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勇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宿迁供电分公司 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高压输电线路施工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确保所有的设备处于正确合理的建设体系下,并通过落实检修工作提高线路运行稳定性。基于对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的明确与了解,结合对检修策略形式和方法的研究,本文制定了针对这两项工作的开展体系,让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检修策略
1工程基础类型
1.1掏挖施工
掏挖施工适用的地基普遍为硬塑粘性土地基,少数情况下也可以用于基坑的基础动工,而且,掏挖施工的工种并不单一,施工前应随掏挖地面深度不同而采用符合实际的施工工种。掏挖施工有一个特点是施工后地基的截面为圆形,使得基础的坚固性在承受外力时能发挥巨大作用。由于我国所有需要高压输送线路的地点的施工条件不相一致,导致了各个高压线路不同的施工情况,而可以节约成本的掏挖施工应用也体现了它的另一好处。
1.2斜插板式施工
此施工类型采用以底部支撑柱和斜插于混凝土中的塔腿为线路承重基础,凝固于混凝土中的塔腿部分承受了大部分的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平力的影响,使得基础稳固性提高。实际上,混凝土内所埋藏的各部件受力均处于较平衡的状态,这样一来就减少了横向作用力引起的效果偏差。此外,此施工类型也可以在保持受力平衡的基础上减少钢筋用量,大约减少材料用量的1/4。
1.3阶梯型施工
阶梯型施工类型的沿用时间最为久远,这得益于它的适用性强。其突出特点为挖土范围较大,步骤为挖掏、模板浇筑,回填。由于此类型深度足够,使用了大量的混凝土,基础底板抗压性很高,因此不需要钢筋。但如果施工区域的土质较疏松,这种施工类型就很难适用。
1.4浇注桩施工
这种施工类型比较特殊,通常用于流塑地区或线路承重较大的直线塔等。高压输电线路于工作过程中发生抖动,产生拉力和压力,而这种类型将摩擦力作为其负担方式。虽然灌注桩施工容易实现,也相对安全,但是其所需成本也比较高。
1.5岩石锚杆施工
锚杆施工一般用于风沙较大的地区或者岩石地貌,在我国北方较为常见。这种类型的施工方法为,施工前对岩石地质结构进行勘测,结合岩石基础稳定的性质,在岩石上打孔之后马上进行浇灌,使岩石与受力部件相融合。若施工前未能准确勘测地质结构,会导致工程极大风险。
1.6联合施工
联合施工的最大特点是因地制宜,要充分考虑施工地质和成本因素,增强对基础小或者挖掏工作较难进行的基础。其大体结构表现为首先浇筑的四角基础,以及承受基础受力和水平受力的纵梁和横梁,这些梁如同桥将基础连接构成一个优良的整体。但这种施工类型并非没有劣势,具体表现为更多的材料和技术掌握水平的需求,此外,施工过程很复杂,较难保证工程的完整性。
2杆塔工程
杆塔质量的优劣决定着线路工作的时长,也决定着工程在恶劣天气下的抵抗程度,若质量出现问题,则会极大影响电力传送的过程。而且有时施工条件不允许,比如线路跨越的两处地区距离过远,或者在地理环境的限制中难以布置线路。因此,铁塔逐渐替代了钢筋混凝土的杆塔。线路施工过程中,常常在设置好铁塔间距之后,搭建铁塔组立。现如今,中国对超高压线路铁塔组立的完成水平已处于较高水准,并且拥有各式施工方法。杆塔的强度并非仅由材料决定,其组成结构也同样应加以考虑。杆塔除了要承受拉力、压力,还要承受横向力和纵向力,因此杆塔的刚度要求必须十分严格。此外,杆塔的稳定性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外力和天气的影响时刻存在着,若只有强度和刚度,塔身仍旧会抖动,基础无法维持牢固。所以总的来说,只有在保证杆塔稳定性的情况,加强其强度和刚度,才能使得线路工作更加稳定长久。
3架线工程
在架线施工前需要做充分的考虑和大量的准备,因此架线工程是高压输电线路施工中比较复杂的一项工程。架线时,工程要要将线路的张力稳定在一个合适的度,而这时一个较难实现的过程。高压输电线路中的展放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拖地展放不需要线盘制动,只需要施工人员拖着前进,但容易对输电线路起到磨损的效果,且需要较多的人力。至于张力放线,则需要用到专业设备,但解决了大多数拖地放线中存在的问题。
4线路检修
高压输电线路的检修在电路工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定期检查维护线路,预防、查明故障,才能保证输电设备的工作水平始终稳定以及输电质量良好,此外,也能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因为受高压输电线路事故紧急性的影响,工作人员可以考虑施工方案的时间极短,所以当事故发生时,必须马上做好有关的安全措施,开展排查和检修工作,同时也应该时刻警惕开关是否被接通。若遇到开关随时可能接通的特殊情况,应当立即告知所关联的变电站并进行断电,之后确认线路是否断电完毕,只有当所有确认和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才能进行事故的排查检修。一旦维修工作完毕,应当召集人员离开线路,然后再次进行线路和设备的检查,当情况稳定无误之后,再通知供电站和工作人员继续供电和输电工作。而且在施工之前,必须事先向有关单位或部门递交信息并获得批准。下面将介绍几种检修过程中用到的故障判别方法。
4.1相对温差判别法
利用相对温差,测量两台相似设备的测量点的温度差,找出两测量点中温度较高的点,并测出其具体的上升程度。虽然这种判别方式只适用于少数的电流型设备,但这种测量方式避免了温度以及负荷对设备和测量过程的影响,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并且温度的上升程度会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现。
4.2表面温度判别法
测量设备某一点的表面温度,将所测量温度与国家法规所规定的标准温度进行比较,得出设备是否出现缺陷的结果。由于我国对线路发热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未完全,尚无科学性和符合实际兼顾的标准规定,表面温度判别法只能测出一些相对程度较轻微的故障。
4.3同类比较法
由电压或者电流导致的设备异常发热,均可使用同类比较法进行故障判断。其中电压导致的设备发热还值得运用允许温差或者允许温升的方法来判断故障类型。由于此类判别方法往往会造成所比较设备出现相同故障而无法被判别的结果,所以方法简便但缺陷也显而易见。
4.4热图谱分析法
工作单位一般会保留有设备正常状态时的热图谱,检修时将设备热图谱与之相比看是否有故障产生。因为热图谱分析的准确性高,大大提高了设备尤其是电压制热设备的测试效率,受到检修部门的普遍应用。
4.5档案分析法
要做到档案分析法,是否有设备先前的诊断资料是分析的基础。对具有诊断资料的设备,察看其先前的历史状况,将该设备在每次检修过程中的热图谱、温度等参数进行横向对比和分析,从找出的不同点中探究设备异常发热的可能原因,并进行逐一排查和检修。因此,检修人员需要对设备原理有较高的了解程度以及较丰富的设备参数知识。
结语: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电力系统和电力工程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完善过程之中。施工技术作为电力工程的生命力,需要在施工中因地制宜,选择切合实际、效率最高、工作期限更为长远的施工方法;而输电线路的检修也应该受到更多重视,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严格判别缺陷,确保高压输电线路始终处于高质量的稳定运行状态中。
参考文献
[1]周亦君.浅谈电力系统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J].信息系统工程,2018(05):19-21.
[2]秦志华,赵辉.简述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J].科技创新导报,2018(18):36-40.
[3]韦璋剑.高压输电线路运检工作技术难点与应对措施探讨[J].通信世界.2016(24):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