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19期   作者:李豫川
[导读] 在我国持续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及各行各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李豫川
        身份证号码:41042519841215****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在我国持续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及各行各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社会及政策越来越关注工程项目的管理与建设。在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应加大对高新技术的应用力度,不断在管理工作中融入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理念,通过提高利用、传输以及收集信息化数据水平,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基于此,本文对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应用研究
        引言
        信息化技术诞生于上个世纪,由于其具有提升工程项目效率、降低人力物力消耗等优点,如今已经被应用于各个领域。水利工程所涉及的工程量巨大,施工周期长,成本高,需要政府及国家投入大量的物资能源,所以,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得到了大幅度的采用,信息化技术可以保证工程管理的顺利运行,充分的提升了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效率,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1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意义
        1.1节省水利工程管理的物资消耗
        水利工程项目本身是一项工作量较大的工程,工程能否顺利开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自然灾害、地形环境以及前期投入等,并且水利工程项目的周期长、难度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参与,往往耗资巨大。所以,通过对信息化技术的引进,可以有效的改善以上问题,信息化技术具有简洁、高效的优势,在实际的水利工程管理中,信息化技术可以将工程分层次的进行管理,将不同层次的工作分配给不同的人员,将整个项目的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同时,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前期规划时,通过信息化搜集到的信息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更详细的了解工程概况、自然环境、水文人文等,规划人员通过对以上信息的合理推敲,制定出更加完备的图纸方案,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并且,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管理人员进行实施的监控记录,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计算分析能力,可以帮助管理者选择更完善的施工方式,并帮助设计人员规划出最省时省力的运输通道,节省能源消耗,解放劳动力。不仅如此,当有灾害或突发情况发生时,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提前预警,可以帮助施工人员及时的撤离,并给出合理的应对方案,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的频率。总体来说,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节省水利工程管理的物资消耗。
        1.2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率
        为了减少水利工程中的噪音或者环境污染对城市的伤害,水利工程项目一般会建立在郊区或者野外。由于水利工程项目的地理环境较为偏僻,所以很难进行科学的管理,当有突发情况出现时,也很难得到及时的管理维修,所以,通过对如今的信息化技术的引进,可以利用一些自动化设备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实时监测,技术人员通常会使用传感器设备进行监测,传感器较一般的设备来说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传感器通过对水利工程的各方面数据进行搜集,再反馈给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根据反馈的数据可以对设备实时监控,当问题出现时,也可以及时的应对和解决,防止危险事故的发生。
        2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2.1水利灌溉中的应用
        中国属于农业大国,由于自然水资源分布不合理,农田中的水利建设必不可少,并且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农田中的水利建设要求也不断提高,另外,水利灌溉也属于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部分。信息化时代,现代的水利灌溉也不再是传统的人工方式,而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利用,使水利灌溉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提高灌溉效率,降低劳动力,使农业发展速度加快。

比如,远程监测系统的应用,其中就使用到信息化技术,通过远程监测系统的使用,能够对水利灌溉进行监测,并且利用传感器对水利灌溉进行反馈,对水利灌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灌溉问题,避免造成更大的问题。比如,农田中出现缺水情况,监控系统发现之后,就可自动控制灌溉系统,执行让灌溉系统施水的命令,因此可以自动、及时的解决缺水问题。
        2.2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中计算机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通过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相关的仿真技术,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计算机技术能够让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变得更加简单、高效、迅速。因为计算机技术中的仿真技术可以模拟相关的施工,从而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相关施工参数,还能够预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使得施工方式更加合理,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能。能够通过仿真解决工程中的突发问题,还可以降低工人们的工作强度,让施工管理变得更加合理。
        2.3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建立相关的施工管理系统,如果该系统建立合理,能够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发挥作用,起到科学管理的作用,那么在一定程度上,该系统的建立就能够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另外,当前信息化技术发达,构建其他方面的信息管理软件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将其应用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软件,并且对软件的功能进行优化,从而对水利工程达到综合管理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非常复杂,所以软件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操作系统比较繁琐等。
        2.4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
        我国的卫星技术应用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应用卫星定位技术,可以使得监测速度更快,精度更高,操作更简便,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获得所需的三维定位坐标。不仅如此,卫星定位技术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即使在大雾、大风天气下,仍可以覆盖很广的区域,且与人工定位相比,卫星定位技术还具有长时间待机的优点,卫星能够持续24小时为水利工程搜集信息。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逐渐提升,卫星定位技术已经相对的成熟,一般采用北斗卫星系统或GPS卫星系统。
        2.5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其具有的空间信息分析、数据整理分析以及模式分析等技术,提供实时地理数据、生成准确的三维图形,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而为管理者提供了更具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地理信息技术尚为高新技术,通过应用该技术,能综合性分析与汇总水利相关信息,对水利动态予以实时预判,及时处理空间情况。在新时代背景下,水利工程管理应加强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水利工程实际情况,绘制比例图纸,连接地区内部与地区之间各水利工程信息,实现各水利工程单位之间的协同管理与信息共享,进而减少、杜绝水资源浪费现象,最大程度发挥出水利工程的作用。另外,通过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绘制流域内河流、湖泊及地形,并进行相应的建模,对水利数据进行准确统计,从而为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保驾护航。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日新月异发展下,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水利工程管理中,能实现对资源的完善,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效率与水平,降低水利工程建设成本,为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未来还应加大对信息化水利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扩宽信息化的使用范围,增强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从而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供保障,推动整个水利工程的利用与开发。
        参考文献
        [1]苗丰慧.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07):119-120.
        [2]宋智.论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8(10):168.
        [3]张亮.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8(03):187-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