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建筑经济转型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何雷丽
[导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阶段,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
        何雷丽
        灌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江苏  灌南  222500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阶段,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均会影响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建筑经济转型发展,需要坚持科学的新理念,全面分析行业转型的重点,才能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建筑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笔者分析了当前建筑经济转型路径与制度体系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路径及保障措施。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建筑经济;发展策略
        1供给侧改革概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在于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要素配置最优化,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数量。在我国经济社会改革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提升供给质量为出发点,通过改革的途径加快结构调整,对要素配置扭曲现状进行正确矫正,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灵活性、适应性。进一步提升全要素应用效率,最大限度满足需求,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建筑经济转型路径与制度体系现状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由供需角度分析,目前,在需求变化方面,建筑业供给结构适应性、灵活性较差,低效底端产能过剩,高品质供给严重不够,究其原因,建筑业供给侧问题不单单体现在建筑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企业产能是否满足市场需求等方面,还表现于产业发展的制度建设等方面,若制度建设滞后、发展方向不明确,均会影响整个建筑经济的发展。在产业现代化发展中,路径是其得以实现的方向。新常态经济条件下,找准转型路径对建筑经济转型发展意义重大。目前,针对建筑经济转型发展研究学术界提出了很多思路,但问题却不成体系。尤其是在制度体系中,仍存在各层面,即行业、企业、项目等协调性不足的情况,未能协调推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由于供需不均衡及关联产业发展问题,建筑业将会面临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挑战与困境。由整体角度分析,基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给建筑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转机。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建筑经济转型发展策略
        3.1构建合理的建筑经济转型体系。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制度体系的健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如何实现建筑经济转型发展成为了建筑业发展的重点。为改善当前建筑业三方协调机制不健全的现状,通过打造建筑经济转型模式,可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在不同业务板块上解决企业遇到的各类问题,实现企业之间分工明确,建立合理的协作关系。
        3.2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实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由技术角度来讲,加大力度推进装配式建筑,需要进一步健全装配式技术标准体系,为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等技术研发攻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帮助。此外,还应做好装配式技术应用目录编制工作,完善装配式建筑各个环节的建设标准体系,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由制度建设角度来讲,首先要实现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创新,做好各种制度的改革工作。其次,要达到产业扶持保障措施明确化,针对装配式建筑建设方,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采取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此外,于消费者而言,同样要做出优惠,即低息贷款等。此外,要加大政府强制推广力度,在政府工程,如保障房等项目中要优先考虑装配式建筑。最后,要构建一个完善的产业链,充分利用关联产业的资源,做好资源整合、资源共享。
        3.3大力实施建筑业“互联网+BIM”模式。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建筑经济转型发展同样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大力实施建筑业“互联网+BIM”模式,有利于转变传统行业监管模式,实现建筑产业升级改造。

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要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强与各管理、监督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如工商、税务等,做到各方信息及时更新与关联共享,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提升建筑行业整体的监督及管理能力。此外,还要完善电子招投标平台建设,保证整个过程公平、公正、公开,实行透明化办公,通过互联网技术提高竞争的公平化。在建筑行业发展中,信息平台建设能够为经济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是业务标准统一的重要载体,是经济信息资源全面整合的有效工具,是实现信息高度共享、协作的重要方法。通过数据标准化和管理统一化,可保证建筑经济核心业务系统之间数据的畅通性、连贯性,可为建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能够将准确、客观、真实、有效地数据提供给经济决策,保证决策的正确性。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建筑企业想要走出一条科学发展道路,必须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合理调整产业结构。BIM技术的应用就能够对整个建筑物生命周期进行科学的数据管理,切实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还要建立BIM试点项目,发挥激励作用,改变传统的审批与监管模式。此外,要将BIM应用到各个建设环节,达到建筑全寿命的应用效果,充分发挥BIM的优势作用,为建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4优化建筑市场环境。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环境是否有序、合理,对建筑经济转型发展意义重大。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推进建筑经济转型发展,必须构建一个良好的建筑市场环境,具备法制、科学、诚信等特点,从而规范市场交易、改进工程质量、提高项目绩效。优化建筑市场环境,要求进一步明确市场化改革原则,将信用信誉机制的优势作用发挥出来,才能有效调节市场交易。这就要求必须加速健全全面信用制度,推行“双担保”和工程保险制度,以银行保函形式为发包方提供工程担保,减轻企业资金压力。此外,还要与金融机构构建信用共享体系,提高企业自身诚信水平,通过市场的力量,将那些失信企业剔除,并纳入征信黑名单。同时,要完善工程招投标制度,推行电子招投标及平均价中标,确保企业的合理利润。
        3.5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率,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力能够提供优质的服务质量。此外,还要求工作人员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理念,杜绝消极的思想,保持乐观的态度,从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和乐趣。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对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学习,满足工作需要。同时,要加强员工培训工作。培训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及业务能力,如专业技术培训等,要求定期根据岗位需求组织开展培训,增强职业技能水平。此外,还要做好劳务用工合同管理,为健全职工工伤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维护建筑工人合法权益。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建筑行业之间出现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建筑经济转型发展离不开各方支持,要求在完善“政府、市场、第三方”协同机制的同时,利用科学、有效的措施,在节约更多工程成本的基础上提高整个工程的实际运行效率,加快建筑经济转型升级速度,促进建筑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天.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转型[J].山西建筑,2018(2)
         
          [作者简介]
         何雷丽(1986—),女,江苏省灌南县人,本科文化,经济师,从事工作:经济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