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红1,杨通2,刘建军3,朱月刚4,卢雪5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上海公司,上海 静安 200040
摘 要:装配式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在环保、安全、解决过剩产能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随着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逐渐成熟,装配式建筑也被国家大力推广发展。这一建筑技术的推广也意味着施工中出现新的安全问题,本文通过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事故产生分析结合项目工程需要,建立安全管理结构,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安全管理;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上海市核心区域静安区,东临康乐路,南临安庆路,西临浙江北路,北临天目东路,建成后将是静安区标志性高档住宅小区;本工程地上3栋超高层,超高一般PC结构超高层高度住宅楼地上46层,施工中必然出现结构、幕墙、砌体、装饰和机电交叉作业的多层次施工工况,不同作业面人员和物料的垂直运输是超高层施工的生命线,也是制约工期的瓶颈所在,对垂直运输规划提出较高要求,塔吊的吊装能力和速度直接影响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调运、安装,直接影响施工进度。本项目通过分析pc过程的影响因素依据多方面参考,确定对pc施工较为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
2 建筑装配式施工分析
装配式建筑在环保、安全、高效方面有着相当的优势因此随着装配式技术的不断完善,装配式建筑在将来也越来越多出现他的身影。那么一般性的安全管理方法能否适用于装配式建筑,或者说怎样的安全管理对装配式施工最有效?
通过研究国内外装配式施工方式及事故发生因素来找出装配式建筑施工突出的安全问题或者难点,确定适用于装配式施工的安全管理方法。国内学者肖乾坤[1],通过研究装配式构建在制作、运输、吊装过程中的危险隐患确定方案设计、起重机械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许建飞[2],利用SPSS和AMOS软件对建筑工人数据进行信效度分析及因子分析,发现安全培训质量、安全投入与奖励力度是减少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多起装配式建筑事故分析发现装配式部件连接问题是事故主要隐患。陈宏海[3],通过研究工人培训内容确定对作业人员影响最大的教育方式。李如东[4],研究装配式结构施工常见事故,找出对装配式施工影响较大因素。陈海军[5],从事故产生的因素出发,以危险源管理为核心,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基于危险源管理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型
3 管理结构及内容
本项目通过分析pc安装过程、技术质量、事故致因等制定安全管理方法。通过分析在pc吊装过程中的事故,显示由于预埋钢筋长度及混凝土强度问题导致的脱钩事件、起重设备质量、使用问题、特种作业人员经验水平等是导致吊装时的重要致因。因此从人员教育、起重设备审核验收、操作人员及指挥人员培训、日常管理等几个方面构建安全管理体系。
3.1 人员教育
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是确保装配式建筑作业安全必不可少的条件,现场操作人员需要掌握对应操作技能因此要加强对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审查。作业前做好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包括各种内容、施工工艺、关键点、危险源及可能导致的事故、防护用品的佩戴、作业时危险安全注意事项、应急措施等等。对于一般作业人员应加强安全知识方面的培训提高,观看安全警示片等来提高安全意识。
3.2pc材料及吊装设备的管理
装配式建筑施工主要的也是最危险的作业就是吊装作业,而在起重吊装过程中起重设备造成的隐患也占不小比例,因此在设备管控方面加强管理对减少事故发生也是有效的方面,设备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检查验收、环境验收、吊具检查、限制器测试、设计许可、合格证、设备检测报告等等。
材料问题主要包括材料的运输、存放、制作等,通过事故分析及相关规范确定以加强构件质量检测、构件运输管理(编制合理吊装运输方案、构件运输摆放方案等)、构件存放(构件存放方案、场地验收、存放区域管理等)。
3.3其他日常管理
其他管理方面主要对于非起重吊装突出事故,如物体打击、触电事故等,对于此类事故的防范措施一般为按照相关标准要求操作、做好定期检查及做好人员管理等。
4 本工程的难点及对策
(1)施工中出现的结构、幕墙、砌体、装饰和机电交叉作业的多层次施工工况,不同作业面人员和物料的垂直运输是超高层施工的生命线,也是制约工期的瓶颈所在,对垂直运输规划提出较高要求,塔吊的吊装能力和速度直接影响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调运、安装,直接影响施工进度。
相应对策:综合考虑PC构件重量与数量、塔吊吊装能力、吊次、地面卸车、钢结构分布特点,1#、2#住宅楼拟配置STT293塔吊各1台,3#楼需根据预制构件数量核定塔吊配置数量,拟定配置STT293塔吊2台采用外附墙形式;塔吊作特殊定制:①采用钢配重以缩短平衡臂长度,保证群塔安全距离②吊钩安装高质量防转器,防止超高空作业时钢丝绳缠绕;随机房结构施工完毕,及早插入消防梯等永久电梯的安装,做好保护后投入使用,实现垂直运输体系的局部转换。
(2)本工程上部PC结构达46层,150m高,吊装要求高、吊装安全风险高。本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时间节点要求紧,预制构件生产速度与现场施工进度难以匹配。一般施工现场构件备料大约仅为2-3层,大量预制构件会放置于厂家堆场;但在目前供需不平衡的行情下,易出现供货延滞影响现场施工进度的问题。
相应对策:项目部成立专门的PC专项管理小组,从设计、深化设计、模具深化设计、生产、运输、存放、验收、安装、节点施工等进行全过程的监督;以PC专项管理小组为主体,积极开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方案、材料、设备等准备工作,包括PC堆场平面布置、PC运输道路规划、起重设备选型与布局、PC斜撑选定、支撑架体选定、钢筋定位器设计、堆放架体设计等工作,以及对塔吊、施工电梯、外脚手、卸料平台架等施工器械、设备的安装、附墙进行确认,并提资设计进行复核与点位确认,保证后期生产一次成型;通过BIM技术,提前对预制构件的吊装过程进行模拟,对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提前发现,并制定相应解决方案。
(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大量工作内容在施工现场以外的预制工厂内完成,存在准备时间长、加工周期快的特点,设计变更会引起模具修改、已生产构件修改、已安装构件凿除,直接影响预制构件生产与供应、施工现场施工进度与质量,影响大、成本高,因此对设计与深化设计图纸质量要求高。
相应对策:建立业主、设计、监理、总包、预制构件厂与深化设计单位为一体的PC设计管控体系,总承包方参与甚至主导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保障设计沟通的有效性;利用BIM技术辅助住宅户型功能样板评审工作,并对预制构件拆分、机电点位与管线布局、预留洞口与预埋件埋设的合理性进行审查、核定,避免点位错乱、碰撞,减少后期拆改,降本增效;本工程的PC构件主要位于主体结构,在进行土方开挖及地下室结构施工期间,为了确保各住宅楼进入主体结构之后,预制构件能够对流水施工不形成工期拖延,尽早完成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工作,以便进行生产、安装准备工作。
5 结 语
pc建筑在目前建设过程中技术不完善、作业环节复杂,仍有较大不安全因素。虽然通过各个方面确定安全措施,但也有着安全成本高、流程繁琐等问题。相信随着装配式施工技术及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装配式建筑高效的安全生产水平也将越来越高。
[参 考 文 献]
[1]肖乾坤.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隐患防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9):135-136.
[2]许建飞,韩豫.建筑工人参与安全教育主动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20,34(03):1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