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砌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9期   作者:宋京昌
[导读] 目前社会进步迅速,建筑物砌体工程主要应用于建筑物、围墙建设之中
        宋京昌
        山东盛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淄博 256400
        摘要:目前社会进步迅速,建筑物砌体工程主要应用于建筑物、围墙建设之中,砌体墙的主要作为围墙进行阻隔外界、或作为承重墙体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其具有阻挡和承重的实际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砌体工程的创新研究也在不断涌现。
        关键词:建筑砌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问题;对策分析
        引言
        本文通过对砌体工程的施工准备工作、施工中的注意事项、施工养护等方面进行了相关阐述,其中对砌体材料、砂浆材料、并对我国的新型墙进行了浅析;其目的是为了促进砌体工程技术的优化,加强对砌体材料的创新工作,实现砌体工程的科技化。
        1 建筑物砌体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砌体工程作为支撑整体建筑物的主要力量之一,应提前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以下主要是砌体工程的准备工作流程:测量-计算-设计图纸-图纸会审、技术交底-采购砌体材料和黏结材料-材料进场-检测试验。砌体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的注意事项:①掌握砌体结构的几何尺寸以及墙体各个部位的构造形式,做好测量工作;②施工队在施工前了解相关砌体施工质量标准,充分研究施工图纸,并做好技术、安全方面的交底工作;③做好施工材料、施工机具的准备工作。砌筑工具主要为:大铲、瓦刀等,积极做好工具准备工作,以提升工作效率;机械设备工具主要为砂浆搅拌机、吊塔等。④做好砌体材料以及砌体粘结物质的准备。砌体材料主要有:烧结类砖、非烧结类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石材四类。不同的砌体材料其制作工艺、成分、功能、砌筑工艺、配合的砌体粘结物质都有一定的区别。其中,烧结类砖的用途是相对比较广泛的,其主要以粘土、粉煤灰、页岩作为原材料,压制成型之后,高温(900~1100℃)烧制而成,其制作工艺简单,原材料廉价,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其主要有抗风化、隔热、隔音、具有一定强度的特性;由于烧结普通砖类的比重比较大,相关制造人员对其的制作加以改良,实现了烧结多孔砖、烧结空心砖的加工与制作,新工艺的烧结砖类多用于非承重墙或者框架结构的填充墙,进一步节省了制砖的材料成本。非烧结类砖主要是经过高压蒸馏或者粘合剂粘贴等方式制成,而非高温烧制而成;最具代表性的非烧结类砖主要有蒸压灰砂砖、炉渣砖等,主要用于工业或者民用建筑的易受冻融合干湿交替作用建筑部位,可以有效的降低收缩裂缝的生成。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是以水泥、砂石等混凝土材料制作而成,在高层或者大跨度的建筑中应用广泛,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已成为砌体材料的主力军。砌体粘结砂浆主要采用水泥、石灰膏、黄沙等原材料,其比例大概以1:1:4为宜,考虑砂浆的强度需求可以配比不同强度等级的砂浆,确保其和易性。除了粘结砂浆之外还有砌筑砂浆,主要有水泥砂浆、石灰砂浆等等,在多层建筑物砌体工程中主要使用M1-M10的砌筑砂浆,地下室砌体工程多使用M2.5-M10的砌筑砂浆。
        2 建筑砌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 砌体砌块的湿度未达标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多数建筑工程的砌墙工程所使用的主体材料为空心砖,空心砖的使用质量对砌体工程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另外,施工人员的技术、综合素质等也对施工质量具有不同程度影响,部分施工人员在施工前未按照要求对其进行润湿,导致湿度不达标,在使用时过于干燥会吸收砂浆中水分,降低砂浆与砌块之间的粘合力,不利于砌体稳定性的提高,砌体抗压能力比较差,最终影响砌体质量。
        2.2 砂浆饱和度不足
        砂浆饱和度与砌体强度具有密切关系,需要施工人员合理把握砂浆的饱和度。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无法有效控制砂浆饱和度,主要是施工人员对砂、水泥混合时未严格按照配比标准进行,导致砂浆饱和度过低或过高。此外,部分砌体在实际施工时,可能出现人为搅拌材料,会使材料混合不均匀,间接影响砂浆饱和度,若砂浆饱和度过低,与砌块的接触面积会随之增大,影响砌体受力。

此外,砌块的脆性相对较高,如果承载压力过高,比较容易出现裂缝,稳定性、承载性会随之降低,影响砌体总体质量。
        2.3 砌体砖组形式混乱
        砌体砖组形式混乱会严重影响砌体压力,施工人员专业知识缺乏,在实际施工前未对砌砖规格、尺寸等进行评估,不按照要求施工,最终会使整个工程的砌体砖组形式混乱,导致施工质量低下。
        3 建筑砌体结构加固工程中常见的施工技术
        3.1 抗震横墙加固技术
        砌体结构建筑受制于当时施工技术的限制,导致此类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与当前要求存在差异。因此,为了进一步地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可在加固工程中使用抗震横墙加固技术,通过增设抗震横墙,原有墙体的荷载可以得到有效分担。即便出现地震情况,在抗震横墙的帮助下,墙体裂缝、倒塌等情况的出现概率也会大幅度降低。为了提升抗震横墙加固技术的应用质量,需要注意以下技术要点:(1)在加固工程开始前,要对横墙的增设数量进行计算,以计算结果为基础,准确地确定横墙数量,从而提升结构加固效果,控制施工成本。(2)在以满足建筑抗震要求为基础,确定横墙的厚度,保证地震荷载可以被横墙充分地分担。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对横墙底部与底部进行科学处理,做好底部结构的基础施工,并用细石混凝土将横墙顶部与大梁顶紧,做好与原结构纵墙的拉结处理,从而进一步提升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如果建筑中的抗震墙数量不多或者抗震墙存在较大间距,抗震墙加固技术则拥有较大的应用优势。
        3.2 复合截面加固技术
        复合截面加固技术是对原有墙面结构进行合理改变,从而实现提升墙体抗震能力的目的。在复合墙面加固技术中,存在两种使用方法,即:水泥砂浆或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混凝土板墙加固法。对于前一种加固方法来说,是将普通水泥砂浆或者加入钢筋网片的水泥砂浆,在原墙体中进行均匀的涂抹,从而使面层变得更加牢固,有助于使原墙体的抗震性能获得提升。混凝土板墙加固法指的是使用喷射混凝土或者支模浇筑方式来使原墙体得到加固,从而实现提升原墙体抗震能力的目的,并且也可降低墙体裂缝出现的几率。两种加固方法对比后发现,混凝土板墙的加固效果优于另一种方法,并且施工更加便捷,存在较强的适应性,也可大幅度地提升砌体的承载能力,施工成熟度较高,施工难点在于需要做好后期养护工作,同时把握好施工时间,以免影响加固效果。
        3.3 增设扶壁柱加固技术
        作为一种间接加固手段,增设扶壁柱加固技术的施工比较简单,施工成本比较低,缺点是提升结构承载力有限,多应用在非地震地区。增设扶壁柱加固技术存在两种使用方法,无黏结外包型钢加固法与预应力撑杆加固法。在应用无黏结外包型钢加固法时,由于其属于传统加固手段,技术应用成熟度比较高,施工便捷,工作量相比于其它加固技术有着明显优势,受力可靠性更有保障。无黏结外包型加固技术多应用在禁止增加原构件截面尺寸,需要大幅度提升截面承载力的砌体加固工程。预应力撑杆加固法的应用优势在于可以使砌体柱的承载能力获得大幅度的提升,加固效果满足工程要求,多在处理高应变、高应力状态的砌体加固工程中应用。
        4 结语
        通过加强对外的学习与交流,砌体工程的技术、施工方案、原材料得到了极大优化;作为一名建筑专业的教学指导人员应时刻保持谦逊谨慎的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在继承前辈经验基础之上实现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为培养未来的建筑工程行业人员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李涛.建筑砌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17):82-83.
        [2]张军平.建筑砌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36(01):91.
        [3]陈芸.建筑砌体工程施工砌体工程质量缺陷及预防措施[J].江西建材,2017(17):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