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乔换军 2康志清
神木市水利工作队 陕西神木 719300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多种困难,不良地基的处理技术与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关系密切。施工需要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建设情况合理选择处理不良地基的技术。施工人员在施工开始前必须充分了解地基的具体情况,及时分析地基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不良地基的处理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顺利施工的基础,是水利水电工程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1软基基础处理
1.1软基的特点
软基的主要成分为软土,由淤泥、淤泥质土、水下沉积的饱和软黏土及天然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小的一般黏土组成。与其他地基种类相比,这种地基的土质硬度较低,所以其压缩性较大,承载力较小,但可塑性较高,在具体工程项目中具有较强的流变性特征。软基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在实施地基挖掘时,由于水分流失速度较快,因此会大幅降低基地的硬度。软基的特征较为明显:一是沉降速度快。该类型的地基降速明显高于其他种类,且硬度较低,整体土质呈现较为柔软的状态。二是透水效果不佳。软土的主要部分为黏性土壤,自身的渗水效果不佳,土壤中的水分较难排除。三是土质不均。由于软土地基中具有不同的结构类型和密度、强度等参数指标,所以表现在施工过程中的承载力也不同,这会增加塌陷等事故的发生几率,需要引起技术人员的注意。
1.2软基处理的基本原则
对软基进行处理需按照下述原则实施:一是科学控制沉降。软基在完成施工项目后,能够保证的沉降年限一般为15a,普通类型的地基也要将沉降控制在30cm范围内,但与桥涵距离较短的部分沉降量必须在10cm内。二是工时方面的要求。开展水利项目施工时,需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沉降量,严格落实工程的设计要求。
2软土地基处理需要注意的事项
水利项目应选择在温度适宜的季节开展,避免气候恶劣对软土地基的搅拌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施工人员应在开展施工前密切关注施工区域的气候变化情况及趋势,将环境因素作为影响工程实施的重要方面,尤其要避免在气候较为寒冷的时节开展项目施工。技术人员要充分掌握相关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在正式建设中,要高度重视对软土地基的施工安排,积极发挥实验数据的参考价值,从根本上提高工程质量,消除安全隐患。施工人员还要深入施工现场展开勘查工作,采集地形、地质结构及水文等条件和参数信息,为后续的施工设计和技术选择提供参考。应以文献资料为基础,不断优化设计内容,全面衡量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系统分析土壤的结构和参数,制定较为科学的计划方案,确保工程的实施效果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达到规划的质量和技术要求。
3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常用方法分析
3.1水利水电基础施工新方法
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的过程中涉及的施工技术有很多,施工工艺直接影响施工正常进行。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标准以及施工质量管理体系都与水利水电基础工程的质量有关系。水利水电基础工程的施工必须结合项目施工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要严格处理不良地基。同时结合现场的具体施工条件调整施工技术等,从而保证施工过程中地基处于良好的状态。此外,施工技术的选择可以有效地保证地基的承载能力的提升,保证地基的耐久性以及强度有效提高。
3.2地基处理的几种方法
(1)挖除置换方法。
挖除置换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先将地基底部的软土挖出,然后选择强度以及耐久性符合要求的材料进行填充,从而有效改善不良地基,保证地基的承载能力有效提升。(2)重锤击实法。重锤击实法的实施主要依靠带有自动解耦装置的履带起重机,通过合理的调整重锤起落的高度,实现对地基的夯实,从而保证地基的密实性更高。(3)排水固结法。排水固结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软土地基承载力差的问题,通过人工的方式将排水通道设置在地基表面或者内测,然后施工压力以达到加速排水固结的速度,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力。(4)振动水冲法。振动水冲法在使用过程中与置换法基本相同。在基础地基上使用振动器进行二次钻井,然后选择耐腐蚀性的材料进行回填,最后进行夯实加固。
4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措施
4.1强透水层处理
强透水层是在地基建设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砾石以及卵石等从而使得地基的透水性比较强,通常情况下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坝体中出现的比较多,同时刚性坝体的透水性也比较强。当坝体的透水性比较强时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开挖的过程中强透水层的渗透系数会有所提高,从而使得管涌现象出现,进而影响水利水电整个工程的质量。在处理强透水层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坝体的防渗性能,通常会使用帷幕进行水压的降低,然后更具水利水电工程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对渗水管道进行延长,再对帷幕进行灌浆处理从而有效降低坝前混凝土的渗透性。此外,使用高压喷射灌浆的方式进一步形成防渗墙。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步骤,不能盲目施工从而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4.2可液化土层处理
可液化土层是地基中由于土壤的黏性较小或者土壤基本没有黏性而且土层缝隙中还有存有一定的孔隙水,当土层受到一定的压力挤压时,孔隙内的水压就会随之变大。当可液化土层的与非黏性土层进行合并液化时,就会导致土层的抗剪强度降低或者消失,从而影响地基整体的稳定性。土层液化会导致地基的沉降较大或者地基出现滑动而失去原有的平衡性,造成地基整体的抗剪强度降低。孔隙内的水压上升直接导致地基上建筑的稳定性下降。对于可液化土层的处理,通常需要先将液化土层进行清除,并由混凝土进行围挡。为了保证可液化地基的稳固性可靠,必要时可以修建砂井或者砂柱进行固定。砂井或者砂柱的总长度以及占地面积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计算。
4.3膨胀地基的处理
在不良地基中,淤泥的触变性与流变性较大,但它的渗透力比较小,容易被压缩,承载性能也比较低。因此为了提高淤泥土的承载性,可以再施工过程中对淤泥土进行压实处理。为了有效提高地力的稳定性以及保证地基的压缩性能满足使用需要,施工人员要做好施工土层的排水工作。施工土层排水完成后施工人员要使用机械设备对施工地层进行夯实,保证不良地基的稳定性以及强度有效提高。施工地基的强度提高才可以保证建筑工程后期使用的安全。同时,有效地处理不良地基还可以保证地基结构更加牢固,有针对性的提高地基土层的压缩性能。在对膨胀地基进行处理时,施工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机械设备的操作必须按照流程进行,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机械设备的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避免由于操作不当引起安全事故发生。第二、在对不良地基进行强夯时,施工人员需要结合不良地基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夯实强度以及夯击的沉降量。强夯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做好各种参数的记录工作。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是关系到民生的基础设施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后期人们使用的安全。一般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多在环境恶劣的野外进行施工。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受地质水文条件的影响比较大,不良地基更是限制水利水电工程顺利施工的不利因素。因此,水利水电工程要想顺利稳定的进行施工就必须选择科学合理的处理不良地基的技术。
参考文献
[1]赵达提·克依木别克.水利工程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珠江水运,2019(23):41-42.
[2]高崇.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科技风,2019(33):170.
[3]张娟华.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科技风,2019(33):175.
[4]姜涛.水利工程施工中不良地基的处理技术探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33):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