公共文化课程、专业必须课程,尤其是注重实践课程的安排。要按照3+1的形式来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要注意两点:第一,人才培养方案要具有一定的闭合性特点,保证其稳定性,避免随意更改,导致人才培养不连贯;第二,要留有“安全通道”,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课适当进行微调,每四年一个轮回修订。
        (二)多管齐下开展实践教学
        第一,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专业发展的缺失,以如何更好的开展实践教学为主题定期召开研究会议。可邀请相关的校友、合作企业等一起参与实践教学专题会,集思广益共谋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第二,学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并完善学校的实训基地,促使该基地可以满足实训教学、科学研究、服务地方以及教师培养的需求。
        第三,注重校企合作,学校可以结合企业的需求进行专业人才培养,企业则给学校的学生提供实习与就业的岗位。如此一来就可以良好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的就业率也可以有所提升,企业的人才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实现共赢。
        第四,学生的毕业设计要与实际相结合,学生的毕业设计或论文题目要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服务地方的技术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可操作性与应用性,提升成果的可转化性,切实发挥其指导实践,辅助实践的作用。
        (三)提升高校师资团队整体能力
        第一,提升学历与职称,尤其是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要鼓励其继续学习与深造,提升自身的学历、学位。在职称评定方面也要敢于参与,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的束缚,通过个人能力的提升以及职称的认可,促进这个教师队伍水平的增长。
        第二,学校教师要经常性开展交流学习活动,学校要鼓励教师之间就教学问题、专业发展问题等进行经验交流。并充分利用访问学者、西部计划、对口支援等等合作项目的方式展开在职培训,拓展教师视野,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
        第三,加大优秀教师人才的引进,学校提升招聘的门槛,并增强学校的福利待遇,引进高学历高能力的优秀人才前来学校任教。让优秀教师人才的加盟,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与能力。
        第四,加强“三支队伍”的建设。其一是稳定并提升校内教师队伍,其二是招聘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队伍,其三是邀请声望高的客座教授队伍。
        (四)强化特色品牌建设
        第一,进行资源整合,挖掘学校自身的潜力,要对学校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新分析,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尤其是要明确自身可以通过培育、发展形成特色品牌的优势,给高校的特色化、品牌化建设提供方向。
        第二,融入地方文化建立特色专业,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并非在省会城市与中心城市,但是其却拥有较为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高校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为了地方服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因此可以结合地方文化特色进行专业建设。如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融入一些地方方言、地方文学,在音乐专业中开设一些地方戏曲、民族乐器的课程。
        结论
        综上所述,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不足、师资力量有待提升以及缺乏办学特色的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想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就需要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调整与改善,以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蒋建初.新建本科院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问题分析[J].文史博览(理论),2009,000(002):63-65.
        [2]金灏.慕课环境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J].文教资料,2019,000(031):185-186.
        [3]李粉红,高扩昌.新建本科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8,No.616(16):47-50.
        作者简介:
        杜晓红  1968.11  女  汉  山东诸城  硕士  副教授  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管理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