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开放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喀什供电公司城区供电中心 新疆 喀什 844000
摘要:电力企业必须要对中压配电网进行合理的网格化规划,从而保证供电的质量和安全性。因此在网格化规划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导则的规定,结合规划区域的地区特点及发展形势,出具一套合理的规划方案,以此来解决中压配电网规划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电力。
关键词:中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
随着供给侧改革、售电量增速放缓等因素,电网企业为了进一步提质增效必然走上精益管理之路,而网格化中压配网规划通过网格划分、理清现状、饱和预测、确定目标、开展规划,为项目推进提供了进行精益化管理的有效路径。
1网格化规划基本介绍
1.1网格化规划定义
网格化规划属于新兴规划法,即参照相关标准细分单元网格,并针对性制定监管方案。网格化规划方法用于中压配电网管理环节,即管理者在精益化理念指导下完成电网建设任务,以期实现提质增效目的,避免出现电力资源区域配置不当现象,从整体上提高电网企业经济价值。
1.2网格化管理的特点
①信息化
通过网格化管理,可以对城市辖区内的组织、人、事、地、物等进行全面的信息收集及管理,主要包括人口信息、地理位置、安全生产、计划生育、乡镇特色等各种各样的信息。
②精细化
网格化可以实现对资源的动态化、立体化、全时空、全覆盖管理,使网络被分析、研究的十分透彻,保证其安全的运行,十分符合配电网的精细化需求。
③图形化
通过网格化管理,地理信息平台支持在三维地图上进行房屋、街道等信息的标注,也支持在卫星和二维地图上进行街道、社区等信息的标注,从而使信息更直观的显示出来,可以和原始的数据直接进行比较。
1.3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原则
对中压配电网进行网格化规划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以安全为前提,做到用电经济性和可靠性的协调发展;②紧密、有机的与地方发展规划相连接;③综合利用配电网的各种资源,做到改造和建设共同发展;④注重高压和中压配电网的协调发展;⑤坚持上下级电网之间的互助;⑥坚持配电网自动化发展与网架设备的协调发展。
2中压配电网规划现状
现阶段随着用户用电量需求的增大,传统的配电网规划已经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为了进一步实现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对配电网规划进行更新。但在我国中压配电网中,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转供电能力亟待加强;②线路规划无秩序,导致故障排查十分困难;③线路负荷分布不均匀,无法充分利用资源;④配网结构不合理,自动化进程十分缓慢;⑤主电网和配电网不协调,导致重点主要聚集在主电网的建设上,忽略配电网的规划;⑥配电网可靠性低,许多电网公司在进行配电网规划时,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埋下了许多安全隐患,且由于资金的不到位和技术的落后,增加了配电网的运行负荷,对供电质量造成影响;⑦配电网规划中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目前,在配电网规划过程中,通常缺乏整体的考虑,不仅浪费了资金,还对用户的用电造成了影响。
3基于网格化的配电网规划
3.1总体思路
中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思路就是将配电网供电区域划分为多个供电分区,依据配电网现状评估及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不同用地性质和开发深度的地块进行归类,开展规划区域空间负荷预测,按照供电区域差异化的规划标准,确定中压配电网目标网架接线模式,以供电网格作为中压配电网规划、项目管理和用户接入的基本单元,实现网格化供电。
3.2打造合理的空间布局
在进行空间布局规划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用户性质的不同。
可以划分为居民区、商业区、教育区、医疗区、工业区、文化娱乐区、行政办公区、其他地区八大板块,以此为基础,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再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变电站、开关站、配电室等相关具体建筑的位置。
3.3在建设前先进行模拟
利用目前云计算、电子模拟等科技,在虚拟环境中规划好的空间里进行线上配电网模拟建设,计算用电量、电消费指数等相关信息,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做相关可行的调整,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和经验。
3.4预测负荷
①预测空间负荷。对于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配电网网格,通过总体规划进行预测,依据占地面积和用地性质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置科学合理的容积率和适应的负荷密度从而进行预测。对于有控制性的网格,可以直接依据占地面积、用地性质、建筑面积及容积率等数据,设置合理的负荷密度进而进行预测。②预测近期负荷。统计并分析网格中历年的配变负载率和配变容量,得出负荷平均的增长率,依据自然增长率法来预测和分析近期的负荷。预测负荷发展不确定的网格使用的是负荷增长曲线法;快速发展的使用的是自然增长率法和大用户报装相结合的方法;发展成熟的直接就是使用自然增长法。
3.5规划供电分区的类别
依据负荷预测的结果和导则,判断在规划过程中,每个区域内供电分区的类别发不发生变化,从而提出各类分区的建设标准和规划指标,确定在规划的年份中各个供电分区的类别。
3.6选择目标网架的接线模式
首先去除专线用户负荷,然后依据配电网规划区域内所属于的供电分区类别和负荷的发展阶段,在满足用电安全的标准下选择目标网架的接线方式。对于负荷快速发展的应以导则为方向,规划相应的模式;对于发展成熟的要依据网架的现状,以最少改造为原则进行接线模式的选择。
3.7供电网格划分
对于负荷快速发展和成熟发展的网格来说,在选择好接线模式后,要依据相应的标准接线供电能力来选择对应的目标网格尺寸,接线要控制在3组内。在选择线路时,要满足负荷的长远发展且具备一定的供电能力。对无法预测的负荷网格进行规划时,可以单独列出进行管理,先确定好负荷的大小后,再合理的进行规划。
3.8规划目标网架
①确定好每个网格的电源点,要满足就近原则,充分考虑供电半径;②电源点应至少来源于两个不同的变电站,而对于同一个变电站的供电线路应来源于不同的母线路,从而保证负载的均衡性;③依据导则的安全标准及区域的道路、地块组团状况等规划好目标网架上的每个节点,明确各个节点的性质和作用,尽量做到合理分段;④在相邻的网格之间通常不设置联络;⑤在各个网格内的接线中要设置科学合理的运行和检修方式,网格间还应具有固定的联络方式。
3.9规划通道
依据目标网架的线路架设方式,规划好管沟通道。对于新建的通道,要结合网架的线路,留出充分的裕度及通信管孔;对于无法满足目标网架的通道,在进行新建和改造的时候,不仅要做到满足要求还要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在进行规划通道时,电力部门要与市政及时沟通,进行对接,做好预留。
3.10规划过渡改造
因为负荷是在不断的变化中,所以目标网格的接线模式也会不断发生演变,因此要设置好标准,科学选择设备,编制合理的用户接入方案及能源的消纳方案,从而规划出一套实用的过渡改造方案,提高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
3.11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针对10kV及以下配网面广量大,变动频繁、不确定因素多的情况,对外与政府部门建议有效沟通机制,对内完善配网规划、设计、建设、运维等多部门联动机制,保持信息畅通,形成部门合力,将政府重点市政工程、电网运行维护、项目建设等有用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到规划人员,以提高规划的准确性,完善配网规划业务流程,保证规划工作的规范和有序开展。
4结语
中压配电网建设步伐逐渐加快,探索网格化规划方法实践路径,有利于优化电网程序,同时,能为电网后续发展提供方向,最终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发展目标。经案例分析验证网格化规划方法有效性,这对网格化规划法大范围推广有推动作用,进而深化电网企业改革,为后续中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奠定良好基础,从整体上提高电网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安娟.中压配电网网格划分模型[J].电气自动化,2019,41.
[2]张少鹏.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J].集成电路应用,20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