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浅析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19期   作者:巩磊
[导读] 城建档案信息化是指在城建档案工作领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配置城建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
        巩磊
        身份证号码:41110219890425****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城建档案信息化是指在城建档案工作领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配置城建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基础设施,建立和完善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库,依据城建档案信息化的标准规范体系,以城建档案网络为平台,依托高素质的信息人才,开发利用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为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2002年,《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发布;2004年,《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发布。从此,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进入统一规划、稳步实施阶段。
        关键词: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
        引言
        随着新时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新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不断低成本化与互联网带来的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应用,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以数据的深度挖掘与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化阶段。这项工作的产生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必由之路。城建档案作为记载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以及管理中产生的重要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片、影像等形式的信息和资料等重要信息的记录者,城建档案管理也需紧跟信息化的浪潮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运作。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建筑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加,由此产生的资料和信息越来越多,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也越来越繁重,城建档案要想和时代接轨,走信息化建设、现代化管理之路是大势所趋,而只有实现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才能实现。
        1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
        1.1夯实城建档案基础业务工作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基础保障
        根据城建档案国标、地标的规范要求,在城建档案基础工作上下功夫,城建档案工作收集是基础、整理是关键、保管是手段、利用是目的,要做好每一步档案管理工作,基础扎实最重要,首先在档案资料的收集上要把好关,保证齐全完整,在档案的整理、编制、归档过程中,对档案的页码编制、图纸张叠、数据编目的准确性等方面要按国家标准规范进行操作。只有做好这些基础性工作,信息化建设工作才能有序开展。
        1.2建立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技术保障
        研发城建档案管理系统是开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第一步,信息化软件系统建设支撑各种业务信息系统,研发系统要讲究适用,适合地域发展条件和自身工作实际,操作简单,功能达到使用即可。根据工作实际,逐步开发,先完善从城建档案馆内部管理到城建档案收集、移交、整理、编目、著录、扫描、统计、查询等一系列管理功能,操作简便、快捷,摆脱过去手工编目、盖章、打号、统计、查询的模式,实现档案从项目级、案卷级到文件级的系统管理,建立城建档案信息数据库。
        2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2.1城建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1)城建档案信息管理软件的技术水平不高。大部分中小城市在20世纪90年代开发了“城建档案馆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现馆内各类档案资料的归档、入库、查询、借阅,能够实现对工程、案卷的著录和查询,能够实现档案总目录和分类目录的检索;但无法实现对电子文件的管理,无法接收电子文件,无法实现档案存储数字化,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无法在部门间共享,不能很好地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2)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硬件基础设备配备不齐。大部分中小城市在城建档案信息的管理上配备了服务器、台式机、打印机等基础IT终端,但很少能配备光纤存储阵列柜、扫描仪等设备。
        2.2电子工程文件归档制度有待健全
        目前在中小城市,CAD技术在勘察设计行业得到普遍应用,设计单位计算机出图率达到100%;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各工程环节中计算机出图、计算机辅助施工等形成大量的建设电子文件;建设工程管理中普遍实现了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来填写各种施工管理表格;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实现了依托政务网进行行政审批,产生了大量的电子业务和技术管理档案。

大量的电子工程文件产生并转化为纸质文件后,电子工程文件本身的管理却没有受到重视,没有建立起标准、规范的立卷归档制度。由于没有相关管理制度,电子档案的保存处于一种自然形成的状态,谁制作就由谁负责保存,加上由于机构的改革、个人工作岗位的调整、所用计算机的更迭、工作移交过程中的疏漏等原因,导致大量电子工程文件缺失,电子档案的保存缺乏历史延续性。
        2.3保密思想占主流地位,信息共享意识缺乏
        在城建档案事业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保密思想一直占据主流地位。1988年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印发的《城乡建设档案密级划分暂行规定》直至2016年才宣布失效,该《暂行规定》将涉及规划、地下管线、市政工程、公共建筑工程等类别档案绝大部分定为机密、秘密档案,保密思想在城建档案管理者心中根深蒂固,加上受管理理念、机制体制、技术等因素影响,“开放危险,保密保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思想多年来一直束缚着城建档案管理者,总认为档案保密任何时候都不会出差错,而开放档案却要担很大的风险。加上长久以来城建档案部门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与其他部门没有建立起互联互通机制,绝大部分城建档案工作者缺乏信息共享意识。
        3推进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3.1投入更多资金用于建设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
        财政收入是此项工作主要的资金来源,基于此,相关目标应对所有相关渠道予以有效利用,逐步提高上级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获得更多来自领导层的扶持,对于建设信息化所需基建的工作而言,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争取到更多资金。在选取相关硬件设备时应从实际需求出发,在购置平台所需软件和设备前应对主流技术和产品进行合理选择。选择技术时应优先考虑其先进性和成熟度,以免由于对高端技术等过度追求而产生浪费,对软件的技术含量要不断提升。
        3.2丰富和细化可共享的城建档案信息资源
        各城建档案馆应加强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积极推进城建档案目录、全文、原件数据库及各种专题数据库的建设,丰富可共享的城建档案信息,为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并应进一步细化有关信息共享操作规则,城建档案工作开展多年来,对城建档案信息的提供利用和共享工作已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住建部应组织对城建档案的密级、保管期限、档案类别、利用对象等开展研究,制定具体的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实施细则,明确对不同类别、不同内容的档案信息采取不同的共享方式,明确国家相关部门、城建档案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等主要利用对象的共享范围和共享方式。对涉及国家秘密的档案,其数据只能存储于涉密计算机或系统内,不得在非涉密的网络系统共享。
        3.3城建档案工作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各级机关和全社会普遍应用,建设行业产生的文件无论是设计图纸、施工管理文件还是审批文件,绝大多数都是在数字信息环境下进行。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要对应归档文件进行有效管理,必须走档案信息化之路,否则就会面临“无档可归、无档可用”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影响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建设。如果城建档案工作部门不能充分认识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仅会使自身档案管理水平滞后,还有可能造成大量已生成电子文件的流失,导致文件归档不齐全、不完整,从而造成档案部门的严重失职、国家档案的严重缺失、社会记忆的严重丢失。
        结语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推动作用下,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是大势所趋,但就现阶段而言,中小城市城建档案管理方面存在诸多因素阻碍其展开,并对发展进程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基于此,此项工作需要政府予以更高程度的关注,并从资金等方面予以有力地支持,为顺利完成城建信息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李荣娟.新时期我国档案信息电子化管理问题研究[J].城建档案,2003,(01).
        [2]郑向阳.论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的主要内容与集成模式[J].档案学通讯,2005(01).
        [3]李新民,邱书巧.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探析[J].城建档案,2003(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