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辉1张开祥2冯煜3
1身份证号:61052819781103****,陕西省 2身份证号:41272719741106****,陕西省 3身份证号:61273119900325****,陕西省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类建筑物不断在市场上涌现,因此对于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也造成了相对较大的影响。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将建筑变形缝的相关施工工艺充分重视起来,不断提升建筑的施工技术,促使建筑结构安全与质量得到充分保证。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房建工程结构变形缝的主要类型与创新措施,继而分析了其相关的技术要点,希望能对相关人员的施工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房建工程;结构变形缝;施工技术
1.房建工程结构变形缝施工工艺
1.1伸缩缝施工工艺
伸缩缝是为了抵抗由于温度应力可能引起的材料的收缩变形而设置的,主要设置在建筑物地面以上的部分,而地面以下的结构受外界温度影响比较小,不易产生变形。环境对建筑材料的影响不可忽略,尤其是温差较大的地区,建筑在设计时必须考虑材料的温度变形,例如迪拜帆船酒店,在设计安装建筑外部的对角桁架时就遇到由于材料温度变形而影响安装精确度的难题,依据迪拜的气候,一天的温差可达14℃,使桁架急剧膨胀和收缩,24小时内达5厘米。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缝内需填保温材料,两条伸缩缝的间距应满足建筑结构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要促使这种缝隙可以产生一定的防护效用,需要充分发挥相关工艺的作用,促使建筑在温度改变的情况下,不会由于伸缩距离改变等促使建筑物造成挤压,尽可能地保证安全。首先,在进行设计之前,需要对受力变化最为显著的部位进行认真与仔细的核对,像是梁、墙、柱等等,同时注意依照相关的规定来充分保证实际的形变量。由于整体的高度与温度之间的变化是呈现出正比关系的,由此会导致热胀冷缩呈现出一种十分显著的趋势,基于此,对于一些部位也要不断加大对于钢筋的使用。其次,对保温材料进行合理的填充,将建筑与伸缩缝之间充分隔离开来,要保证伸缩缝,需要合理的选择一些相关的隔热材料来进行有关架空层的设计[1]。
1.2沉降缝施工工艺
由于多数建筑都带有一定的裙房设计,虽然房屋之间的间距是相对较大的,但是由于地基中都是相连的,由此也致使建筑区会在地下呈现程度不一的沉降现象。基于此,需要有效地设置沉降缝,促使主体地基可以充分分离,继而逐渐形成相对独立存在的地基。在有关桩基的设计中,需要充分保证周边岩石层的稳定性,继而依照桩基负荷、密度要求设置等等来进行适当的加深,以此来逐渐降低沉降设计所给出的指定的指标、制定合理的施工基准。另外,在进行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对缝隙的深度进行仔细的确认,通过地基的实际承载力、建筑的负荷与桩基埋深等等作为宽度的确定标准。在主体建筑与裙房位置关系这一方面,如果裙房设计是悬挑结构,那么久不需要进行沉降缝的设计,如果不是那么就要在地基承载力计算的基础之上,合理进行规定位置的设计。
当建筑建造在不同地基上时,由于地基在结构、性质、承载力、变形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差别,难于保证沉降均匀一致,需根据地基分布情况设置沉降缝。当建筑相邻部分的高度、大小不同时,或相邻基础形式、宽度及埋深有较大差异时,需考虑在建筑中设置沉降缝。沉降缝应当从基础到屋顶部位全部断开,且建筑物高度越大、地基情况越差,则缝宽越大,通常沉降缝宽度可设为30~70mm。
1.3抗震缝施工工艺
地震波主要分为横波与纵波,基于此,如果反映到建筑物之上就会促使方向出现十分严重的不确定性,另外,所产生的力也是无从得知的,基于此,上述两种工艺实际上是无法直接的使用到地震缝中去的。地震缝的设计一般都是要依照地震模型架来开展的,首先需要重点考虑的就是建筑的高度,如果建筑的高度越高,那么建筑也会更加的不稳定,地震所产生的影响也就会变得更加大。因此需要依照不同的高度设计出不一样的抗震缝,一般都要保证其超过50米,地下层也要超过3层,一定要设计出5厘米的抗震缝。其次需要实现平面结构的优化,所有的缝隙位置都是一定的,在进行施工作业的时候,就要尽可能地考虑在相对比较大的空间中去进行设立,不断减少对于空间所产生的依赖,促使所有的建筑物的主体结构逐渐得到充分的优化。
最后,对所有区域的抗震性进行客观与精准地计算,基于此,在相对比较薄弱的地区设置保护装置,可以有效地提升其抗震性[2]。
2.变形缝施工的注意事项
有关变形缝所涉及到的产品,都要严格的依照相关的规范要求来进行放置、装配以及安装。变形缝嵌缝材料在施工之前,需要对变形缝进行仔细与谨慎的检查,促使其逐渐符合相关图纸的要求,同时将其语流凹槽之内的混凝土打毛,逐渐地清理干净。止水带的宽度以及材质的物理性能需要严格的符合相关的设计要求,并且保证它是没有裂缝与气泡的。接头需要使用热熔将其连接起来,一定不能将其重叠起来,有关接缝处也要尽量地保证平整与牢固,一定不能出现裂口或者是脱胶等等现象。止水带的中心线需要和变形缝的中心线逐渐地重合起来,止水带不要使用穿孔或者是铁定固定。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将止水带放置到阳光之下接受暴晒,对于那些暴露在外的止水带,需要使用草袋将其覆盖起来,避免其接收到紫外线辐射的影响,减缓其老化的速度。另外,止水带需要利用钢筋夹来定位,将其固定住,以此来避免其在振捣的工程中出现移位的状况。在进行水平安装的时候,止水带要呈现出盆形,将其结扎在固定用的钢筋框之上,以此来避免止水带下面出现气泡,甚至形成渗水通道。在变形缝的顶板迎水面的地方预留出嵌缝槽,并且使用聚硫来密封膏钳填。
3.?建筑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技术要点
3.1梁模板的施工
梁模板的施工顺序为“梁底施工→固定梁底→变形缝侧模板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将间距≦200mm的撑木架设在处于平行状态的梁模板之间,并对其进行固定。施工中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撑木的固定状况应达到标准;二是底模支撑的宽度要合乎要求;三是撑木上的钉子既要具有紧固作用,又不能出现位移,同时还要便于拔出以确保拆模顺利。
3.2柱模板的施工
施工步骤如下,首先将侧模板搭建在柱子不出现变形缝的三个面上,然后加固柱箍;其次,在模板内植入撑木,使之呈垂直、不变形状态;最后,以稳固和便于拆装为原则安装钢钉。施工时需注意以下事项,一是通过校正,保证梁底板模板与柱模板变形缝在高度上具有一致性;二是防止在螺栓位置设置间距约为100mm的撑木;三是若开孔部位在变形缝侧的模板上,应使用加强钻在对应另一侧进行操作[3]。
3.3?撑条的施工
由于建筑物的结构不一定相同,因而所布置的撑条就会表现出差异性。以梁侧模为例,设置撑条的先后顺序为“安装模板→安装撑条与侧模→安装木楔子”。拆模的步骤与之相反。尽管柱侧模、墙侧模与梁侧模的安装步骤基本相似,但为了保证撑条受力的合理性与整个侧模的稳定性,在布置撑条时,应将木楔子固定在撑条的中上或前后位置。
3.4钢筋的施工
为了消除混凝土中的钢筋对建筑结构变形缝产生的影响,应采用如下的施工工艺。首先,必须保证质量合格的钢筋流入施工场地;其次,根据有关标准将钢筋安装在结构变形缝部位;最后,对钢筋绑扎固定,并以垫块作为保护层。
4.结语
建筑在设计时考虑变形所带来的影响,根据建筑体型、结构受力、地基情况、抗震设防要求等需在局部位置设置变形缝,以保证建筑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性。因此,变形缝的设置要满足建筑结构的自由变形,墙体、楼地层及屋顶等部位变形缝均应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在保证建筑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具有较好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5.参考文献
[1]韩树堂.浅析建筑变形缝施工技术要点[J].门窗,2019(11):73+76.
[2]黄岳宁.浅谈建筑变形缝类型及施工工艺[J].江西建材,2014(18):57+60.
[3]余博伟.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与技术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9(09):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