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勇 李彦军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阿勒泰供电公司 新疆省 阿勒泰市 836500
【摘 要】供电企业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计量资产管理,确保其安全、完整和提高其利用率,充分发挥其效能,对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如何提高计量资产的二次利用率进行叙述,并提出整改措施。
【关键词】计量资产;二次利用率
电网企业隶属于资产密集型企业,其中的计量资产有电能表、电压、电流互感器、采集终端、计量箱、计量标准装置等。
1.计量资产的管理问题
在有着如此众多的计量资产的出现后,对于其管理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了, 如何合理使用这些计量资源以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的浪费以及对于公司成本的节约问题在其中显得十分的突出, 其中也包括怎样有序管理储存这些计量资产等其他问题。
在对计量资产的实际管理中发现了:一是只注重对于实物的管理,但对每一个计量器的具体信息却并不是很了解,这使得很多型号不同和使用情况不同的计量器混在一起,不利于有系统的管理。二是随着计量资产的数量增多需要使得其实现智能化管理,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体系。三是随着计量资产的增多对于其储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如何在仓库有限的情况下提高计量资产的二次利用率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下面我们将详细的介绍一些对于计量资产二次利用率的提高的一些方法。
2.提高计量资产二次利用率的措施
2.1支撑电能计量装置智能监测系统建设,将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状态、监测及检测管理智能化、信息化;将每一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状态做到实时监测,做到运行异常电能计量装置定点、定位化,为及时处理电能计量装置问题提供依据,提高电能计量装置计量准确性、可靠性,提高电能计量装置管理现场工作效率。
2.2结合电能表、终端升级改造工作,将本地通讯由485或窄带模式转变为HPLC或双模模式,远程通信实现4G,实现小时级复电,非电量全数据采集、上传,提升电能表停上电事件实时上送及时率、准确率,支撑营销、运检、发展、调度等部门停电事件分析、故障研判和精准报修等业务开展。通过智能电能表和采集终端建设,全面提升采集覆盖率、智能电能表覆盖率、采集成功率。
2.3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全面共享电表质量、供应商履约、电表运行缺陷等信息,深入挖掘跨部门质控大数据多维分析的潜力,建立全面、科学、高效的全息多维物资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应用于物资管理和全寿命周期管理。通过多维度全面分析,客观评价产品及供应商特点,支撑评标关键要素,关联招标采购过程。通过对设备质控信息的自动归集和大数据分析,完善招标采购技术要求,从源头提升设备入网质量安全。通过全寿命周期的质量缺陷,针对关键点制定差异化检测要点,提高质量监督水平,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2.4在智能防御方面,支撑泛在电力物联网终端态势感知防护技术研究,运用大数据、关联分析、追踪溯源、风险感知预控、设备联动、态势感知等技术构建泛在电力物联网态势感知平台,全面强化“端-场-边-管-云”各层级安全防护能力。
2.5通过计量大数据的质量核查、预处理、数据筛选等步骤,提升计量大数据可用率和异常工单查处效率。同时,归纳总结设备故障与生产厂家、生产批次,运行区域等故障分布规律,为设备故障预警提供指导。
2.6开展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按照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采购到货、设备验收、检定检测、仓储配送、设备安装、设备运行、设备拆除、资产报废八个关键环节对计量资产开展包括状态分析、质量分析、寿命预测与评价和供应商评价等四个维度的分析和管理。开展计量资产状态分析。 计量资产状态分析包括单一计量资产状态分析和批量计量资产状态分析。电网企业应用计量资产状态分析功能,对计量资产管理关键环节进行管控,提高计量资产精益化管理水平。 开展计量资产质量分析。
电网企业构建计量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单个计量资产和批次计量资产的质量分析,并根据评价结果辨识影响计量资产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提高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水平提供决策依据。开展计量资产寿命预测与评价。电网企业通过加强计量资产表龄、库龄的分析和管控,及时更换超期运行电能表,对库龄超期电能表实施管控,实施计量资产精益化管理,确保电能计量公正、准确,提高社会公信力。开展供应商评价。 电网企业建立面向产品质量管理的供应商评价模型,对中标供应商进行全方位的监督、评价,为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2.7建立实验室。电网企业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建立实验室,配置具备设备验收和检定(检测) 能力的试验设备,按照国家颁布的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和检测方法开展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确保验收和检定(检测)结果准确。
2.8建设库房。智能立体库房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节省仓储库房用地,提升计量资产管理水平。库房内配备必要的运输设施、装卸设施、识别设备、视频监控及辅助工具等设备;库房设备的出入库,使用扫描条形码或电子标签方式录入信息系统。
2.9完善计量档案管理。 在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过程中形成且办理完毕,对企业具有保存价值的以纸质、磁质、光盘和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历史记录都属于计量档案。 根据档案管理目录体系,建立案卷目录和全引目录。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企业规定,确定计量档案的保存时限和保存方式,明确计量档案的移交、归档时间限制。
2.10电能计量资产数量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下逐年攀升,电能计量资产管理要求日益精益化,特别是智能电能表及多表合一的推广普及,使得计量资产工作量和难度逐渐增大,不仅加大计量资产管理负担,也提高了管理要求。要加强电能计量资产的管理,要提高电能计量资产管理人员素质。目前公司资产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学历、职称普遍不高,对电能计量资产相关法律法规理解不深,因此为了提高电能计量资产的总体管理水平,需要大力加强对电能计量资产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专业知识及职业道德素养。
2.11四步法的运用。其遵循的原则是计量资产的全使用寿命的管理原则理念,不仅使得本企业的成本得到了有效的节约而且还实现了科学的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利用, 大大的节约了相应的制造资源以及仓库的储存资源。
(1)分。对拆回的智能电能表、采集终端等计量资产,按生产厂家、设备类型、使用类别进行分类归置。对生产日期较早、达到轮换周期的计量资产直接入废表库,做报废处理;对于生产日期较晚、距离轮换周期还有一段时间的计量资产单独存放。待下一步挑选处理。
(2)拣。对通过“分”出来的可重复利用的电能表、采集终端等,再次对其外观、功能键、屏显等重要部件进行检查,挑拣出外观无破损、功能键完善、屏显正常的电能表、采集终端等进行下一步二次处理,其余有破损的电能表、采集终端做待报废处理。
(3)返。对“分拣”出来电能表、采集终端等根据生产厂家、设备类型再次分类。然后联系生产厂家集中进行返厂维修。进一步确认“分拣”出来的电能表能否达到使用标准.这样就可以不必购买新的电能表。只需要更换部分元件,就能达到重复利用的目的。尤其对于居民集抄常用的集中器、采集器来说。往往故障都是因雷击造成的485通信模块损坏,联系厂家购买部分通信模块后。计量资产人员可以自行更换。
(4)校。对返厂维修完毕的电能表要在标准校验台上逐只进行校验。确保每一只返修后的电能表计量准确无误。同时通过校表台清零软件对电能表示数进行统一清零。以符合重新安装要求。
3.结束语
提高计量资的产二次利用率,创新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计量资产二次利用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于计量资产二次利用率的提高的良好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梁波,王超.“分拣返校”四步工作法[J].农村电工,2014(10)
[2]李梅.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相关问题研究[J].江西建材,2017(08):229+231.