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干兵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三龙水利管理服务站 江苏盐城 224100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经验丰富,但在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方面相对薄弱。为解决农业发展问题,必须进行现代化农业和建设。本文阐述我国农业产业现代化应用现状,挖掘推进农业用水现代化。耕地和水资源现代化是促进农业发展和建设目标,农村实施新复兴战略将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本文综述我国农业水利建设发展过程,指出加快新环境下农村水利途径,以证明农村水利建设重要性。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村水利建设;农业发展;水利基础设施
农业在满足人民需求和促进工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现代农业突出点是机械化,但现代农业不仅需要在农业生产中操作机械设备,还需要体现对自然生态与发展关系态度,如自然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必须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友好型农业。水利发展现代化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现代农业发展重要手段。
1江苏现状
江苏地处江、淮、沂沐泗流域下游,全省面积10.72万 km2,占全国的1.12 %,列全国第24位,江苏地处江、淮、沂沭泗流域下游和南北气候过渡带,河湖众多,水系复杂。江苏本地水资源不足,多年平均本地水资源量32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的1/5,过境水量较多,为9490亿立方米,其中长江径流占95%以上。全省农村水利防洪、供水、排涝、灌溉、降渍五套工程体系基本形成,为全省粮食连续八年增产和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2 江苏农村水利现代化的总体要求
农村水利工程作为整个水利的重要组成部分⑵,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农村水利工程作为农村的基础设施,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并适度超前。
2011年省委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岀到2015年全省基本建成功能齐全、长效管护的农村水利工程体系,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农村水利现代化E的总体要求。这就要求必须站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审视农村水利工作,正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科学谋划农村水利发展,实行农村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考虑,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建设和管理并重,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创新组织发动方式,完善投入机制,严格监督考核,坚持科技兴水和人才强水,全力构建“灌溉排水标准较高,农村饮水安全可靠,河网顺畅生态健康,水土流失有效治理,管理体系健全高效”的农村水利现代化体系。
3江苏农村水利现代化的建设标准
江苏省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主要遵循《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和《江苏省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标准(试行)》。
3.1《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
(1)灌排设施配套。苏南、苏北、平原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90%以上,淮北地区、沿海地区和丘陵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80%以上。日降雨150?200 mm雨后1 d排出积水。控制农田地下水位埋深在田面0.8 m以下,盐碱土地区在1.2 m以下。灌排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在90%以上。
(2) 农田平整肥沃。条田面积淮北平原地区200亩以上,其他平原地区100亩以上,丘陵山区50亩以上。耕层厚度大于20 cm,沙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公斤20 g以上,非沙土水旱轮作区20 g以上、旱作区16 g以上。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土壤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要求。
(3)田间道路畅通。机耕路与乡村公路相连接,路面净宽不少于3 m,高岀田面0.3?0.5 m,主要路段硬质化;生产道净宽不少于2 m,高出田面0.2~0,4 m?
(4)农田林网健全。沟渠路设置防护林带,干支渠和机耕道两侧配置2行林带,农渠配置1行林带,达到一级农田林网(每格200亩)建设标准。
(5)生产方式先进。平原地区农业机械综合作业率不低于80%,丘陵山区不低于60%。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6)产出效益较高。种植粮食田块年单位面积产值1 000 kg以上,种植其他作物田块单位面积纯收入2 000元以上。
3.2《江苏省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标准(试行)》
(1)防洪除涝。防洪设计标准达到国家规范,确保解放以来最大洪水不出险。除涝10?20年一遇设计暴雨,农田雨后1 d排出,镇区骨干河道水位不超过设计标准水位。
(2)灌溉节水。淮北、沿海、丘陵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大于80%,其他地区大于90%;节水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80%以上;大、中、小型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分别达到0.5.0.6,0.7以上。
(3)农田降渍。控制农田地下水位在雨后2?3d内降至田面以下0.80 m,盐碱土地区1.2 m。
(4)工程配套。灌排降工程布局合理;中沟级以上建筑物配套率100%,小沟级90%以上。
(5)水生态环境。农村河道建立轮浚和管护机制,水面率保持不下降;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0%以上。
(6)饮水安全。城乡饮水水质分别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农村自来水入户率98%、供水保证率95%以上。集中饮用水源地整治达标。
(7)科技推广。推广标准化、系列化配套建筑物,生态河道,节水灌溉,农村水利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平台等先进适用技术。
(8)运行管理。工程产权明晰,责任主体明确,长效管理措施及运行经费落实;乡镇水利站职责明确,人员经费落实,管理能力和水平适应农村水利发展需要。
4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前期发展迅速,中期疲软,自2011年以来,取得显著进步,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合理利用密切相关,农业现代化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农业水利现代化建设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赖红兵,鲁杏.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农村水利建设关系的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02):66-74.
[2]温鸿浦.信息化技术在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4):207-208.
[3]郭永田.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J].农村工作通讯,2019(01):35-38.
[4]周刚.浅议推动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以原州区为例[J].山西农经,2018(2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