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鑫
身份证号:1101021983092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各类工程的控制管理模式也逐渐趋于规模化、专业化、系统化。EPC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将设计、施工、验收等所有流程一体化,提高了施工效率与质量;并且EPC模式通过对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能够有效缩短工期,对建筑业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关键词:EPC 模式;设计施工总承包;造价控制
引言
EPC设计中是以项目的关键要素管理为基础,通过EPC数据项目的规范管理,确定总承包工程。对项目建设的高度、景观、交付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要素进行分析,确定竣工验收的合格标准,明确实际递交工程的移交方案。通过对工程保修工期内的缺陷因素分析,结合缺陷和修复操作,分析制定合理的设计管理标准。
1EPC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的特点
EPC设计施工承包模式是指对所承包工程的质量、进度、费用、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控制与管理,设计、采购、施工、验收等环节均由承包单位负责。而传统模式的承包则是将工程的每个环节进行分别承包,每个环节都是由不同的承包人来施工,大大降低了工程的连贯性与施工效率,导致工期延长,一旦工程质量出现问题也无法明确责任方。相较于传统承包模式,EPC承包模式可以将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整合,由一个总承包人负责,加强了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从多角度考虑问题,不断优化工程设计,有效缩短工期,确保工程质量,控制项目造价。同时,EPC承包模式的法律关系更加清晰,当工程出现问题时,直接由总承包方负责,既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也减少了责任主体划分的时间,从而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与效率,对提高建设工程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png)
2EPC总承包项目设计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专业的施工设计管理人才
面对现代经济建设发展规划,建筑行业速度发展加快。国家更加注重专业人才的培育发展,EPC总承包项目缺乏统一的体系标准,对于专业的需求量较大。按照总承包分析要素而言,我国缺乏总承包项目设计管理,这导致工程设计、管理效率较低。工程施工管理中,需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培训与教育,加强施工企业的优势化引导,重视培训和教育,实施全员化的专业思路分析。施工操作中,需要积极引导操作,聘请专业的工程人员,快速促进设计与施工管理优化,有效管控施工工期中的各类问题。
2.2工程监理队伍实力不够或受传统模式的影响
根据EPC项目的总合同情况,该项目中的工作对象更多,工作范围更广,与项目所有相关方的沟通和协调也更加普遍。同时,在我们的监理团队中,较低的监控阈值导致监控工程师的整体素质较低。作为项目设计的五个主要单位之一,设计单位具有独特的独立性。在设计和进行相应的更改时,设计部门通常关注项目影响和技术可行性,而不关注项目进度,施工科学和经济等因素。在监理单元与设计单元之间的协调过程中,传统位置的监理工作只能帮助设计单元进行过程协调。在EPC的总承包商职位中,项目承包商可以权衡该技术的可行性和财务成本,从而导致相对随机的技术变更,而技术监控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工程图,这会导致监控工程师的损失。监控部门的人才是否具有控制设计的能力也值得商榷。
2.3成本项目控制问题分析
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设计中,需要依据工程建设的整体影响因素,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偏差问题。重视以科学项目的相关管理操作,加强对整体项目工程的实施。EPC总承包项目管理中,业主对于专业施工知识不了解,缺乏专业化认识,无法明确实际知识管理体系,在沟通上存在诸多困难点。无法准确把控施工的工期,如果总承包符合EPC操作的管理模式,就可以有效提升相关建设进度标准。EPC总承包的实际发展不完备,导致工程工期周期延长,容易增加施工成本,导致工程施工项目的整体影响水平较大。
3EPC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项目管理的重点措施
3.1建立奖励机制,提高设计人员工作积极性
工程的前期设计是施工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因素,好的设计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缩短工期。由于设计图纸之前需要对施工位置、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且设计的过程需要设计人员花费大量的精力及时间,在长时间进行高强度工作后,设计人员容易出现倦怠感,导致工作积极性衰减,从而使得工作质量和效率都有所下降。为此,可以通过设定合理的奖励机制,以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比如,可以将工程分解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各自的目标,当设计人员实现目标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可以实行设计责任制,每个部分都设置对应的负责人,一旦出现问题追责到人;还可以列入考核标准,以设计质量作为年底的奖励依据。
3.2设计质量管理
设计质量对整个项目的安全性、可靠性、可行性、功能可实现性及项目投资目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EPC项目总承包单位对设计质量负责,承担设计质量管理的风险。而且合同一般都会明确,设计成果一旦审批后,总承包商原则上不得提出设计变更,由设计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由总承包单位承担。因此,务必在过程加强管理,严格控制设计质量。第一,认真研读合同文件、项目可研报告、初设文件等相关文件,彻底理解项目功能目标、质量目标、验收标准等,紧紧围绕这些目标展开设计工作;第二,对现场地质水文条件、现状建筑、地下管线等进行详细勘测,准确采集设计基础数据,为设计提供可靠依据;第三,做好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分包单位及各个专业设计团队之间的沟通协调,避免出现因沟通不畅或者信息不对等出现设计失误;第四,优化设计方案,尽量减少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
.png)
3.3加强施工阶段的管理
施工阶段是工程整体占用时间、资金最多的阶段,也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加强施工阶段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施工阶段的管理主要包括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以及对施工设备、材料的管理。一方面,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与专业素质,避免因人为失误而引起施工问题;另一方面,妥善保管施工所使用的材料与设备,以免设备因没有及时保养、施工材料受潮等问题而导致其无法正常使用,确保工程能够顺利进行。
3.4施工安全管理
①明确工程设计与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的关系。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施工设计由总承包方承担,但是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未参与其中,同时设计人员未能参与到后期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中,使得现场安全管理人员与安全设计人员未能协调沟通,设计人员未能顾及现场安全管理环节,现场安全管理未能深入领会安全设计要点。由此导致在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未能与施工操作有序配合,难以保证工程安全运行,导致安全管理不到位。EPC总承包安全管理上,应将设计安全结合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保证两项工作协调整合。有效融合,双方相互协调,共同参与安全管理,保证安全管理落实到位。②健全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体制。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工程参建队伍多,在安全管理上应将分包单位列入工程项目部,项目负责人要保障责任现场施工安全,并成为安全委员会成员,与总包方共同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管理与安全生产有序协调。
结束语
EPC模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承包模式,而以设计院为主体的EPC模式专业性更强,对工程从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的管理更加严格,对工程造价控制也有很大优势,设计院可以发挥自身专业性,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从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贞化,袁欢.EPC工程总承包的项目管理探析[J].地产,2019(22):89+126.
[2]龚迎春.EPC总承包项目的质量管理控制分析[J].科技资讯,2019,17(32):89-90.
[3]陈斯.基于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现场施工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9(30):163-164.
[4]李如春.基于EPC总承包模式的施工质量管理研究[J].化肥设计,2019,57(04):59-62.
[5]卞广勇.EPC工程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19(1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